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记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高阳煤矿抗美援朝老兵徐玉光

文章来源: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 作者:刘颖 时间:2020年10月14日 字体:

徐玉光,男,92岁,此时的他,坐在家中的沙发上正接受着笔者的采访,这位92岁高龄的老者,身上装着无数的故事,他今天就带着记者,打开时光的封门,去领略20世纪50年代那战火纷飞,激动人心的光荣历史。

徐玉光,出生于1929年,是山西省汾阳县山泉乡北榆莞村人。1949年,20岁的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他的家乡征兵地点报名,青春年少的他,带着一身的梦想,光荣的在部队卫生所成为了一名卫生员。

1950年11月徐玉光成为抗美援朝的一份子,准备离开祖国赴朝参战,他所在的队伍是由彭德怀司令员所指挥的68军202师606团。徐玉光清楚的记得1951年6月23日这一对于自己来说特殊的日子,“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他们这支队伍唱着激昂的歌声,走过鸭绿江。以后的日子就离开了祖国了,他回首望了望祖国,便坚毅的向前走去,完成祖国交付的使命。

1951年11月23日,徐玉光跟随志愿军队伍上阵地,与美军展开了一场地点在928山头的秋季攻势战。美军的武器装备在当时是世界上所有军队中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而志愿军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可以用“敌有我无,敌多我少,敌好我差”十二个字来形容。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优劣如此悬殊,使双方在战场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尽管如此,志愿军依然与美军斗智斗勇,在作战时间上,美军能进行全天时作战,而志愿军则主要利用夜间和气象条件不利于美军飞机出动的昼间组织部队行动,以此来攻击敌方弱点,战胜美军。在928山头秋季攻势战中第一天伤亡90%,八百多人只回来七十多个,第二天美军攻打,志愿军转攻为守。徐玉光告诉记者,这一场战役前前后后打了九天八夜,最后志愿军守住了阵地。在此期间徐玉光跟随队伍行动,担任卫生员的他,多次冒着密集的炮火奋勇抢救伤员。他说:“我是卫生员,前线需要我。”他在枪林弹雨中救治了一个个保家卫国的战士,志愿军的鲜血染红了他的双手。

在这场战役中朝鲜的气温低,而棉衣还迟迟未到,徐玉光与战友们身穿单薄的衣服,黑夜白天经受着挨冻的考验。准备上阵地之前,每人身前都会斜跨一个小细布袋,这个小细布袋可以装七斤的粮食,一头装着炒米,一头装着炒面,在阵地上过着一把炒面一口雪的日子,甚至还会只有炒面没有雪干吃的恶劣情况,而徐玉光和战友们越挫越勇,不惧艰辛高呼:志愿军不怕困难多,经得起寒冷经得起饿,不达胜利不停休,不赶走美帝不回国。

1952年徐玉光所在的部队进行修公路,挖防空洞,在战略上以守为主。粮食和武器装备都可以通过公路运上前线,极大的解决了志愿军的需求问题。1953年6月,在志愿军充分的准备之下,夏季反击战打响了。68军接到死命令,每个师要将在秋季攻势战中丢失了的阵地夺回来。此时,志愿军的汽车、子弹、炮弹都蓄势待发,一夜间,志愿军攻过三八线,插入敌方的阵地,拿下胜利的果实。1953年7月3日停战,徐玉光回到了部队。在此之前,徐玉光与战友们没有住进过房子,在朝鲜打仗就是住在树林里,天为被地当铺,或者自己挖防空洞住。当行军时下起了瓢泼大雨,部队仍然风雨无阻保持正常行军,由于战争的特性,徐玉光保持几年不脱衣服行军打仗。其中的危险和受罪只有亲身体验过才会懂得。

回到部队后,徐玉光每日出操练兵,一直到1956年2月,在朝鲜待了有5年的他,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5年的时光,打败了美帝侵略者,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家园,荣归故里,满目沧桑。

老人很激动的讲着他们志愿军的故事,作为笔者的我,就像与他一起去经历了这场战役。历史不会忘记你们,抗美援朝老兵万岁,你们就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