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开放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化

文章来源:《文艺报》 作者:华文 时间:2020年02月04日 字体:

近期,“开放视野下的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合作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海外的高校、科研机构与出版单位共约40位学者参加。会议致力于挖掘丝绸之路的文化资源,从跨学科、跨文化的角度探索敦煌文化深厚的文明底蕴和历史价值;以丝绸之路的文学与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学与文化、中外文化交通史、敦煌学与现代学术史、世界华人文学与文化为延展议题,力求秉持开放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重岗、董炳月等主持。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以“重叠的政治:两洋之间的文明”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阐述了跨体系社会、跨社会体系、跨文明的文明等具有丰富思想延展性的概念和论述,与西方民族主义话语展开对话;解析了“一带一路”在当下综合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多样性内涵。在会议主题发言中,国际新移民笔会会长卢新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王志鹏、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史长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谭佳分别从佛学、道教与文学、文化史和神话学的角度探讨了敦煌文化价值及相关议题,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陆卓宁从欧华文学的“欧洲风”现象讨论了离散叙事传统书写的突破。

会议分别针对敦煌文献与石窟艺术、中国区域文化问题、海外文学与文化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刘倩、王敏庆、王霄蛟、赵玉平、刘明等学者就敦煌文献、石窟艺术和古代文化问题进行探讨,涉及哥伦比亚和剑桥中国文学史、莫高窟佛塔形制、太室埙铭文、敦煌“庆皇猷”斋文及敦煌《文选》写本等方面。在区域历史与文化议题上,厦门大学教授张羽、台湾静宜大学助理教授蔡佩均、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许可分别从民初连横东北之行及相关诗文创作、三四十年代伪满洲文学的振兴与风土意象、白俄作家拜阔夫作品中的宗教意识等角度考察东北地区的文学与历史。此外,东南大学副教授张娟分析了西部作家唐荣尧的“中国故事”非虚构写作,浙江师范大学讲师俞巧珍考察了钟理和、李荣春的战后创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晨聚焦于台湾上世纪70年代电影的发展状况与问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孟舜研析了齐邦媛《巨流河》中的性别主体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朱立立、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及《红杉林》杂志总编吕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钱虹、浙江大学教授金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海娟、江南大学讲师朱云辉、中国矿业大学讲师朱云霞、四川大学博士后欧阳月姣,先后以白先勇创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世界华人文学与文化发展、欧洲华文“行走文学”、东南亚华人文学、李翊云小说阐释、夏济安日记解读、新移民小说影视改编中的中国形象、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人与日本话语为主题进行发言。

此次会议以区域历史与文化流动、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为关注的重心,以此带动关于中国与世界问题的整体性思考。为此,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海内外中文文学学科、古代文学学科、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和敦煌研究院进行了积极的筹划和协作。一方面,以深入研讨敦煌及西部文化为契机,在深化既有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打开了研究的视域,促生了新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通过跨学科合作的方式,多方面借鉴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推动文学和文化研究向纵深方向迈进。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