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突出精品意识 凝聚奋进力量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1年03月16日 字体:

时代需要精品,也孕育着精品;时代呼唤奋进的力量,也凝聚着奋进的力量。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乌兰牧骑精神,用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表达对党和人民的礼赞,抒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涵养团结奋进的力量,唱响文艺的时代强音。

1.聚焦新时代,努力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内蒙古自治区引导广大作家艺术家强化责任担当、聚焦时代主题,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扎根生活沃土,书写百姓情怀。

讴歌壮丽的时代风云。内蒙古广大作家艺术家深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线、深化改革的最前沿,从普通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中汲取营养。小说《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话剧《红手印》、电视剧《枫叶红了》,聚焦决战脱贫攻坚的第一现场,描绘了祖国北疆各族干部群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艰辛与坚韧,塑造了一批典型人物。文艺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才能更好见证时代的伟大进程,捕捉珍贵的历史记忆。围绕迎接建党100周年,内蒙古启动实施了“红色百年内蒙古”系列项目。该项目涉及文学、美术、雕塑、影视、戏剧等各艺术门类,通过精品力作,展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

抒发美好的人民情感。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作家艺术家扑下身子走进生产一线、深入劳动现场,使广大作家艺术家真正“下得去、蹲得住、融得进、扎得深”。围绕乌兰牧骑主题创作的中篇小说《鸿雁的故乡》、长篇报告文学《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纪事》在《人民文学》杂志刊发,引起文学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以电视剧《国家的孩子》、电影《海林都》为代表的一批体现民族团结互助、刻画最美人物、书写大爱真情的优秀文艺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向人民和生活学习,倾心书写人民,倾力反映人民心声,正在成为内蒙古广大作家艺术家的自觉追求和行动。

彰显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是文学艺术常写常新、令人热血沸腾的主旋律。以三角山哨所边防连长李相恩烈士为原型创作的电影《守望相思树》,是歌颂军人军属群体、展现军政军民团结的主旋律作品。纪录片《内蒙古骑兵》、电影《红色之子单刀赴会》,以光影记流年,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一批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作品,浸润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2.聚力提高质量,推出更多“高峰”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内蒙古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创作优秀文艺作品这一关键环节,着力从内容、形式和受众入手进行破题。

精心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亮丽的内蒙古是一片活力洋溢的热土,2500多万内蒙古各族儿女在广袤大地上追梦筑梦圆梦所付出的努力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舞剧《骑兵》《草原英雄小姐妹》,以舞蹈的形体语言讲述家国历史和凡人壮举,在讲好故事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尝试。我们要继续用好讲故事这个“法宝”,不断推动文艺工作迈上新台阶。

用心推动创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文艺创作和管理全过程,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努力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国风格、具有民族意蕴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之作。艺术形式的突破是内蒙古文艺创新发展的一大亮点。舞剧《骑兵》被称为民族舞与现代风的完美融合,是内蒙古近年来不断推动蒙古舞与现代舞融合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歌曲《点赞新时代》将民族音乐与通俗唱法相融合,简洁明快的旋律,不仅传唱大江南北,而且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匠心锤炼精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文艺样式如何变化,优秀文艺作品总以其特有的风骨和气象引领时代风尚。美术作品《远方》以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了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坚强淳朴且大气厚重的情感,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内蒙古广大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深耕不辍,始终用心用情书写着伟大时代。

真心服务群众。内蒙古在各领域各战线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组织开展“乌兰牧骑+”综合志愿活动和“乌兰牧骑月”主题活动,真正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当前,内蒙古结合新时代乌兰牧骑职能建设,提出建成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队”,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示范队”,建成为民惠民政策的“宣传队”,建成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队”,建成“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队”,建成最强党支部建设的“标兵队”的号召,为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3.聚集优质资源,营造创作生产的良好环境

为了增强文艺创作生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加强规划策划,内蒙古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指导意见》,通过系统规划,既立足于当下,又注重形成体系、形成优势,推出一批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象级”创作成果。

抓创作流程管理。推动文艺创作流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所有重点扶持项目开展评审论证、跟进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症结所在,统筹解决主要问题,为项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推动项目申报评审程序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将互联网技术和文艺项目管理有机结合。

抓基础关键环节。注重文艺项目的规划策划,突出文艺创作的前瞻性、宏观性和指导性。从基本环节入手,从关键之处突破,认真抓文学、戏剧的脚本台本和歌词等基础性和源头性创作工作,在团队组织、团队推荐和团队构成等基础性工作上加强引导,加强论证把关,推动文艺创作强基础,固根基,增活力。

释放文化生产力。我们对文艺人才进行摸底梳理,积极开展针对性培养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完善全区文艺人才库。通过加强部校合作,全力培养文艺紧缺人才。针对区外内蒙古籍文化艺术人才开展常态化“跟进式”管理,举“根在草原”之旗,纳“五湖四海”人才,探“合作共赢”之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艺项目创作生产,通过“开门办项目”“开放引资金”“良策留人才”,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创作要素充分涌流,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和社会参与的开放包容发展模式。

加强政策措施保障。精品力作、优秀人才的涌现,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离不开符合文艺创作规律的发展环境。内蒙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条例》等政策性文件,并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同时,整合宣传文化专项资金基金以及创作扶持、展演展示、人才培养、评奖奖励等政策资金,将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扶持的精准性,为文艺发展迈上新台阶提供支撑。

满怀光荣与梦想,肩负使命和责任,今天的内蒙古文艺界,以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为崇高使命,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凝聚共识,正在努力为启动实施“十四五”规划、建设文化强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