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王府井新华书店70年:从为买书服务到为买书人服务
4月9日的北京,降温降雨的天气,已逾古稀的读者刘首映,仍坚持来到王府井书店看书。书店六层的七十周年回顾展,以“历程”“使命”“品牌”“展望”为主题的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将书店七十载征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常说老字号,王府井书店不就是咱们金街上与时代同行的文化老字号嘛!”刘首映对前来采访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感慨道。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书店,王府井新华书店,不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更是共和国文化发展和出版发行进步的一个见证和缩影。
与王府井书店结缘四十载的忠实读者朱理轩坦言,“王府井书店是我的书库、基地,使我的老年生活充满书香之乐”。
一位老专家打来电话,“王府井书店伴随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代、学生时代,我感谢她,也祝福她”。寥寥数语,却饱含对这座精神殿堂的真挚情感。
在共和国的记忆中,王府井书店是那个随军入城,新华书店开国的第一店;是那个在文化枯竭的特殊岁月中,挺立不倒的精神粮店;是那个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民渴求文化的知识圣殿;是那个在全新时代,艰难探索转型升级的新华老店。
从“金街有书香,文化润京华”起步
1949年2月,北平新华书店第一门市部在京城最繁华的王府井成立,王府井书店的生命乐章自此奏响。这个新生命的“额头”上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新华书店”4个大字。当日,各界群众和知名人士纷至沓来,踊跃购书,从此“金街有书香,文化润京华”。
20世纪50年代初的王府井书店,以年进书一万多种,一跃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书店。即使在“文革”期间,王府井书店仍实现了规模的扩张,满足社会需求。“虽然那时书荒严重,年销售图书品种仅3万至6万种,但对于当时社会已是巨大的文化贡献,是播撒知识的‘摇篮’。”王府井新华书店副总经理耿振伟向记者介绍道。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起,把科学文化推进盎然的春天。各界读者在王府井书店排起长龙,书店内常常门庭若市,读者络绎不绝。
1994年,伴随着王府井大街升级改造的推进,“黄金地段还要不要文化企业”,王府井书店的去留问题成为当时社会议论的一个热点。在当时出席北京市两会的数十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下,王府井书店不仅得到了保留,而且北京市政府明确指示,要把王府井书店建成国家级的书店,要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
1994年11月13日,王府井书店搬迁前的最后一个营业日,初冬的寒气笼罩着金街,“成千上万的读者纷纷前来购书、留言,感谢她在过去45年间向公众奉献了20亿册图书,并期待新建设的书店再创辉煌。”耿振伟表示,很多书店的老员工提起当年营业人员相拥而泣、读者洒泪而别的场景,仍唏嘘不已。
2000年9月26日,重新开张的王府井书店,以现代化书城的崭新面貌,屹立在商贾云集的王府井大街上。“借助北京奥运会、北京残奥会举办的东风,王府井书店彻底改造店堂环境,以更加主动热情的规范化服务,向海内外读者亮出了一个金街文化老字号的新形象。”耿振伟说道。
在社会效益与品牌效应中阔步前行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国有书店,激荡起伏70年的王府井书店初心不渝,始终以社会效益、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服务读者、服务出版单位。
“70年来,王府井书店始终不忘倡导阅读、传播文化、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初心,创造了新华书店无数个‘第一’。”北京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龙晓雯盘点道,首家实行开架售书,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选购图书;率先和国内所有出版社建立特约经销关系,成为第一家开设特约门市部的书店;首创新书首发、签售等文化阅读活动,引领了实体书店社会服务新潮流;创新性开设读者热线服务,增加热线送书业务,等等,“70年来,王府井书店作为首都第一家新华书店,累计图书销量、服务读者数量均居第一位”。
“王府井书店始终把读者放在第一位,率先提出‘读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这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和理念。”王府井书店党总支书记李柏林表示,这句印在购书袋上的话,已经深化为每名店员的切实行动,“从为买书服务到为买书人服务”。
70年来,王府井书店不断苦练内功,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员工过硬的业务技能。在创新服务的探索中,书店涌现出一大批专家能手。王府井书店经营管理中心主任白国伟,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成长于一线图书发行员岗位的白国伟认为,图书就是自己打开与读者交往的那扇门的钥匙,“图书推荐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业务技能之一,我会努力为每一位读者找到他们想要的图书”。在10余年为读者提供朋友式服务的过程中,白国伟也因书结缘了很多人,其手机通讯录上的1000余人,一半以上是客户读者,“正是读者的信任,让我感觉这份工作特别有成就感”。
“只要读者进店看书,我们就高兴。”李柏林坦陈,王府井书店作为文化阵地,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且对读者的包容性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李柏林向记者展示了一位年轻读者写给书店的道歉信。信中,这位读者忏悔自己少年时在书店的窃书行为并附上2000元作为赔款,同时感谢王府井书店以博爱宽厚的胸怀宽容了自己而未深究严惩,给予自己人生启程路上最好的教化和启蒙。“我们就想让年轻人有个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引导其成长、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们的追求。”
向新时代的公共文化空间迈进
“新时期,王府井书店积极探索升级改造的新路径,结合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定位,根据书店运营的整体需求与广大读者对阅读体验的新期待,全力打造服务公共文化事业、满足读者对美好精神生活追求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龙晓雯介绍道。
2018年,王府井书店整合优质资源,突破书店大卖场的单一模式,与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联合创办了“馆店结合”模式的“王府井图书馆”。“从开馆到现在,平均每月到馆7500人次,图书借阅近5000册。”负责图书馆业务的王府井书店机关图购部经理张硕提供的这组数据,印证了这种创新模式受读者认可的程度。
在张硕看来,王府井图书馆实现了读者既可以在书店购书,又可以借书的阅读体验。“形式的新颖,打破了阅读的局限性,方便了读者。”此外,图书馆依据大数据分析读者的年龄构成、借阅图书类别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出图书发布会、故事分享会、亲子教育等文化活动,“为更多的阅读群体提供精准的文化服务,让更多的人走进书店,真正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2019年全新升级改造的“怀中读·阅童馆”亮相,营造了一个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场景,“圆形的书架设计,仿若置身母亲的怀抱中,也契合了‘怀中读’这一主题和理念”。王府井书店负责阅童馆业务的何伟告诉记者,开业不久,他看到一位母亲抱着三四岁的孩子看书,“当时情景真的很触动我。我们倡导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
何伟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特别在馆内西侧开设儿童绘本专区,搭建活动小舞台,“在这里,举办绘本讲座、阅读分享、亲子阅读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大家反馈很好”。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崛起,“书店+科技”更是书店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柏林表示,王府井书店按照“线上全品、线下精品”的经营思路,拓展网络发行业务,开发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加快自营网站和第三方网站平台建设,“实现以消费者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支撑,集网店、微书城、自媒体于一体,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模式”。
龙晓雯说,2019年,王府井书店升级改造项目将有实质性突破,改造后的王府井书店,将不再只是售卖纸质图书的超市卖场,而是一座“主业突出、多业态融合、环境高雅舒适、服务功能完善”的大型综合文化体验中心,将以令人惊艳的崭新形象和全方位阅读服务,向社会各界展现新时代“共和国第一店”的新风采、新作为。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