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战地记者”陈刚的故事
2014年6月23日晚,四川雅安芦山县再次发生地震。看完手机上的新闻信息,陈刚自言自语:幸好震级不大,不然我们广旺救护大队的将士们又得上前线了,我又得跟随我们的队伍摄影摄像采写报道。
5.12汶川大地震、4.14玉树大地震、9.7彝良地震、420雅安芦山地震,在这四次震惊世人的大灾大难面前,川煤集团广旺救护大队的指战员们舍小家顾大家,挺身而出,不惧艰险,冲锋在前,在抗震救灾一线展示了广旺儿女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现代班组》杂志、《四川日报》《广元日报》《广元晚报》《广旺能源报》、广元电视台、广旺有线电视站及企业内外新闻网站等多家媒体对川煤集团广旺公司的每一次救援行动都作了及时报道,全面展现了广旺救援队伍自强不息、英勇顽强、感恩救援的英雄壮举。而这些媒体采用的大量现场图片、影像与文字都出自于川煤广旺救护大队党政办副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兼广旺公司报纸、电视、网站三大媒体特约通讯员陈刚之手。
参加矿山救护工作八年来,陈刚立足岗位,无私无畏,尽职尽责。他是全队里唯一四次走出矿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救援人员。他在紧张危险救援的同时,充分发挥随队记者的作用,拍摄和采写新闻,积极对内对外宣传报道。特别是在去年4.20芦山地震灾区,他对广旺救援队抗震救灾行动的全面反映,引起了国家级媒体的关注。他们的救援行动先后得到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并及时报道,这支队伍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显赫的战功使得陈刚成为了广旺新闻队伍里大名鼎鼎的战地记者。今年五一前夕,他被公司党政工授予了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成为广旺有史以来宣传战线涌现出的首位劳动模范。
怀着崇敬之情,笔者专程采访了这位有故事的同行。他向我讲述了刚刚过去一年的那段非凡经历。
2013年4月20日早上,陈刚正在广旺职工总医院陪护才做完手术的妻子。他打开窗户,暖暖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小鸟吱吱喳喳叫个不停。妻子尽管还很虚弱,但脸色红润多了。
感觉怎么样?老婆。
伤口还很疼,全身没劲,老公,我想儿子,昨晚梦见他了。
呵呵,我也想他,小家伙,他奶奶说他一天调皮得很。
等我出院了,就把他接回来嘛。
好的,你想吃点什么?我去给你买。
没什么胃口,随便吧。
8点02分,病房明显地摇晃起来,人站在地上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软绵绵的,东摇西晃。窗户玻璃在哗哗作响。床头柜上的水果散落一地,滚得到处都是
地震了!陈刚赶紧抱着病床上的妻子,以免她从病床上跌落下来。很快整个房间安静了下来陈刚紧张地喘着粗气,看着怀里惊恐的妻子,安慰道:没事了,别怕,别怕
陈刚赶忙打开电视,中央电视一台关于雅安芦山县里氏7.0级地震的消息发布了出来。陈刚盯着电视呆立在那里。妻子也是一脸惊讶,突然问:你们救护队会不会去救灾?
这么大的地震,很可能会去。
妻子无语了。陈刚心想:如果要去,他是队上唯一承担新闻宣传工作的兼职队员,历次抗震救灾都去了,这次肯定也必去。可是,如果我走了,父母远在老家,不可能及时赶过来,扔下术后很虚弱的妻子,又于心不忍,毕竟这些年,亏欠妻子太多了唉,真该平时教个徒弟,也不至于现在这么为难该怎么办啊?
