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描绘小康生活的美好画卷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1年02月01日 字体:

进入腊月,过年的喜庆氛围愈发浓厚。2021年的这个春节,必定满溢小康路上的幸福味道。如何记录中华大地上动人的小康图景?如何结合传统节日,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如何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中央文明办一局、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启动“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鼓励人民群众拿起画笔描绘新生活,号召专业美术工作者深入基层感受新变化,为以年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时代情感、时代审美特征,使其焕发活力。活动在全国各地引发积极反响,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目前已完成作品征集和评审,春节期间将在北京等地集中展示。征集到的作品以深入生活的视角、真情实感的表达与丰富多元的艺术手法,展开一幅小康生活的美好画卷。

赞美新生活

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广阔的生活舞台上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只有使其回到人民群众中,回到日常生活里,才能拥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据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介绍,此次活动以“我们的小康生活”为主题,正是希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挖掘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的“新”寓意。

为充分反映全国各地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活动通过各文化和旅游厅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手艺网等多种渠道广泛征集作品,既吸引了长期开展传统年画创作的民间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群众文化工作者参与,也调动了艺术院校师生、专业画家、设计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许多老百姓主动用画笔记录自己的幸福生活,抒发真挚心声;许多专业美术工作者深入生活,用画笔捕捉时代脉动、反映时代变化,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民间美术作品。

因为真实,所以生动。作品中,火热的小康生活图景随处可见,老百姓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扑面而来,像《载舞欢歌颂盛世》《金山银山乐小康》等作品,饱含浓浓的生活味儿和鲜活的感染力。此外,脱贫攻坚题材也成为作品的主要表现主题,有描绘扶贫故事的《乡村书记扶贫记》,有讴歌勤劳美德的《鸭肥鱼丰》,有展现丰收喜庆图景的《盛世渔歌》等等。这些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进一步丰富了创作面貌,赋予民间美术崭新的时代内涵。还有许多创作者聚焦家和人美带来的幸福感,将和睦安康的家庭生活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比如,《其乐融融》以全家围坐共享年夜饭的场景,传递出节日里的暖意融融。

不少群众在创作中满足了文化需求,增强了精神力量,也用作品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留下了生动的视觉图像。许多专业美术工作者在现实观照中找到新灵感,对传统民间美术有了新认识,为传统民间美术重新融入生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力。

倡导新风尚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美术是做好美育工作、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鼓励美术工作者深入农村、培育挖掘乡土美术人才、将优秀美术作品送下乡,能够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发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伴随农村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植根乡土大地的农民画,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劳动者的业余爱好,同时作为展示现代农村发展与乡土文化的窗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次活动中,许多农民画创作者自发拿起画笔,绘就一批富有乡土特色、展现时代风尚、充满正能量的新作。同样,很多传统年画创作者也被调动起来。基层年画创作者、此次活动的参与者赵玉海表示:“我所知道的一些老年画作者以及他们的传承人,纷纷重新雕版,进行年画创作。这次活动是我们年画从业者的一次盛会。”只有农民文化生活内涵更加丰富,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美丽乡村的文化味儿才能愈发浓厚。

时代新风尚,成为创作者喜爱表现的主题。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新变化,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社会新号召,创意赋能传统等国潮新时尚,直播带货、扫码支付等网络新经济……都在作品中有所呈现。如《青春梦》通过描绘由8位老奶奶组成的腰鼓队的“青春”风采,展现全民健身潮流。《老师来啦》通过刻画孩子们开心上学的场面,呈现出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图景。《五“福”云上直播》通过表现5G、直播等,聚焦数字科技对智慧生活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在美术创作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既彰显群众文化新活力,也凝聚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力量。

为进一步倡导时代新风尚,使优秀民间美术作品发挥更广泛的美育作用,此次活动还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作品进行互动展示。在线上,观众可以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了解参展作品、创作故事、年画知识,参与互动答题活动。在线下,主办方将在北京举办主题展览;在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集中展示;在各地开展重点巡展。同时,江苏苏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河南开封、河北武强、四川绵竹等传统年画产地,将在春节期间同期开展惠民联动展示。此外,主办方还遴选部分作品印制了年历、春联等文化衍生品,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文化馆站等渠道,赠送给基层群众。多种文化惠民活动为小康生活增色,为精神文明建设添彩。

推动新创作

征集到的作品中,木版年画、新年画、农民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创意设计作品不一而足,它们同台亮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美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作趋势与多元面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原博认为,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作者在创意构思和艺术表现上,显示出观照生活、理解传统的崭新视角。比如,创意设计年画《年年高——月份牌斗方》《新年——直上青云》《吉庆》等作品,以活泼的设计语言,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巧妙转化。

此外,据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怀念介绍,活动团队还运用年画中的形象及其寓意,制作时下流行的表情包,吸引年轻观众了解、热爱,进而学习、传承、创新传统年画。同时,团队还将根据传统年画中的吉祥元素开发设计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让年画以不同形式重回百姓生活。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面向新时代、新受众、新需求,当代民间美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正努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这无疑是展现新时代传统节日新气象,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民间美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实践。在此次活动中,以年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成为记录小康生活、振兴传统节日的艺术载体,吸引了更广泛的参与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就征集到的作品本身而言,在题材、艺术形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平衡,比如,具体创作多围绕乡村生活展开,对城市生活的表现较少;传统木版年画的创作有待加强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民间美术仍需进一步扩大创作视野,进一步融入时代生活。

以艺术的方式连接千家万户,提升文明素养,推进文明创建,弘扬时代新风,让我们的节日凝聚最大“向心力”,绘就最大“同心圆”,让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汇聚成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正是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