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全国名角“云”聚礼赞抗“疫”英雄,上海推传统戏曲12小时全媒体特别直播
5月18日上午9点,一场别开生面的戏曲大直播《致敬英雄“艺”起前行——“星期戏曲广播会”12小时全媒体特别节目》在多个全媒体平台准时开启。尚长荣、蔡正仁、陈少云、谷好好、茅善玉、史依弘、梁伟平等沪上名家亲临直播间,全国近百位名角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一棒接一棒”跑完了这场戏曲“马拉松”盛会。直播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全网观看收听用户超过260万。
全国数十个剧种的艺术家们“云”集上海,以说、游、演、互动等多种形式向抗疫英雄致敬,更用艺术的魅力凝聚人心。据了解,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六家院团自3月28日文艺创作走上“云端”以来,先后推出77场云上直播。
英雄精神根植于戏曲文化之中
这是一场贯穿全天的戏曲节目联播,更是一场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精品的大展演。2020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地的戏曲演出陷入了停摆,却没能挡住戏曲人用作品传递信心的赤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在直播中回顾了疫情以来,上海戏曲中心步履不停地“云”端迈进——所属的京、昆、沪、越、淮、评六家院团共创作了23个抗疫防疫主题文艺作品,举行了一系列线上音乐会、排练直播、幕后探班等活动,线上直播观赏的人数累计超过1600万人次;六家院团共计发布218期在线观赏剧目、39期线上公益课,陪伴无数戏迷度过了一个最漫长的冬季假期。
直播中艺术家们表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每一个众志成城的平凡人,他们都是生活中名副其实的英雄。而在舞台上,讲述英雄故事、彰显真善美正是戏曲文化的精神内核,传递人民心声正是戏曲艺术始终承担在肩的使命。“万里长江流千古,三镇托起英雄地”,从武汉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和刘子薇就通过京剧歌曲《英雄之城》向家乡送出振奋人心的鼓励。
来自全国的各剧种“领军人物”在节目中不忘“向英雄致敬”,畅谈戏曲文本中的英雄角色——沪剧《芦荡火种智斗》《星星之火》、豫剧《花木兰》《焦裕禄》、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剧中的英雄们或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或巾帼不让须眉、或凭着经典形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全新“打开方式”荟萃中国戏曲文化
“这真是戏迷的节日!”直播间的实时评论反映了许多观众的心声。各地方剧种的领军人物在节目中接连亮相、亲自讲述鲜为人知的戏曲故事。除了上海观众熟悉的京昆越沪淮外,秦腔、豫剧、汉剧、黄梅戏、绍剧、婺剧、锡剧等甚至包括耍孩儿、奉贤山歌剧等稀有剧种在节目里得到集中展示,《罗汉钱》《梁祝》《天仙配》《花木兰》《刘海砍樵》等耳熟能详的唱段放出就被叫好声刷屏。京剧名丑严庆谷现场示范的孙悟空脸谱画法和南派“悟空戏”的特技也引起一阵惊叹。
“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永远不会忘。”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回想起2001年的5月18日——昆曲入选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那天依然难掩激动。19年过去,昆曲的生命力愈发蓬勃,也正是传统戏曲在当下的缩影。
剧场之外,戏曲的舞台还能在哪儿?答案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逐渐明晰。在上海出品、摄制的《霸王别姬》等3D全景声戏曲电影里,在王珮瑜的脱口秀里,在张军的《水磨新调》万人演唱会里,戏曲共通的魅力不分年龄地域,流转于每个热爱艺术的人心间。
夜晚九点前,“艺起前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在现场留下铿锵有力的四个大字,新时代戏曲传播恰逢其时,属于中国戏曲的故事,一直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以“英雄”串起不同剧种享戏曲盛会
《解放日报》
记者张熠 诸葛漪
“大家好,我是关栋天,武汉人。”这是视频中京剧名家关栋天的开场白,也是“艺”起前行——“星期戏曲广播会”12小时全媒体特别直播的开场语。武汉“解封”后,关栋天与武汉京剧院院长刘子薇制作并演唱京歌《英雄之城》,以此礼赞这座英雄城市。
