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结项汇报展开幕
开幕式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2019年9月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和创作管理处联合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结项汇报展”在京开幕。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韩子勇发表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志今、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出席开幕式,并与项目负责人王亚雄、著名学者田青等近百位专家学者一道参观了结项汇报展览。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主持。展览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展厅展出至9月20日。
韩子勇院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古琴艺术2003年11月成功入选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离不开中国艺术研究院多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就在征集古琴珍品,普查琴人、琴谱、琴社、琴曲、琴的遗存与分布,编纂琴学文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为全国古琴收藏最为集中的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现存古琴近百张,包括唐、宋、元、明四代珍品达五十余张。如唐代“枯木龙吟”,南宋“鸣凤”“轻雷”,明代“万壑松风”等,均属国家级珍品古琴。这些珍贵古琴藏品在对外展览、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树立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这些古琴珍品制成年代过于久远,即使收藏条件尚好,也难免自然衰朽,出现老化、髹(xiū)漆脱落等现象。复制保存院藏珍贵古琴,不仅可以延长名琴寿命,而且可以应用于对外展示、演奏教学和出访交流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科教育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为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于2009年批准设立了院级重点课题“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旨在通过对从院藏近百张古琴中分五批次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枯木龙吟”“鸣凤”“轻雷”“万壑松风”四张珍贵古琴进行形制、材料、斫琴技艺、髹漆工艺等方面的深入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恢复古琴传统斫制技艺,依照古法复制出可以传世的古琴精品。项目负责人为王亚雄,顾问为王世襄、黄苗子、田青,监制为吴钊、郑珉中,成员包括梁远、林晨、都本玲、朱蕾。时至今日,“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组历时十年,成功复制交付十二张古琴。经国内古琴演奏、漆艺、音乐理论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从制作技艺、音质、音色等方面现场鉴定为优秀,圆满结项。
项目负责人王亚雄在答谢辞中表示,“院藏珍贵古琴复制项目工作室”是2009年在时任院长王文章同志过问支持下筹划建立的,到2019年在韩子勇院长关心下圆满结项,期间历经了整整十个春秋;从初期建立工作室、购置设备、测绘复制四张古琴原物、X光透视拍摄、琴腹腔录像、搜集制琴用板材和各种制琴材料的准备工作到斫制成琴,直至斫制古琴成功,经历了反反复复试验和探索过程。项目组同仁们齐心合力、始终如一,一干就是十年,秉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态度,坚决把此项目圆满完成好。
据悉,项目成果之一的十二张复制古琴已按程序交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保管,未来可优选永久收藏,可用于文化交流展示,或演奏、教学使用。项目另一成果,图文并茂展示古琴复制技艺、古琴斫制技法的专著《斫琴》将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在年底前正式出版。
展览现场。
四张古琴原物图。
展览现场。
斫琴材料。
斫琴工具。
古琴配件。
古琴数据图。
试音用。
古汉砖琴桌。
十年工作掠影。
(胡子轩/摄)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