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钢园舞起浪漫的调调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作者:张婷 时间:2019年11月19日 字体:

舞蹈《攀》(黄凯迪/摄)

在一个布满钢丝网的玻璃盒子内,一位头戴钢盔、面戴防护罩的工人在闪烁的光影中时隐时现。他舞动着肢体,是在跳街舞,也是在锻造钢铁。一阵突如其来的黑暗之后,眼前猛的出现锻造钢铁的火花,光芒四射、璀璨夺目。人们纷纷举起手机,将眼前由工业文明与舞蹈艺术结合创造出的美妙瞬间记录下来……

2019首钢园环境舞蹈展演日前在位于京西的首钢园区举办。多元的舞蹈作品与首钢大环境交融,给观众带来新奇观赏体验的同时,也让镌刻工业时代烙印的、金属质感十足的首钢园有了新时代的万种风情。

中国首钢集团(以下简称“首钢”)始建于1919年,迄今已有百年历史。10多年前,在筹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时,为了还首都一片蓝天,首钢熄灭炉火,率先实施钢铁业整体搬迁。首钢园区在首钢石景山厂区原址上开发、建立,是我国起步较早的以工业文化遗存为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漫步在首钢园区,人们可以看到高耸的三高炉巍峨挺立,群明湖、秀湖倒映着秀美的石景山。

展演从群明湖开始,三步一景,舞蹈演出融于环境之中,有纤影立河畔的《伊人如画》,有一往情深的《杜丽娘柳梦梅》,有气势恢宏的《东方红》,有舞于池水之上的《钓》,还有向往着未来的《奔向2022》等,汇集了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国标舞、街舞等30个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舞蹈走出舞台,走进环境,就是希望能够与工业文明相融合、与时代的步伐相契合,根据首钢园景的环境本身创作出适合这里的作品。”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夏小虎说。

舞蹈为语言,钢铁做舞台,舞蹈人在这里探讨舞蹈的肢体与建筑、自然和城市空间等环境因素发生感知、对接和生成,挖掘人与城市环境之间复杂微妙关系的舞蹈文化形态。同时,走出剧场,打破边界,舞蹈艺术的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观演关系被重新定义与组合,引领观众开启全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继去年9月,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首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节“9·15”系列活动的环境舞蹈展演,将舞蹈从剧场转移到工业园区,取得了良好的业内反响。

今年,舞蹈展演与首钢园环境的融合更进一步,表演地点从地上走向地下、从园区外部来到高炉内部,连炉渣也能成为十分好用的舞台道具。由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民族大学联合创作的《活着》,将熔炉比拟为孕育生命的子宫,探讨钢铁与生命、社会与人如何联结互生。管道与烟囱成了恰如其分的舞美装置,舞者在高炉渣沟间舞动着……这些平常在剧场里晦涩的现代舞,眼下不再难懂。观众也因这特别的环境,变得与艺术情境格外相融。

在秀池地下百年长廊灰色水泥质地的巨大斜面旁,10个象征年轮的红色陀螺椅上,是颈搭白色毛巾、雕塑般造型的舞者。舞者的舞姿随人流变化,放慢的动作带给观者无限想象。这是有着刚毅风格的舞蹈作品《年轮》。

“真是一次很特别的观演体验。从没想到能在秀池、三高炉这样的场景下看到舞蹈表演,似乎令钢筋水泥都有了浪漫的调调,感觉很高级!”观众李先生一边拍照一边说。

“展演令人们看到了更多作品融合了环境、舞蹈、装置、科技元素。舞蹈行业发展到当代,行业边界逐渐淡化,外延逐步延伸。舞蹈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进一步跨界融合,必定会为舞蹈创作增添新的动力。”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斌表示,舞蹈不仅仅是原来那样一个范畴,也不仅仅是原来那样一种做法,在任何一个自然状态或者非自然状态,即使是非舞台的环境都可以舞蹈。首钢园是一个巨大的启发,也许将来还会有更多其他的环境提供给舞蹈,“希望舞蹈这种发展方向,能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罗斌说。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