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个北移人的初心和使命——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建文

文章来源:陕煤化集团神南柠条塔矿业公司 作者:黄伟 时间:2019年08月06日 字体:

王建文,采矿正高级工程师,柠条塔矿业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近年来,主持、组织的科技创新成果高达1000多项,创效增盈4.5亿多元。王建文的故事,就是陕煤北移人砥砺奋进、筑梦前行的故事。

困难远比预料的多

2006年6月,王建文一路北上,从西安来到神木县一个叫瓷窑塔的小山村。“有一天下雷阵雨,风一下子把八间彩钢房吹到沟里了,一排临建房和几十米的砖墙全被风吹倒了”,初到柠条塔矿业公司的感受,让王建文等首批陕煤北移人记忆犹新。

“2007年冬天,刚组建不久的掘进队驻在去北风井的路边。一场大雪下了三天,大雪封山。县城的车不让出城,山上吃饭都成问题。没办法,只好请求神木县破例放行,工具车带上防滑链,花多半天才把米、面、蔬菜等运到项目部”,王建文说。

2007年春节,王建文与留守的二十几个人,在工地厨房围着煤火炉排队,等烤好的馒头夹咸菜吃。不知谁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大家不约而同拿出手机,期待是自己家人的短信。此刻,临建房外,零下二十几度,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冻得人上厕所都要一路飞跑。

“2004年以来,广大干部职工远离亲人、一路北上,战严寒、斗酷暑,先后开工建设了柠条塔矿业公司、红柳林矿业公司、张家峁矿业公司等一大批现代化特大型煤矿,为陕煤集团转型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19年4月11日,在陕煤一次座谈会上,陕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尤西蒂说。

以王建文为代表的陕煤北移人,扎根煤海,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争创一流,不仅为陕煤集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推动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没有干不成的事

现在,陕北矿业公司的重要子企业——柠条塔矿业公司是全国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获得全国煤炭行业、省部级荣誉不胜枚举。光环背后是陕煤北移人的汗水与艰辛。

从建立项目管理“五专”制度,月度、季度科技创新例会制度,项目、课题攻关小组等制度;组织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评比等素质提升活动;坚持每季度聘请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授课,提升科技工作水平;与煤科总院、中煤科工集团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及时破解安全生产难题……这些事样样都要王建文操心,但忙碌之时,他的脸上总会泛出笑容。

有时也会有烦心事,一些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决策方案不被人理解,一些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致使一些先进技术措施在落实过程中打了折扣。不由人不发火。每次发完火,没多久,王建文都会沟通交流,化解矛盾。随着工作的推进和效果的显现,相互也就理解、支持、配合了。

当遇到新技术应用推进缓慢,甚至遭到非议时,王建文也会感到伤感,但他对此有独到的理解:既不能谨慎不用,也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因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否定新技术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

“有各级组织的坚强领导,有数据做支撑、有专业团队做后盾、有实践做验证,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多年来,王建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荣光。

煤炭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

让王建文值得自豪的是,他现场主持、牵头组织探索研究了厚煤层“110-N00工法”。以前,中国煤炭开采一直沿用“121”工法,配套的巷道掘进费用很大,安全管理压力随之增加,大量的煤柱留设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的“110-N00工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根据S1201工作面的试验数据,采用110工法回收煤柱资源39.3万吨,减少巷道掘进3010.3米。若矿井全部推广,每年可回收煤柱资源122.1万吨,按照每吨400元计算,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4.88亿元、节约掘进费用7488万元。”

“N00工法是110工法的升级版,在110工法的基础上,每年又可节约7488万元”。“110-N00工法”的试验、实施、管理,以及完善、衍生和发展,王建文付出了诸多心血。

“那段时间,最担心的是安全,连续几个月不敢休假、不敢远离”。通风系统、运输系统等大的工作和试验环境要确保万无一失,沿空留巷的支护、切顶、挡矸、喷浆,以及采空区涌水、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等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管理,都令王建文寝食难安。

“国内首次井下试验研究,许多未知的风险和问题随时会出现。我是所有实施方案、设计图纸和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最后的签字人,也是最后把关的直接负责人,压力很大。”

