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数字人文》创刊: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发表平台
2019年12月,筹备了一年时间的《数字人文》创刊号面世,这是由清华大学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中国大陆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数字人文学术期刊,旨在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发表平台。
12月14日上午,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麦吉尔大学、巴克内尔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图书馆等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的一百余位学者就《数字人文》的创刊与中国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景展开对话。
开幕式上,《数字人文》主编、人文学院刘石教授首先介绍了筹办刊物的相关情况。一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文本分析与研究”充分展开的基础上,在校领导和中华书局古联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短短的半年内,刊物编辑团队迅速组建,不仅得到了海内外顾问、编委的积极响应,也获得了数以百计的踊跃投稿。经过一系列的评审、编辑工作,《数字人文》创刊号如期面世。刊物主编、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古联公司的创立。如今,数字人文让本来就走在古籍数字化前列的古联公司如虎添翼,希望与清华的联手可以促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让更多的人在这个领域大展宏图。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教授在致辞中追溯了早期清华文科发展的原因,并高度寄望于数字人文研究,希望它可以延续其精神。
《数字人文》顾问、香港科技大学人文李中清从学理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学界和社会、国家的距离越来越大的今天,“数字人文桥”的重要性正在于把以“发现”为主的学术带到了人文学界。他希望未来几年内,数字人文可以得到真正发展,在学界形成大分流。
创刊仪式结束后也举办了主题报告专场。孙茂松教授首先在致辞中谈到了计算机处理文献的基本问题和挑战,从数字化到文本的深加工,从人工辅助下的人工智能到开放数据的获取等等,但数字人文要做的正是迎难而上。
台湾大学数位人文中心主任项洁在发言中回顾了台湾数位人文研究走过的道路。
2005年台湾数位人文计划开始,他们意识到早期的数位资料越积越多,使用上却一直还没有超越“检索”这件事,便开始制作一些工具和分析系统,帮助人文学者找到文献间的脉络联系。2015年后,通用工具平台的建立致力于让人文学者可以专注于诠释,同时也实现了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然而当数字化和定制工具成为“直升机”,数位学者可以轻松鸟瞰文献全貌后,真正的发现,却依然要依赖于学者自己的经验和对问题的深入把握。
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系方秀洁(GraceFong)教授《透过女性视角的历史研究:<明清妇女著作>数位档案与数据库》的发言,介绍了《明清妇女著作》的使用和持续更新情况,展示了通过API接口,链接其他大型资料库如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进行打通检索,实现真正共享。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兆鹏教授介绍了“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的构想。这一平台是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基础上的一个延伸,将包含整个汉魏六朝所有作家作品编年系地数据。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王晓光教授在大会报告中提出了“面向人文学术的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倡议”。像自然科学中的大型天文望远镜一样,对人文科学而言,建设一个开放性的研究基础设施,同样是科研重大创新的关键。研究基础设施的变化,包括数据资源和软件工具的开放获取,是整个数字人文变革的重要部分。面对中文开放基础设施的滞后情况,我们应该尽量通过数据资源的升级以及公共性工具平台的开发来实现我们整个数据基础设施的升级。
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的报告关注数字人文的学科属性问题。如果单纯以学术论文的检索结果为指标,该如何看待目前图书情报学科主导了数字人文的现状?现实的考量在于,我国当下的体制中,没有学科归属,就难以进行评估,而所谓“复数”的数字人文也正在成为过去。然而,随着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大帐篷底下和谐共处”仍然是正确的选择。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陈静副教授倡导在比较视野下探索中国数字人文的发展路径,她认为数字人文近年在中国越来越被重视,却没有引起在西方语境中那种争议,这并不是因为中国语境对数字人文更加宽容,而是数字人文在中国没有能遭遇欧美那样强大的反思传统。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由于人文学者自身科技素养不高,导致了对此类研究的无知、无感抑或耽于幻想,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对技术的崇拜,又导致了学科壁垒的加深和深度合作的欠缺。
麦吉尔大学助理教授苏真认为,在现今北美的数字人文界,最重要的并非说服别人,而是越来越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出现,开始对人文领域产生了根本性影响。数字人文并非属于欧洲或北美,而是全球化的知识范式,中国在其中应当扮演重要的角色。
刘石主编为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颁授了顾问聘书,包教授也为办刊提出了一些实质性建议,他认为,面临海量数据的挑战,数字人文刊物应提供关于数据库、工具和平台的介绍,使学者无需学习编程,就可以访问大量结构化数据。
随后的分论坛汇报人皆为当下数字人文各分支领域中较活跃的先锋和探索者。汇报内容以量化实证的个案研究或宏观批评为主,包括历史研究、文献分类、社会网络、人工智能批评、语料库平台建设、现地研究、古文字研究、可视化资源、机器翻译等内容。
本次活动汇聚了全球数字人文领域的重要学者和主要机构的代表人物,是中文数字人文研究界的一次盛会。诚如本次活动的主题“开放·融合·创新·共享”所提示的——开放是前提,融合是趋势,创新为目标,共享乃境界,与会者期待《数字人文》能够秉持这些精神,在学术共同体中积极倡导并形成一定标准,成为孵化优质数字人文成果的重要园地。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