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纪录片为媒 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牛梦笛 李蕾 时间:2019年04月11日 字体:

4月3日至4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2019·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知名纪录片专家学者、导演、制作机构代表和媒体负责人等,共120余位代表出席。论坛期间,举行了“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揭牌仪式,启动了“新中国70年纪录片全球伙伴项目”。与会代表围绕“建构全球传播新秩序”“多元文化传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纪录片与跨文化理解”等议题,深入开展对话交流和创作研讨。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外纪录片业界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纪实影像和国际化表达,解码中国发展,解读中国道路,展现命运与共、行进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非常有意义。与会者一定能够碰撞出思想火花、激发创作灵感,催生一批有国际影响的精品佳作。

1.中国故事呈现真实的巨大感染力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是一个民族的珍贵记忆,自20世纪诞生以来,日益成长为记录历史、传播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优秀的纪录片记录着历史演进和文明进步的足迹,传承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影视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全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蒋建国对当下的纪录片创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应从历史的角度、当代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世界的角度看待70年来的中国。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高度政治智慧擘画改革蓝图,以果敢勇毅精神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引领中国走上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新航程。这一历史巨变,蕴含着最精彩的中国故事,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抱有浓厚兴趣的热门话题。同时,大力倡导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动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引领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征程。”

2019·中国(国际)纪录片论坛现场。资料图片

实际上,中国纪录片在国际合作的道路上从未停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表示:“中国纪录片追求真实感就是从国际合作开始的。1991年,中央电视台与日本东京广播公司合拍了《望长城》。这部纪录片不仅影响了中国纪录片创作者,也影响了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的走向,因为大家看到了真实的力量及其巨大的感染力。”采取“中国故事、国际制作”模式的纪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在海内外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该片导演陆川在分享创作经验时同样强调,真实记录是创作的重要原则。“从操作伦理上讲,拍摄自然纪录片必须时刻保持尊重的态度。我们不能投喂,不能人为干预。所以,在电影中,观众虽然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人,但在横跨中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从中国各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身上,却看到了中国人和中国政府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对野生动物乃至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纪录片的真实性也成为外国专家关注的话题。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关系学院院长杜克雷在大会演讲中说:“在国际传播中最有效的纪录片是真实的纪录片。而要追求真实性,纪录片创作就必须有好奇心、耐心以及开放性。令人欣喜的是,很多中国出品的纪录片都做到了。这些作品凭借真实的力量帮助越来越多外国人了解了中国的发展与繁荣,使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奥斯卡、艾美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柯文斯在肯定当下创作水平的基础上,对中国纪录片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纪录片要想吸引外国观众,就得真诚地讲述能让人产生共情的故事。我们不仅想看到大熊猫和科技成就,还想看到生活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里中国人的个体故事。”日本NHK电视台国际部主任编审今村研一对这个观点深以为然。他说:“我感兴趣的是中国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比如创业者在面临挑战和困难时的状态、心理、所作出的努力,再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人带来的影响,这些对于外国观众来说会是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2.学术牵头助力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的揭牌,其以学术牵头的模式,助力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优势将逐渐凸显。据悉,“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TheBelt-and-RoadInitiativeDocumentaryConsortium,简称:BriDoc)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发起成立,是国家级纪录片国际合作机制,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致力于“一带一路”国家纪录片资源的聚合分享,通过政策研究、标准建设、题材规划、作品创投、人才培养、项目评估等,构筑多边型、公共型、智库型国际合作平台。成员单位由国内外智库研究机构、专业制作播出机构、纪录片节展平台等组成。首批成员单位共59家。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产业不断发展,国产纪录片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一批批兼具广阔视野、文化品质和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持续涌现,绘制出一幅幅影像与时代交织的历史画卷,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迪士尼全球媒体讲席教授达雅·屠苏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如何将‘一带一路’的内涵、价值和意义通过纪录片作品传达出来,是媒体和创作者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而为了让文化和思想在跨越国界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播,中国纪录片需要不断提高讲故事的能力。”杜克雷进一步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改变中国,也会改变世界,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将随之发生变化,这里面有太多素材可供纪录片创作挖掘。

正是基于这些思考,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纪录片研究、创作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保持纪录片学界、业界对话交流常态化、机制化,而“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恰好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这一盛大活动将成为纪录片领域的一场春雨,对促进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3.国际视角聚焦世界话题与中国现实

为了让国际观众深入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委托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联合组织实施“新中国70年纪录片全球伙伴项目”。该项目将聚合世界著名纪录片机构,遴选一流团队和杰出导演,向海外受众推出一批反映70年来中国建设成就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纪录片。

正如蒋建国所说,新时代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将越来越实。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是为发展计、为人民计、为子孙长远利益计,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代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发展贡献将越来越大。新中国70年,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不仅造福于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应该成为纪录片创作的富矿。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告诉记者:“‘新中国70年纪录片全球伙伴项目’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人类议题,观照中国发展现实,展现中国的不懈努力与智慧方案,力图通过纪实影像和国际话语探讨改变中国的力量,讲述一个行进变化的中国带给世界的启示。”

四年前,韩国KBS电视台一部以介绍中国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最高收视率一度超过10%,是韩国一般纪录片收视率的2倍。该片导演朴晋范在采访时表示:“我希望引导韩国人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的发展。最近我们在拍摄纪录片《地球的节奏》,试图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自然的美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认为中国作为大国应该在其中起主导作用,期待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都能成为我们拍摄的对象。”美国探索频道亚洲区副总裁魏克然则提出了“在中国制作、为世界制作”的理念:“我们采取全球化的视角,运用国际化的讲述方式,让中国纪录片不仅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还能在国际市场获得观众认可,这就是我们从现在到将来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情。”

据悉,“新中国70年纪录片全球伙伴项目”将采用委托制作、中外合作等方式开展合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总监江和平对外国创作者到中国拍摄纪录片表示支持:“欢迎你们来中国拍摄你们所关注的中国题材纪录片,用你们的镜头来发现中国,记录中国,用新的方式来展现中国。这次项目将主要聚焦中国的共享经济、精准扶贫、体育事业、环保事业、医疗保障、性别平等、农村变化、城市化等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通过纪实影像和国际表达来展现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