“陕煤集团投入上亿元资金,柠条塔矿业公司和项目团队400多人几年的劳动付出,稍有差错将付诸东流。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不会签字。不盯在现场,我不放心,也睡不着觉。特别是试验遇到困难、进行到关键环节的时候,满脑子全是施工现场。”现在谈起,王建文如释重负。

后来,“110—N00工法”被誉为世界第三次采煤技术革命,编入《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此项技术,迭代了1830年以来英国的“121”采煤工艺,解决了煤炭工业长期面临的“安全、资源回收和开采成本”三个瓶颈问题,实现了采区内无顺槽掘进、无煤柱的采留一体化和连续安全生产。

干好核心业务才算称职

采掘接续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事关矿井能否安全高效、均衡生产,是矿井最核心的工作。“干好核心业务,才能算称职”,王建文自知肩上的担子很重。

前几年,采掘接续衔接不好,矿井南北两翼不能实现均衡生产。特别是2011到2013年,进入开采方案调整阶段。

本着安全发展的原则,提高资源开采率,在对井田南翼水文地质条件勘查之后,王建文建议把南北向回采改为东西向回采,先开采南翼北区。这次生产布局和开采方案调整,解决了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导致的接续困难,提前释放了优质产能,为柠条塔矿业公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以前,综采工作面初采放顶,大量使用火工品,危险性高,工作量大。后来,王建文听说有一种水力压裂技术,不用炸药,工艺简单、省人省力。经过试验应用,这项技术不但用在初采放顶,还用在末采,使末采整体压力同比下降30%左右,对安全生产帮助很大。现在,周边上百个煤矿也采用这项技术。

为企业炼好一炉钢

“不仅要把我锻造为一块钢,而且还要为企业炼好一炉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一直是王建文关注的事情。

为此,王建文按照靠得住、会干事、不张扬的标准,从大学生员工中择优选拔培养,进行2至3年专业历练,以及跨专业历练,最终培养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队伍。

“技术员招聘,必须有井下两年工作经验,必须通过公开招聘笔试和面试,专业成绩优秀的人员才能聘任。同时,对技术人员实行季度考核,年度综合排名,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

“开展技术人员交流轮岗,区队、部室之间交流轮岗”“每年组织不少于8次外出考察,学习行业先进经验和最新实用技术”。近年来,在王建文的培养下,涌现出一大批技术管理精英,以及80、90后工程技术人才上百人。

工作摆在第一位

家里照顾不上,工作还要干好。这对于常年在外工作的陕煤北移人来说,是最不愿意提起和触碰的话题。“2010年母亲因病离世,2015年父亲因病离世”,王建文停了几分钟,继续说道:“父母从不说一句埋怨的话,妻子把不能承担的都承担了。静心想来,愧对父母、妻子”。

“当家里有事,恨不得立即飞回去。但家离得远,加之工作上一大摊子事,让人左右为难,留下了终生无法弥补的缺失和遗憾。”说起父母去世,王建文内心无法名状。

现在,遇到下属请假,王建文会说:“工作如同种庄稼,收麦的时候,能请假吗?除非婚丧嫁娶。工作不忙时,可以随时请假。”这样一来,下属休假也会排开时间,做到工作、休假两不误。

“现在条件好多了,综采队实行四班三运转,每周总有一个班在集中休假”。随着社会的进步,陕煤北移人最初遇到的很多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共建共享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就是初心和使命

“作为陕煤北移战略的开篇和标志,柠条塔矿业公司已经建成全国领先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陕煤北移人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命题,这是王建文等一大批陕煤北移人的初心和使命。

“柠条塔矿业公司实体规模巨大,多煤层同采、多采高并存,生产系统复杂多变。随之面临的问题、风险常常会产生叠加效应,不利于管理。但解决了关键问题后,矿井生产布局的回旋余地大,生产系统弹性量也大。”王建文对柠条塔矿业公司充满了感情,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

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内生动力从何而来?“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王建文用一言一行,让人们看到了陕煤北移人、一个共产党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守初心、逐梦人生。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