以往的情形又浮现在脑海。2008年,陈刚预定5月18日结婚,请帖都送了,谁知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为了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婚期一拖再拖,10月份才在简易板房里举行了婚礼。2010年玉树地震时,妻子已怀孕四个多月。为了执行任务,他只好扔下妻子,随队奔赴救灾一线。2012年彝良地震时,小孩生病,已经输了几天液。陈刚接到命令后,简单给妻子交代了几句话,便匆匆上路了。妻子虽然平常总在他面前抱怨聚少离多,把家当旅馆,但关键时候也总是默默支持他。
这次,又该怎么办?陈刚心里很纠结,在病房里坐立不安,为了让自己冷静一下,只好躲到厕所去洗了一把冷水脸。手机响了,他一看是队长的电话,于是尽量压低声音说话。队长询问他能不能走得开,他沉默了几秒钟,回答道:没事,我可以去。
挂了电话,走出厕所,他感觉妻子应该察觉到了什么。该怎么开口呢?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妻子突然道:老公,你去嘛,没事,别担心,这里有医生和护士,有事我就按呼叫器。说完这话,妻子弱弱地微笑着。陈刚心里一颤,眼泪几乎夺眶而出。那一瞬间,他真后悔当初不该从事救援工作,平常苦累,收入不高,帮助和救助他人,跟家人聚少离多,自己的家都照顾不过来。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个个都比自己混得好,不是买车就是买房,可自己什么都没有,结婚五年来,至今还租住在单位的宿舍里。他越想越感觉自己好没用,让家人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妻子拉住他的手,说:别东想西想的了,赶紧走吧,注意安全啊!陈刚稳定了一下情绪,俯身,在妻子的额头上深深地亲吻了一下。
10时15分,他出发了,在高速路口与队友们会合,一同奔赴芦山。23名救援队员乘坐两辆依维柯救援车,携带了红外线探测仪、破拆工具、剪力钳、负压担架、呼吸器、苏生器、医用急救箱等装备。这些装备轻巧实用,在抗震救灾行动中都很管用。在车上,大家一边打探着灾区的最新消息,一边布置具体的人员分工。各司其职,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队长对陈刚说:兄弟,别担心,你嫂子已经到医院去了,这几天,有她照顾弟妹,你就不要分心了。陈刚紧握住队长的双手,不知道说什么好。在救护队这几年,让他感到温暖的就是大伙儿亲如一家。不管是领导还是队员,兄弟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面对危险,出生入死,吃住在一起,互帮互助,比跟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兄弟情、战友情。从当初大家忙前忙后帮他筹办婚礼,到现在小家庭的甜蜜温馨,他们小两口没少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想到这些,陈刚心理暗暗发誓:一定要出色完成好这次任务,要把大家的英勇形象呈献给父老乡亲,对得起兄弟伙。
下午4点40分左右,救援车从雅安荥经下高速,开赴芦山,在路过天全县时,遭遇了大堵车,路上的救援车、军车、警车、工程车、医疗车、志愿者车等等各种车辆堵得水泄不通,寸步难行。大家心急如焚,如坐针毡,因为在灾难发生之后的72小时内,遇险被困人员的存活率最高,必须抓住黄金救援72小时开展救援,才能救出更多的人。时间就这样在车上一点点耗掉,队友们都急得跑下车去,有的去查看堵塞情况,有的帮助交警疏理交通。到处都是车,大家急得满头大汗,恨不得插翅飞过去。经过长时间的堵车,到达芦山县已是晚上11点多了。
第二天清晨,四川矿山救援队接到命令,从芦山挺进重灾区宝兴。一路上,余震不断,到处塌方,大家只好携带装备徒步前进。垮落的土石方堆积在公路上,有的路段土石方基本上将整个路面掩埋,一两吨重的大石头散落在路上,路边的防护栏有的已经被巨大的山石砸得弯曲变形。有的汽车已经被砸扁,地上还能依稀看见血迹。
看见眼前惨景,陈刚不禁回想起在玉树,强烈的高原反应和高强度的救援工作,身体吃不消,差点儿倒下;在彝良,攀爬高山时,遭遇强余震,险些跌入谷底。看来,这次更加危险,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前进的途中,大家只能冒险通过,巨大的落石几次擦身而过。每次通过一个危险路段,大家都是一身冷汗。在这一路段,就有一名女志愿者不幸遇难。尽管如此,面对前面未知的危险,却没有阻挡住前来救援的人们坚决挺进宝兴的步伐。
