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京获选科教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申冉 时间:2019年11月01日 字体:

中新网南京10月31日电  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方发布消息,批准66座城市加入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江苏省南京市成为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的中国城市,让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江南文化历史在世界级的交流平台上得到展示。

“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评选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推出,目前已拥有246个成员,该项目的评选领域有七大主题,包括文学、电影、音乐、民间手工艺、设计、媒体艺术和美食等。

UNESCO总干事阿祖莱表示:“这些分布在全球的入选城市都以各自的方式使文化成为其发展战略的支柱,而不仅仅是补充,这有利于社会创新,对于青年一代尤为重要。”

2017年,南京成为首个申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的中国城市,并在两年多后获选。

南京“文学之都”申办工作小组顾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师陆远告诉记者,作为中国著名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绵延近两千年的文学脉络,让南京自古就拥有了海量的作品和文学大家“粉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中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

“南京文脉持续绵延长达1800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万多部文学作品与南京相关:《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近现代以来,鲁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作家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大地》就是在南京创作完成的。”陆远介绍。

不过,陆远特别强调,在教科文组织对“文学之都”的评选要求中,除了对参选城市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文学作品产出数量有参考外,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跟这座城市有关的文学作品或者说文化成果,与当地普通人能否共享,“也就是说在这座城市里,文学的亲民性有多强。”

“我们在申请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陆远解释,“南京尤为特别的是,自建都至今,两千五百多年间,城市生活中心的移动不超过五公里。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六朝、唐宋、明清还是近代,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都处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中生长绵延,这对生活在当下的南京市民来说,身边的山山水水、草木风景、或是人文建筑,与千年前没有太大地理上的差别。”

“抬头是南唐李煜吟诵过的春花秋月,低头是《儒林外史》里夫子庙科举场的白墙黑瓦,身边是朱自清游过的秦淮河,登上城楼可以看到李白笔下的凤凰台,穿过小巷就是刘禹锡叹过的乌衣巷……这种文学和当下生活的交互体验,是很难得的,可以给普通人一种文学的现实感。”陆远认为,这也应该是打动组委会的重要一点,这座朱自清笔下的“古董铺子”,从古到今,都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

对于南京的此次入选,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阿翔在采访中表示,南京的城市历史和山水风貌,因为从古到今自成一派——“金陵怀古派”,而深受诗人和文学家的“独宠”,这种优雅、寂寞、饱经沧桑的文学气质也深深融入了南京城市的气质中去,让南京得以从众多中国城市中“独树一帜”,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之都”。

曾经为南京书写过无数作品的当代著名作家叶兆言则认为,正是整座城市独有的“崇文”氛围,让南京获得了“文学之都”的美誉。像吴敬梓曾在其代表作《儒林外史》中对南京描述的:“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南京自古就是一座崇尚读书的城市,市民的文化素养总体较高,“外地人来了南京,不留神就传世,就入了美术史、文学史、新闻史、烹调史……一代水土养一方人,南京一方水土、一城环境,滋养了一代代的文人墨客。”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