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伊犁能源“项目+”导师带徒促青年成长
“这个演讲比赛,刚开始我既想参加又不敢参加,怕写不好,也怕讲不好。没想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入了决赛,还获得了二等奖。”山东能源新矿集团伊犁能源永新煤矿青年职工左里皮亚笑着说。
左里皮亚所说的演讲比赛,是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伊犁能源公司举办的“决战决胜新疆基地突破”主题演讲比赛。
活动筹备初期,该公司发现大多数选手都没参加过演讲比赛,于是便从全公司范围内挑选了具有文字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老师,给选手进行一对一辅导。他们把这种导师带徒称为“项目+”导师带徒。
“‘项目’+导师带徒,就是在一项具体的任务中建立师徒关系,由老师指导徒弟解决遇到的难题,任务结束,师徒关系终止。”伊犁能源团委书记杜新芳介绍。
演讲比赛是伊犁能源“项目+”导师带徒首次尝试,这种方式得到了选手的一致好评,比赛反响良好。
很快,该公司便把“项目+”导师带徒推广运用到了“小白杨”青年创新竞赛、“小白杨”安全文化宣贯等一系列活动当中,并逐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三种模式。
“一对一”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老师带一个徒弟,而在“小白杨”青年创新竞赛中,他们邀请公司总工程师送课下矿,讲解如何通过创新解决现场问题,启发青年创新思路,这种便是“一对多”模式。在这种方式下,今年伊犁能源完成“五小”创新成果多达200余项,数量比往年足足翻了一番。
在“小白杨”安全文化宣贯活动中,伊犁能源设立专业指导老师、成果展示指导老师、特邀指导老师,对煤矿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脚本策划及起草、成果制作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形成了10余项展示作品,成为该公司六月安全月活动的一大特色。这种多个老师指导一个徒弟的模式便是“多对一”。
“与传统的导师带徒相比,‘项目’+导师带徒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缺什么就补什么,让补短板更加精准,可以发挥不同老师的专长,更好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杜新芳说。
“这个演讲比赛,刚开始我既想参加又不敢参加,怕写不好,也怕讲不好。没想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进入了决赛,还获得了二等奖。”伊犁能源永新煤矿青年职工左里皮亚笑着说。
左里皮亚所说的演讲比赛,是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伊犁能源公司举办的“决战决胜新疆基地突破”主题演讲比赛。
活动筹备初期,该公司发现大多数选手都没参加过演讲比赛,于是便从全公司范围内挑选了具有文字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为老师,给选手进行一对一辅导。他们把这种导师带徒称为“项目+”导师带徒。
“‘项目’+导师带徒,就是在一项具体的任务中建立师徒关系,由老师指导徒弟解决遇到的难题,任务结束,师徒关系终止。”伊犁能源团委书记杜新芳介绍。
演讲比赛是伊犁能源“项目+”导师带徒首次尝试,这种方式得到了选手的一致好评,比赛反响良好。
很快,该公司便把“项目+”导师带徒推广运用到了“小白杨”青年创新竞赛、“小白杨”安全文化宣贯等一系列活动当中,并逐步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三种模式。
“一对一”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老师带一个徒弟,而在“小白杨”青年创新竞赛中,他们邀请公司总工程师送课下矿,讲解如何通过创新解决现场问题,启发青年创新思路,这种便是“一对多”模式。在这种方式下,今年伊犁能源完成“五小”创新成果多达200余项,数量比往年足足翻了一番。
在“小白杨”安全文化宣贯活动中,伊犁能源设立专业指导老师、成果展示指导老师、特邀指导老师,对煤矿安全生产专业知识、脚本策划及起草、成果制作等进行全方位指导,形成了10余项展示作品,成为该公司六月安全月活动的一大特色。这种多个老师指导一个徒弟的模式便是“多对一”。
“与传统的导师带徒相比,‘项目’+导师带徒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缺什么就补什么,让补短板更加精准,可以发挥不同老师的专长,更好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杜新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