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面梳理回顾总结 切实推进中国文学再创辉煌 “中国文学研究70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鲁大智 时间:2019年06月12日 字体:

本报讯全面回顾总结中国文学研究的70年,梳理中国文学学科的发展历史,是增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与回应,是进一步夯实中国文学发展基础,切实推进中国文学再创辉煌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文学研究工作者切实加强中国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文学故事,推动中国文学研究走向世界的重要使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的“中国文学研究70年”学术研讨会5月26日在京落下帷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将70年的成就归纳为: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思想基础;二,在科研队伍、学科规划、资料编纂、成果评价等方面,积极组织策划,开创崭新局面,这是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三,遵循学术规律,整合学科优势,夯实研究基础,这是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收获。

“我们在总结共和国七十年中国文学研究辉煌业绩时,不仅仅是在改革开放40年基础上再简单地往前推30年,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刘跃进表示,我们必须把70年作为一个整体,甚至还要上溯一百年,才能完整准确地勾画出中国文学研究70年走过的历史进程和时代意义。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充分研讨,试图探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历史语境转换与范式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方法的再研究、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叙事传统的与时俱进等来深化和拓展新兴学科的研究理路,这些论点从不同侧面观照了70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与经验,同时也展望了学科创新的方式与方法。

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和立场,有学者指出“重回文本,用整体和发展的观点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重返历史,强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语境研究;以中国立场在反思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而在如何建构中国特色文学理论的问题上,学者们认为,“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有三个关键词: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历史经验。“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应该从五个方面理解:其一,它是由中国学者建构、在中国本土产生、有着自己的独立品格和内在完整性的文学理论;其二,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精髓的文学理论;其三,它是建立在中国现实和中国文学现实之上、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论的全部精华的文学理论;其四,它是具有国际视野、融合了西方文化与文论的精华并使之中国化的文学理论;其五,它是具有当代性、创新性、开放发展的文学理论。这五个方面的统一,就是中国特色文学理论。

近年来,当代文学史料的整理工作以及当代文学史的撰写已进入研究者视野,但当代不宜写史的讨论则是当代文学批评所面临的窘境。学者指出,当代不宜写史,但无碍于写史:从史料出发谈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及史著的撰写自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我们在有学术勇气的同时,更需有谨慎学习、虚怀若谷的态度,而后者恰是我们怀有自信的表现。我们不妨共勉前行。”南京大学教授吴俊认为,对于我们整个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并无太多必要琢磨创新或方法之类的问题,直接或大致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古典文学学科的方法、范式就能明显获益,因为我们自己的这门学科太过青涩,距成熟之期尚远。当代文学批评史从当代文学史中脱身而出获得自身在基本材料、研究路径和逻辑、观点立论方面的整体独特性,是其学术身份与研究地位的主要成立标志。

中国文学研究70年的回顾与总结,既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次盛会,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文学研究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一次契机。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梅新林在谈到70年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反思的重要节点与成果时表示,学术反思不仅仅是为了总结过去,同时还有启示未来的功能。加强中国文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需要以学科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学术体系建设为核心,以话语体系建设为载体,这既是建国七十年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反思的重要使命,也是未来古代文学研究进一步走向繁荣发展的目标导向。

新时代文艺如何体现中国精神?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徐放鸣认为,新时代文艺体现中国精神,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努力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风貌的英雄书写。“如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文艺需要探索的新的实践领域,也是彰显中国精神的新空间。”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