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春天的文化旋律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党云峰 时间:2019年02月25日 字体:

人们的文化获得感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生活的新动态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伴随人们又度过一个新春佳节的日子里,文化和旅游消费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成为这个春天里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音符。

教育家陶行知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其实他是希望孩子们“掀开门帘,投奔自然”,感受自然、体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自然中得到熏陶。越是充盈着文化底蕴和文化活力的地方,越是彰显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更体现在市民的言谈举止中。文化传承需要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言传身教,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唐代翁承赞说:“读书声里是吾家。”正是一字一句的吟诵奠定了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础,成为烛照文化传承路径的星火,而我们的脚步一直向着家的方向。

从净化文化市场到保护知识产权、从推进文艺创作到搭建文旅融合平台、从坚定文化自信到加强非遗保护、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进一步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成为这个春天里各地两会的热词。当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各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政策的春风形成合力,文化建设注定会走进一个令人期待的春天。

宋代李清照有云:“雪里已知春信至。”春天的希望源于之前的播种,经过一个冬天的滋养,酝酿出春天奋斗的力量。在春耕时节再接再厉,在民族复兴的春天里挥汗耕耘,文化工作者应该着力提高自身素养、凝聚社会共识、淳化民风民俗、引领文化风尚。只有扎根生活、倾听时代,才能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体悟,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积极呈现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貌,是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这需要文化工作者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内容形式、创新活动方式,让人们在广泛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感悟文化精髓。

在这个春天,我们要重新审视脚下的热土。传统文化因互联网而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富有时代气息的剪纸、年画让传统习俗有了新的内涵,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和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语言、形式、材料等方面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在完成精神内核建构的同时,也展现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自信。描摹文化的脉络是为了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从蓝图的绘制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人们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交汇成一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铿锵步履,演绎出勇于追梦、奋力圆梦的时代强音,凝聚起共创未来的磅礴力量。这是一个讲述文化故事、回荡文化旋律的春天。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