|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曲高”不“和寡” 八成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节目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杜园春 高卿雯 时间:2019年01月18日 字体:

《国家宝藏》《信中国》《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先后播出,改变了以往娱乐综艺节目独霸荧屏的现象。高质量的文化类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节目,55.7%的受访者表示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55.7%受访者称从文化类节目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山东某高校教师李别清(化名)喜欢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百心百匠》《中国诗词大会》这几个节目更是逢播必看,她认为,文化类节目普遍质量较高,具有人文情怀。

北京某高校中文系大学生吴磊(化名)经常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节目,“这些节目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新的表现方式,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吸引我接触和探究传统文化”。

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喜欢文化类节目。交互分析发现,文化类节目对年轻人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90后受访者中喜欢文化类节目的人比例最高(87.0%),然后是80后受访者(86.3%)。

文化类节目为何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调查中,55.7%的受访者认为文化类节目能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50.1%的受访者认为文化类节目有知识“干货”又不枯燥,寓教于乐。

在西安从事新媒体工作的赵楠(化名)很喜欢看《国家宝藏》,在她看来,节目里知名演员把博物馆里的国宝珍品相关故事进行演绎,代入感强。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魏鹏举分析,文化类节目备受欢迎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市场细分的推动,差异化定位;二是政府、主流媒体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使其传播效果更好;三是对于浅娱乐节目观众审美疲劳,审美节奏发生变化。

“当前的文化类节目有深沉的家国情怀,宣扬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很有益处。”李别清向记者介绍,她所在的学校安排每周四下午播放文化类节目,学生反响也很好。

关于优质文化类节目的影响,调查中,57.8%的受访者认为它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传统文化之美,52.3%的受访者认为它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文化类节目花了很大的成本去制作,邀请很多专业人士,将高雅、传统的文化用一种通俗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魏鹏举认为,文化类节目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使得高雅文化、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同时证明高雅文化也能吸引大众,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84.1%受访者期待出现更多优质文化类节目

观看优质文化类节目已经成为不少人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一个渠道。调查中,4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丰富,34.6%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缺乏文化知识。

年轻人文化知识缺失,66.3%的受访者归因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过于功利,不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51.2%的受访者感叹经济、生活压力大,导致人们无暇获取文学知识。

魏鹏举分析,当前的学校教学缺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另外,当下媒体传播西方文化较多。“大众在快速消费中学会了品红酒、看好莱坞电影,却不见得有耐心听一听中国传统戏曲”。

调查显示,84.1%的受访者期待荧幕上出现更多优质文化类节目。

受访者对文化类节目有着很多期待,69.8%的受访者希望节目更具现实指导意义,55.1%的受访者期待节目挖掘更多优秀传统文化、人物典型。

受访者的其他期待还有:遴选德艺双馨的主持人与嘉宾、尽量减少广告植入痕迹、环节设计更有趣等。

赵楠认为,文化类节目制作需要考虑如何让观众更容易接受,但又不失艺术性。

魏鹏举认为,可以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比如《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可以向教育延伸,做成电影、动漫和图书等,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文化类节目还可以考虑向付费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严肃文化的精准传播”。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