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有志愿故事的地方,文学必然在场 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终评会暨“志愿文学的成果转化”座谈会在京举行
12月30日上午,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终评会暨“志愿文学的成果转化”座谈会在京举行。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奇巴图,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参加会议并讲话。20多位知名作家、评论家、出版社编辑作为评委参加终评会并座谈。
“志愿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奇巴图表示,“如何传播志愿精神,讲好志愿故事,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志愿者、走近志愿者甚至成为志愿者,‘文学’这一载体非常重要”。对于“志愿文学”创作,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作家应当关注、坚持志愿者,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书写他们的精神与奉献;二是要把握读者对志愿文学作品质量、品位、风格等的期盼,用文学的号召力鼓励和引导大家继续投身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火热志愿服务实践中;三是要创新宣传载体,努力推动志愿文学与视觉产品的对接,认真研究互联网和媒体发展趋势,研究青年群体集聚地,探索志愿文学转化形式和传播路径。
“中国志愿服务工作走过20多年来,青年志愿者始终与时代和人民同频共振,行动的口号也很响亮,千千万万有理想、有追求、有奉献的青年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也书写了一个个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邱华栋谈到,“有志愿故事的地方,文学必须在场。从文学的角度讲,文学记录时代、反映人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好故事,新时代也应该有新时代的精神追求,用文字形式去彰显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从现实和现象向精神文化层面延伸。从中国作家协会的角度来讲,我们要组织更多的作家和志愿者一起,让更多志愿者拿起笔来写自身经历和感同身受的体验,通过文学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志愿者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树立和宣传一些志愿者典型,传递志愿精神。”
座谈会上,评委们围绕志愿文学的成果转化、创作、宣传、发展等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表示,本届活动剧本类的作品题材和形式都很多样,既有电影、微电影,也有小品,许多很接地气,也比较成熟,内容涉及环保、临终关怀、扶贫等,应当考虑将作品转化为影视作品。评论家曾镇南表示,大部头作品创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每年的“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可以根据国家形势和志愿主题进行细分,诗歌、散文类应该发动更多志愿者参与活动。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表示,应该有意识的组织专业作家参与,可以进一步提升志愿文学专业化水平和质量。
“志愿文学”征文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发起,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高举志愿精神火炬,凝聚中国力量,用文学形态讲述志愿故事,塑造志愿者的群体形象,以“志愿文学”唱响新时代的志愿精神之歌。今年是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年,共征集到包括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五类体裁的作品2780件。此前由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5所高校按体裁分别组成评审团初评。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组织鲁迅文学院教学部、培训部的中青年教师复评。最终通过此次终评会评选出各类别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终评结果近日将在媒体上公示。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