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艺术档案:让新中国艺术发展史活起来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吴华 时间:2019年09月02日 字体:

百年留声机、敦煌壁画复原乐器五弦琵琶、《黄河大合唱》乐谱手稿、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道具、京剧大师梅兰芳舞台艺术影像……8月27日,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档案学会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艺术档案见证新中国艺术繁荣与发展”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系列活动之一艺术档案展于当天同期开幕,展览共有中国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9家单位参展,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和实物等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集中展示了各参展单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珍贵史料。舞美展区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舞台设计手绘图、舞台设计模型、服装、道具等;视频展区的电视墙上播放着各参展单位的剧目创作、交流活动等多个影像片段;手稿展区陈列的手稿或承载着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或镌刻着艺术家的创作心血;海报展区展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原创剧目海报;手模展区和签名照展区精选曾在国家大剧院奉献过精彩演出的多位中外著名艺术家的手模印记和签名照。

在展览现场,记者了解到,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档案工作已不仅仅是对与重大事件和活动相关的纸质、声像、电子文件、实物的收集、整理、管理,而是开始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使档案资料实现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力化,为艺术档案的留存开辟了新的天地。如中央民族乐团就启动了档案资料数字化及信息编目工作,对建团早年的纸质档案进行扫描以转化为数据文档,并按照黑胶唱片、录音带、录像带、CD、DVD、照片、节目单、剪报、乐谱、礼品分类管理,同时,从手抄乐谱整理入手,对许多濒临失传的手抄乐谱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整理,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民族音乐曲谱。为抢救与保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也启动了“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对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的约10余万面唱片金属模板、4万多盘胶带母版的录音,以及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建立老唱片数字资源数据库,助力唱片出版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数字化传播方式的转型。

“艺术档案是艺术工作历史的真实见证,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加深人们对艺术档案在见证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的了解。”北京市档案馆副馆长李立军表示。

活动期间,国家大剧院还将邀请各单位的著名艺术家进行多场专题讲座,结合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艺术档案,讲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畅谈新中国70年的文艺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0月10日。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