昨天9时,京歌在广播大厦响起的同时,上海的直播间里迎来首批嘉宾——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与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这场以戏曲为题的马拉松式直播一直持续到晚上9时,沪上乃至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参与节目,以说、游、演、互动等多种方式巡礼九州,勾勒中国戏曲地图。这场直播,全网观看收听用户超过260万人次。“全国戏曲界集体亮相并发声,致敬英雄是贯穿全天的主题。”谷好好说。
各剧种顶尖名家云集
直播间隔壁的化妆室,一大早就被“候场”的戏曲演员们占据。对着一面小镜子,上海京剧院青年演员郝杰三下五除二,给自己画上孙悟空脸谱,待会儿的直播,他打算秀自己的绝活“宝剑入鞘”。
“在中国的文化中,孙悟空是超级英雄。”京剧名丑、擅悟空戏的严庆谷在一旁解释两人选择展示“悟空戏”的原因。细看之下,“孙悟空”的额头上有抬头纹,眼睛上有三道夸张的睫毛,脸颊两侧亦有纹路。“脸谱是一个流派很重要的表现,郝杰扮的是一个非常丰满的桃子形的脸谱,这是由郑法祥开创的‘郑派’风格。”严庆谷说,“从开始西天取经到最后成佛,随着年龄的变化,孙悟空的抬头纹、脸两边的纹路会越来越多。”中午时分,两人一起走进直播间,一路从《西游记》聊到动画片《大闹天宫》,严庆谷还示范了“悟空偷桃”片段,虽然没有上妆,但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形象已跃然而出。
镜头很快跳转到宁波甬剧艺术博物馆,站在门前的甬剧名家王锦文说,抗疫期间,演职员们创作了三首作品,她演唱了其中两首,分别是《宁波武汉情相牵》与《望着你的眼》。“甬剧以前经常到上海演出。”在她看来,用作品致敬,是从艺者的使命。
“这场戏曲界的直播盛会,我们通过‘英雄’二字串起了不同的剧种。”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常务副主任韩磊介绍,疫情时期,12小时的戏曲马拉松直播,是为了向抗疫英雄致敬,“剧场没开,艺术家们就在家中排练、创作,直播选择的剧目很多都与英雄题材有关。”
这场直播,几乎云集各个剧种最顶尖的名家。嘉宾中,沪上名家有尚长荣、蔡正仁、陈少云、谷好好、茅善玉等,远程连线的外地名家有马金凤、刘长瑜、叶少兰、燕守平等,阵容宛如戏曲界大型颁奖现场。以连线、演出片段、历史资料等呈现的剧种中,既有戏迷耳熟能详的京、昆、沪、越、淮,也有比较少见的耍孩儿、奉贤山歌剧等,不少录像画面是广播台压箱底老资料。
在直播的压轴环节,上海交大、复旦各附属医院的医生们,也通过多地录制的方式,一起演唱了京歌《我是中国人》。这是医护工作者与戏曲艺术家们的“对话”。
传统戏曲贴近新戏迷
用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的话说,一次性直播12小时的设想异常“大胆”。走出直播间,在休息室坐下后,满头华发的蔡正仁神采奕奕。“现在文艺形式非常丰富,搞戏曲的人总是有点担心,是否会受到一点影响。这个活动规模很大,很多网友直接把意见反馈给我们,帮助我们推广、普及戏曲艺术,是件好事!”
蔡正仁自诩是位“老艺人”,在他的脑海中,工作有年限,年龄到了就要退休,但昆曲没有退休二字,“我已经从事了60多年,随时随地要我唱、要我演、培养学生,都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也谈起疫情时期的生活,“我的小孙女今年13岁,也在学习昆曲,我经常帮她拍曲子。她刚刚考取上海市戏曲学校,这就意味着她将来也是昆曲的接班人了。”
这场史无前例的戏曲大直播,既是为了礼赞抗疫英雄,也展现出传统剧种为贴近年轻人所作的努力。从9时走进直播间,到11时多走出直播间,谷好好一连直播了两个多小时,却丝毫不见疲态。这是疫情期间,昆剧艺术云上亮相后给她带来的锻炼。“一开始担忧对着机器怎么讲、直播出去反响好不好,后来打开思路、听取观众意见,我们掌握了很好的互动方式。”谷好好说,通过此次直播平台的搭建,能在疫情期间让更多人了解戏曲,“集结号吹响,参与者不仅有老艺术家,更有年轻一代,这是戏曲界的集体亮相与发声。”
丰富的剧种,带来了丰富的互动。当评话艺术家吴新伯与剧作家罗怀臻在直播间里先后聊起评剧《花为媒》、豫剧《穆桂英挂帅》、粤剧《帝女花》时,直播间的评论区也形成了一个“自问自答”的讨论空间。
新戏迷询问剧种特点,老戏迷抢着回答;更有不少网友好奇发问,“能不能谈一下《紫钗记》《长恨歌》?”
“今天直播让全国各剧种有了交流平台,探索疫情之后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创作创新。”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说,疫情结束后,评弹创作要有更多想法,“这次,我与谷好好、王志萍合作直播,评弹与昆曲、越剧联动获益良多。”
一整天的直播,留给戏迷们的是“非常充实”四字。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