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络直播”为曲艺找到新观众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马李文博 时间:2019年11月01日 字体:

在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举办期间,互联网与曲艺融合的探索备受关注——“网络直播”为曲艺找到新观众

在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举办期间,17岁的网友“东东枪”虽然不在现场,却与曲艺周进行了“深度互动”——他通过手机直播软件欣赏了粤曲名家陈玲玉在曲艺周活动现场演唱的《阮玲玉》,被表演打动,频频献出直播礼物“鲜花”。

“非遗曲艺薪火相传”2019全国非遗曲艺周近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活动汇聚了全国各地的131项曲艺类非遗项目、492位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在当地剧院、曲艺书场及文化馆进行每日驻场演出。在此期间,陈玲玉以及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评话演员刘宜威等曲艺传承人纷纷走入“酷狗直播”,表演看家本领。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提到,“鼓励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和各类表演团体与电视台、广播电台、互联网直播平台等开展合作,探索设立曲艺电视书场、广播书场和网络书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演播活动,拓展发展空间”。《计划》印发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曲艺发展成为热点话题。互联网平台开始尝试用网络直播、数字听书等新媒体形式助力曲艺传承发展。

继去年参加天津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后,今年“酷狗”平台再次通过新媒体渠道为传统剧场寻找观众。“酷狗”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酷狗直播”平台观看此次曲艺周活动的累计人数已达21万。直播除了为曲艺带来线上流量外,还与戏曲名家开展了更为深入的合作。陈玲玉此前在“酷狗直播”开设的“非遗大师课”上就曾为广大网友表演琵琶弹唱,讲解相关曲艺知识。这种形式为网友提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干货”,对于传承人而言,则提高了自身对新媒体传播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光明日报》和光明网举办的“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专家解读《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座谈会上,中国曲协副主席吴文科肯定了曲艺需要创新,但也谈到了创新容易陷入误区。他表示,将曲艺表演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把曲艺表演的口头“说唱”搞成配以伴舞与大型乐队伴奏的热闹场面,这是以革新曲艺为名,消解曲艺表演口头“说唱”特有的美,应该警惕这种形式可能造成的曲艺特色消弭等现象。

面对类似的现象,互联网平台如何与曲艺融合便成为曲艺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此次全国非遗曲艺周期间,“酷狗”调动直播资源的同时,在“酷狗音乐”App上制作推出了一张曲艺歌单,其中收录了形式多样的经典曲艺作品,如天津快板、天津时调、四川评书、四川清音、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目前歌单已有34.6万次播放量。这种以传承人为主体,以数字音乐歌单的形式对曲艺内容进行记录、保存和传播的形式,坚持了原汁原味。有专家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精粹通过数字音乐获得新身份、新载体,为今后曲艺科学性、专业性的创新传承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一些数字音乐平台围绕“耳蜗经济”,不仅提供海量的音乐曲库,还整理收录了众多评书、相声作品。评书、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有忠实的受众群体,例如评书大师单田芳的精彩作品,在“酷狗音乐”上就有430万名听众。经典的说书合集能够为互联网文化生态注入营养,让曲艺真正做到“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营生,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人情世故、礼义廉耻、做人做事、家国情怀,都在其中”。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