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智慧矿山时代的矿工生活“变奏曲”
点击鼠标就采煤、开着“轿车”打掘进,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煤矿已悄然进入智慧开采时代。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安全、劳动强度变得越来越低、管理变得越来越省心、而幸福指数却越变越高……日前,笔者跟随山东能源集团蒋庄煤矿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姬广元和技术员郑亮亮再次来到该矿百米井下,实地感受矿山生活之“变”。
越来越多的“小确幸”
“看,我们已进入了刷脸时代。”来到焕然一新的井口矿灯房,只见原来一排排摆在充电架上的矿灯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液晶显示屏的智能充电架,郑亮亮在写有他名字的橱柜前轻轻一站,好像有感应一样,橱门应声而开。
“这里有‘机关’。”正在这里巡查的该矿机电运输科技术主管吴显辉一边指着橱门一边介绍,“我们提前采集每位员工的虹膜信息,通过虹膜识别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
刷一刷脸就自动领取自救器和矿灯,同样,来到副井口站在唯一性检测装置前,刷一刷脸,他们所有个人信息便即刻显示在前方的液晶大屏上,与此同步,该矿调度指挥系统以及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的电脑和矿用智能本安手机上,都能实时看到他们的入井信息。“从这一刻起,我们就进入百米井下,而我们的一切行动轨迹都能精确地查到,好似进入了一个安全保护圈。”姬广元形象地比喻道。
而这正是该矿“精确定位、应急广播、无线通讯”三大系统的强大功能之一。据该矿信息中心主任赵德伟介绍,以前的定位系统只知道某人在某个区域,而精确定位系统则通过UWB技术实现了由“面”到“点”的精准定位,进一步提升了矿井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系数。
来到该矿3上601智能化工作面,生产间隙,笔者和几位职工聊了起来。支架工杜家奎告诉笔者,现在智能装备实现了自动跟机移架,他们的工作量减轻了一大半,安全系数提高了一大半。跟班电工巩林接过话茬说,他们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乳化液自动配液站”来完成……
“原来取消夜班、实行周末集休,还有无处不在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我们连想也不敢想,而现在,这一天,‘来到了’。”越来越多的“小确幸”“小惊喜”让矿工的幸福生活就像芝麻开花一样,一节节往高处长。
离不开的“掌中宝”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以往手机等电子产品是严禁带入井下的,然而,姬广元和郑亮亮却全程没有离开手机,不过巴掌大的手机,究竟有何“魅力”而让他们“爱不释手”?
“通过手机,我们即便不到工作面,也可以实时了解生产情况,并通过手机现场连线,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控制和干预,同时还能实时了解每一台设备的工作状态,可谓一机在手,走遍矿山。”姬广元说。
原来,该矿为工班长及以上管理人员、安监员、流动电钳工等配备462台矿用本安型智能手机,通过井下无线通讯系统,利用手机APP即可进行各类现场数据的采集、上传、处置,同时也可实现与调度生产电话、应急广播系统互联互通、安全生产信息实时共享。
“可别小看这部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它就是一个超级数据库和万能工具箱。装得下所有的图纸、井下所有的职工及岗点。”据郑亮亮介绍,以前他们下井时需要带各种图纸,现在则全部被这部手机“收入囊中”,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时,在手机中随时翻看,方便快捷。
“不仅如此,这部手机还有强大的远程会诊功能。”该矿综采二区区长代召现说,在3下909智能化工作面安装调试期间,该矿自主安装的集控车安装调试程序不能正常运行,他们便通过智能手机远程视频连线郑煤机技术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一步步完成了集控车安装调试程序。
增减之中看变化
在刚刚建成投用的北十采区,笔者看到,偌大的采区工作人员却寥寥无几,“这一采区光主运就增加了4部皮带、还增加了一座变电所和泵房以及2800米的高压供电线路,虽然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但工作人员却一名也没有增加。”同行的机电副总工程师王跃介绍。
王跃说,他们在自主安装过程中,对供电排水系统、主运系统进行自动化系统升级,通过远程集控、无人值守,取消了六个岗位的固定司机,均安排固定值守人员定期巡查。
“我们现在管理的主运皮带多达19部,比原来增加了一半还要多,而工作人员却减少了一半多。”皮带工区党支部书记张一说,“以前,我们工区仅漏斗放煤工就30多个,通过进行智能改造和集中控制,所有的给煤点均实现了机械化自动放煤作业和地面远程控制,将30多个放煤工全部解放出来。”
这一增一减之间的变化在该矿不是个例,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该矿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智慧矿山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新战略,实现了以机代人,采掘队伍同比压缩60%,开创了“装备精、用人少、效率高”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矿工在井下的人数越少,矿井的安全管理就越省心,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加速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让新时代矿工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该矿矿长张培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