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9万字钟南山传记首发《收获》,敢医敢言、苍生在上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时间:2020年04月17日 字体:

即将出版的《收获》杂志长篇专号2020春卷上,9万余字长篇报告文学《钟南山:苍生在上》将作为头条首发。这是《收获》杂志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继“收获文学排行榜”后的又一次合作。

2020 年1月18日晚,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了G1102次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 位。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知道此行意味着什么。尽管疲惫,他打开电脑,开始仔 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

17年前的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冲锋在前,主动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这里来”。 2020年,84岁的钟南山再次临危授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回应疫情热点、会见中外专家、研究治疗方案、接受媒体采访……他一直奔波在抗 击疫情前线。从坐上赴武汉高铁的那晚开始,84岁的老人就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

《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熊育群为广东文学院院长, 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他从高铁上那张迅速在网上传开的照片写起,记录下钟南山的成长历程与他所代表的中国医护人的医者仁心。医者,需要学者严谨坚毅的意 志,也需要一颗慈爱之心。钟南山就是二者的结合。智慧与拙朴,硬朗与宽厚,坚毅与脆弱,不屈与妥协,尊严与随和,铁面与柔情……这些性格在他身上实现了对 立统一:前者更多表露在他那张坚毅的脸庞上,后者却深藏于内心。

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广州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钟 南山的家有两大特点,一是运动器具多,有跑步机、单车、拉力器、单杠、哑铃;二是书多。这充分体现了钟南山的两大爱好——医学和体育,这两项也成了他家庭 的自豪之处。他的家庭,是医学世家,也是体育之家。他的父亲是儿科专家,母亲是高级护理师,都曾赴美深造。他的儿子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的妻子曾是 篮球明星,担任过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曾作为中国女篮副队长出征。他的女儿是优秀蝶泳运动员,儿子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中流砥柱”。钟南山本人则在首届全运 会上以54.4秒的成绩打破400米栏全国纪录。1961年,他还获得北京市十项全能亚军。钟南山高龄之下抗击疫情的毅力与体力都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2006年10月25日,广州亚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高举火炬健步跑向主火炬台。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钟家墙壁上挂着一幅字:“敢医敢言”。敢医敢言是他的天性,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家风。对待科学,钟南山那股岭南人的耿介劲就像一头蛮牛——他只认真理不认权威。

2008年1月23日在广州地区科技工作者迎新春联欢会上,钟南山院士带领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科技工作者们表演《西班牙斗牛舞》,喜迎新春。 (新华社记者/肖思思/摄)

早年留学英国,他挑战英国医学权威牛津大学雷德克里夫医院克尔教授。钟南山在爱丁堡研究人工呼吸对肺部氧气运输影响时,发现他的实验结果与克尔教授论文的结论完全相反,毫不犹豫提笔写出了论文。

非典时期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宣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钟南山当场开炮:“什么叫控制?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特别是不知道病源!现在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

2003年6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绍情况。 (纪粤鸣/摄)

“钟南山就是这样一个蛮人。他的认真有时连命都不顾。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钟南山:苍生在上》里写道。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下一篇:纪念永鸣[ 04-17 ]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