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文学艺术界强烈反响
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揭示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鲜明指出了推进上述各项事业的努力和前进方向,为抓好“十四五”时期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文学艺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令广大作家、艺术家、评论家和文学艺术组织工作者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出更多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瞻远瞩指引航向 殷殷期望催人奋进
评论家仲呈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对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启人心智,振奋人心。作为一名文艺评论战线的老兵,一定要增强文化自信,自觉认清文艺在全局工作中的突出位置,努力以高质量的文艺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繁荣创作,引领鉴赏,搞好美育,服务人民,为时代明德。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一点让他感触颇深。具体到文学创作,作家只有写出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才能真正发挥文学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方面的作用。文学作品必须有方向性,对社会具有积极引领作用,这样的作品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肯定和认可,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何建明结合创作实际谈到,近年来自己推出了《浦东史诗》《革命者》《上海表情》《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等一系列与上海有关的报告文学作品。正是由于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真实书写了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因此才受到上海读者的由衷喜爱。
在评论家白烨看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既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高度的评价,也提出了高远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讲话中不仅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从“文化是重要内容”“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是重要因素”“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四个方面强调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种把文化事业放置于国家战略布局和世界发展大势中的考量与论述,既使文化的巨大功能与特殊作用不断突出、高度彰显,也引领着人们不断提升对文化与文艺地位作用的已有认知,极大地激发和增强了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感与工作责任心。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系统分析了文化作为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重要力量源泉的意义和价值。讲话指导我们树立事关事业全局的文化观,从而在实践中有文化视野、文化情怀、文化理念和文化着力点;指导我们在文化事业发展中有全局观念,有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指导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认真学习、扎实贯彻,把总书记的指导部署落到实处。
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积极讲好中国故事
作家叶梅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我们深受鼓舞,从中体会到一种巨大的定力和动力。近日在乡村采访时,有一位村支书说得好,乡愁是根,文化是魂,我们要把文化做活,做到人心里。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更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牢牢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开掘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时代变迁的新课题,争取创作出真实反映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以文聚神、以德化人的文学作品,为共同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而不断努力。
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14亿中国人民将凝聚起磅礴力量,豪迈地开启中华民族新辉煌。值此关键历史节点,“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学界特别是广大作家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文学起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作家要脚踏坚实大地,紧贴人民群众,用心用情投入生活,深刻认识把握时代,满腔热忱讲述中国故事,推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目前要聚精会神抓紧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暨新时代乡村题材、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创作,用优秀文学作品铭刻时代和历史巨变。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述了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航向。这些年来,我国的文学事业、文学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守正创新、繁荣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文学工作要继续在固本强基、培根铸魂上下功夫。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学工作,充分发挥文学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加强文学工作者队伍特别是年轻作家、评论家、文学期刊编辑的思想建设,积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筑牢基层文学工作基础,加强文学志愿服务工作,强化基层文学组织工作,丰富基层文学活动,壮大基层文学队伍力量。国内重点文学期刊等文学阵地要充分发挥其引领精品文学创作的示范作用。
作家王松表示,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几千年,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自豪。无论到什么时候,这都是我们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实这也是一个根本问题。一个作家如果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没有足够的自信,也就失去了起码的根基,如同植物失去了土壤。而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一个作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我们的责任。固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坚定自己文化的自信、坚守自己精神的家园是前提。对这一点,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姬德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的重要论述,让我们对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年,我们就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时代新发展,人民不仅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学是各种文化艺术创造发展的基础和母体,在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中肩负神圣使命,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山东文学界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引导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作为文学表现的主体, 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灵感、挖掘素材、提炼主题,努力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推出更多接地气、动人心、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为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导演黄定山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自己在创作中对此感触颇深,特别是一定要继承革命文化,用真诚之心弘扬红色文化。黄定山结合创作实际谈到,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革命历史题材和当代现实题材,从2001年自编自导话剧《我在天堂等你》开始,无论是话剧《小平小道》《董必武》《深海》,还是歌剧《彝红》《马向阳下乡记》《英·雄》《沂蒙山》,以及刚刚完成的新创歌剧《红船》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先驱英烈或当代英模。在每一次创作中,对他们都满怀深情、心生敬意,创作的过程就是一场纯净灵魂之旅。时代呼唤这样的英雄,人民需要讴歌英雄情怀的文艺作品,这些歌剧和话剧作品都深受观众的喜爱。红色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对我们民族血脉的传承是极为重要的,是民族的精神引领。一个民族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特别是自己的革命史,红色戏剧创作就肩负着这份责任和使命。
编剧王丽萍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这是对文艺工作者的希望与激励,让人备受鼓舞。特别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十分令人振奋。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要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我们要深入生活,把自己的根扎深一些,再深一些,去拥抱火热的现实土壤,去抒写亿万人民奋斗的动人篇章,去描绘平凡百姓不屈不挠的精气神。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灵感的源泉,朴素的人民赋予我们创作的真情。中国故事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地抒写,而表现大时代里人间真情的精彩故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我们的担当。
网络作家蒋胜男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作为网络作家,自己对此深有感触。经过短短20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从小众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从无人问津到架起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很多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经过翻译,受到外国读者的喜爱。欧美的一些中国网文翻译网站,活跃读者数量超过百万。网络文学发展至今,只有20余年,它依然处在“青春期”。相信只要不断完善,网络文学能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现在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流变,得到读者们的认可。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人们的欢乐、困惑、痛苦。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它们能够超越历史、映照当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会伴随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得到传承与延续,网络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文艺报记者集体采写)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