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铁凝:永远年轻的革命者和写作者

文章来源:文艺报 时间:2020年10月15日 字体:

106岁著名作家马识途封笔之作《夜谭续记》研讨会10月11日在成都举行。中国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铁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评协主席李明泉等参加会议。

△《夜谭续记》研讨会现场

(摄影:向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识途先生

马老的新书《夜谭续记》终于付梓出版,与读者见面了。研讨这部书的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以此回顾马识途同志壮阔的革命生涯和文学道路,具有特别的意义。

△马识途《夜谭续记》

收到《夜谭续记》之后,我是先从“后记”读起的,马老在“后记”里讲述了他与这部书刻骨铭心的故事。2010年,马老发愿,要完成久已酝酿的《夜谭续记》。然而,开笔不久,癌症再度入侵,一般人大概都会投笔而止,但马老是何等坚韧、何等强大,他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他在医院里继续写,出院后也是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坚持写作。奇迹发生了,当他完成初稿时,肿瘤阴影竟然不见了,各种指标也正常了。对此,马老幽默地说:“咋个,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吗?”读到此处,我既为马老的化险为夷而振奋,又深深地感佩马老履险如夷的无畏、乐观。马老是革命者,马老是文学家,在他的身上,一个革命者的坚定、刚毅与一个文学家的热情、活力完美地融和在一起。

△马识途先生书法作品

早在上世纪30年代,马老就满怀爱国热情,走上革命道路。枪林弹雨、激流险滩、颠簸流离,他那一代革命者将自己的信仰、激情、鲜血乃至生命全部奉献给一个崭新的中国。百年中国从积弱积贫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中,马老是一位奋斗者、见证者,也是书写者。马老与文学结缘,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革命。1941年,他到昆明做地下党工作,同时就读于西南联大中文系,从此踏上了文学道路。他说:“我不仅为了在同学中做革命工作要认真学好自己的功课,而且要用文学这个武器来进行宣传和组织,我为文学墙报写稿,还在闻一多、楚图南、李广田等教授的支持下,和张光年等同志一起办过文学刊物。我为了‘做工作’,还经常在同学中讲故事。大家听得很高兴,要我多发挥四川人在茶馆里摆龙门阵的功夫,继续摆下去。于是我从我的思想的层积中,发掘出一些过去积累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这或许就是《夜谭十记》的来历吧。他戏谑地将“夜谭系列”名之为“喝冷茶,扯乱谭,消永夜,乐天命”,但是,就在这世道人心的龙门阵中,时代浪潮激荡,历史风云际会。煌煌十二卷《马识途文集》,一以贯之的是他对人民的热爱、对时代进步的信念。在他的心目中,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大业的一部分,值得为之奉献一切。从《清江壮歌》到《夜谭十记》,马老的奉献、马老的创造和劳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鲜明、独特的标记。

△马识途《马识途文集》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现在,“年轻”的马老又出新作。《夜谭续记》这部小说,承续了《夜谭十记》的结构形式和美学风格,上卷“夜谭旧记”谈民间传说,品旧时人物,辛辣幽默,让人们一览旧社会的荒唐可憎;下卷“夜谭新记”调子为之一变,让人蓦然想起《清江壮歌》的阔大豪迈,感动于革命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马识途的创作,是地方的、四川的故事,是精彩的中国故事;是世道人心的精湛刻画,是中国精神的有力表达。他的风格源于民间、来自传统,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建构出具有现代气息和中国气派的艺术空间。马识途的文学道路对新时代的中国文学提供了多角度的经验和启示,应该深入地探讨和总结。

△马识途《夜谭十记》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点击查看)。总书记高度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出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他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总书记的讲话,饱含着时代和人民对我们的殷殷期待。中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马老是广大文学工作者的榜样,他的人格感召着我们,他的作品鼓舞着我们,我们要向马老学习,像他那样,以执著的信念、丰沛的热情和不懈的创造,成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革命者和写作者。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