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地球计划”中国作曲家专场音乐会全球网络直播
“地球计划”中国作曲家专场音乐会全球网络直播——
“异地+实时”,新媒体音乐会将成发展新趋势
4月22日,全球迎来了第五十个世界地球日。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人类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从来没有这样紧迫,这也使得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更具有特殊意义。北京时间4月22日8:00,“地球日”全球马拉松异地实时音乐节之“地球计划”中国作曲家专场音乐会在网络上进行了全球直播。“地球日”全球马拉松异地实时音乐节是由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的Tavel艺术技术研究中心赞助并主办,由著名演奏家、新媒体艺术家斯科特·迪尔发起,联合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波兰、法国、比利时、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共同呈现的一场具有学术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活动,在全球进行异地实时的24小时马拉松式直播。
“地球计划”是本届音乐节中为中国作曲家设立的专场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人工智能音乐博士后、新媒体音乐家亓梦婕担任策展人。入选本场音乐会的艺术家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河北艺术学院等院校。展演作品通过回放录音或录像的形式在“地球日”全球马拉松异地实时音乐节网络平台进行全球直播。入选作品融合新媒体技术,结合中国当代音乐创作和表演、电子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通过音乐与艺术、音乐与科技的融合方式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并探索两者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平衡状态。
在这场音乐会的选题、筹备、展演过程中,亓梦婕以新媒体艺术家、青年作曲家的专业视角和高度,精准把握,保证了音乐会的圆满演出。她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各国艺术家责无旁贷,纷纷通过独特的方式,传达各自对地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希望通过这场音乐会传递中国音乐家与艺术家的正能量,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项事业中来。”亓梦婕介绍,在这场音乐会作品题材和表现形式的选择上,完全聚焦于“地球日”的主题,所有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民族风格,又能同这场音乐会前后其他国家的作品构成完美的衔接。
在本场音乐会的新媒体音乐作品中,浙江音乐学院的王新宇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刘志良共同创作的《波凌-II》以水波的声音和图像为核心,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中国文化特质的新媒体音乐作品;中国美术学院於阗的《嵩山》以静谧温婉的电子音乐即兴演奏,表现了嵩山脚下树木怡人、宛如儿时记忆的音画声景,令人耳目一新;四川音乐学院胡晓的《疏影淡月》是受宋代著名词人姜夔的自度曲《疏影》启发创作而成,具有恬静自然的音乐意境,表达了大地生机盎然、人类祥和的美好愿望;北京邮电大学陈思的《声之禅》通过拍摄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延时摄影,结合中国打击乐声音元素,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意和对城市发展的思考;河北艺术学院蔡黎飞的《虫洞》以大胆亮丽的视觉影像,配合电子音乐主题的展开,创造了虫洞中的微观世界。
纯电子音乐作品仅使用了声音媒介,但仍然在艺术表达中发挥了声音本身在线性时间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带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刘沛鑫的《迁徙》用精致的声音组合表达了作曲家对物种迁徙、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黄奇瑛的《时间之间》用具有颗粒感的声音元素探索地球与人类之间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陆敏捷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是为本次“地球计划”新创作的作品,引用英国作家、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同名十九行诗,表达了在生死危机面前人类的不屈抗争;上海音乐学院黄丽西的《南极》表现出南极的纯净、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和万物中聚与变的关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新疆艺术学院关丽琼的《喀纳斯湖畔——四个音乐瞬间》使用新疆手鼓的音色,描绘出喀纳斯湖畔美丽的音乐瞬间,颇具民族风情。
“地球计划”音乐会的成功直播,彰显了实时网络音乐会的呈现形式将是今后音乐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形式为中国作曲家提供了与其他国家艺术家进行密切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基于网络平台的异地实时音乐会这一形式,为世界各地艺术家提供了实时演奏、共享艺术舞台的途径,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通过网络传递自己的艺术创作。而这次的‘地球计划’音乐会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它一方面积累了网络实时演出的经验,另一方面也积累了我们与其他国家在音乐会组织方面进行协调的经验。希望随着实时网络音乐会呈现形式的不断成熟,中国在这方面的创作及影响力能够不断加强。”亓梦婕表示。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