经过九个小时的艰难徒步后,他们终于到达宝兴县城。大家根本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救灾工作中。在废墟上,队友们不停地进行搜寻,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生命的迹象,在垮塌的废墟上紧张地进行着挖掘,由于没有大型装备,更多时候只能徒手。有的队员手磨破了,有的脚被钢筋划破了鲜血直流,用创可贴贴一下,一刻不停进行救援。救出来的被埋被困伤员,经过现场简单的伤情判断和包扎处理后,用担架抬着,快速转运到医疗救治点和救护车上,生怕耽误一分一秒陈刚紧握手中的相机,不敢有半点松懈,用镜头记录下那一幕幕场景和感人瞬间渐渐地,随着进入宝兴的救援队增多,整个救援工作全面铺开,身着橙、蓝、红、绿等各种救援服装的救援队员,分布在各个救助点,穿梭在废墟之间,紧张忙碌地进行搜寻、搬运、救治伤员,有的帮助搬运救灾物质,有的帮助搭建帐篷一时间,医疗救援、通讯抢险、志愿服务队伍遍布整个县城。看到这么多人来了,灾区群众的脸上不再是惊慌无助的神色,也露出了坚强自信和感激的微笑,很多人也开始自救互助。
天色渐渐暗下来,救援工作仍在继续。夜晚,救援间隙,长时间高强度的救援工作,使大家筋疲力尽,一松懈下来就浑身发软,累得倒靠、瘫坐在地上,看见方便面都想吐,连拧开一片矿泉水都感到费劲。这个时候,灾区群众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稀粥。小朋友们三五成群送来了面包和矿泉水,并含泪道:叔叔,你们辛苦了!看见这一切,望着不远处废墟上飘扬的广旺救援旗帜,虽然疲惫至极,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起身继续走向废墟
深夜救援间隙,微弱的信号送来了妻子的叮嘱:老公,电视上看到灾区余震不断,到处垮塌,你们千万要注意安全啊,我很好,勿念。你忙就不用回信息给我。为了节约用电,陈刚简单回复知道,安全,勿担心七个字,便关掉了手机。这是他俩的习惯。每次救灾,为了不使老公分心,妻子总会发条短信嘱咐语,他便简单回复几个字,以报平安。至今,几次抗震救灾期间的短信,陈刚都保存着,舍不得删掉。
凌晨,队友们休整的时候,照相机和摄像机的电也快消耗完了,必须充电。可灾区全城停电,一片漆黑,偶有亮光。陈刚一路打听,得知离救援队驻地一公里外的一个部队有发电车,在发电。他赶忙小跑过去。无奈充电的人太多,几十个人围挤在一起,现场一片嘈杂,插线板一个连着一个,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手机、充电器,还有不少新闻记者在用电脑传输信息,根本找不到插孔。只好等,等了半个多小时,给别人说好话,好不容易抢到个插孔,又得苦等近两个小时,才将电充好。等待是痛苦的,只好边等边整理救援情况和信息,尽管很累,但只要充好电,不耽误明天的拍摄,心里就踏实多了。没有办法,在灾区,连充电都是如此的不易。
另一个困难就是没有电脑,无法上网,第一手的现场资料无法传回去,后方都在焦急等待着消息。没有办法,单位小,资金紧张,没有配备笔记本电脑,就连照相机和摄像机也是超期服役,平常也是小病不断,经常维修。陈刚只好将救援情况、相关数据等信息一字一句编成文字短信,发回队上。图像资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去求助别人,去记者朋友那里蹭电脑用,由于参加过几次抗震救灾宣传报道,陈刚和同来的广元媒体的记者朋友略有交情,不过得等人家忙完才行,他只得焦急地等。这破网速太差啦,半天都不动。唉,没有办法,这里的信息传输量太大了,都在占用网速。还好有点网哦,不要奢望太多了,将就对付吧。灾区无线网速很差,等着传信息的人又多,为了传几张照片,往往要等很久,但只要资料传回去了,就可以松一口气了。
陈刚后来才知道,正是他把救援情况回传及时,他们的救援行动及时得到了企业内外各级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众多媒体的宣传报道。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在徒步挺进灾区的路上,还先后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的现场采访。
此次广旺救援队在灾区共计转运伤员11人,救治伤员三人,引导疏散转移灾民40余人,搭建帐篷七顶,搬运救灾物资近两吨。在安全顺利返回矿区时,广旺公司领导和员工家属为他们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站在队列里,接受鲜花和掌声,陈刚和队友们既自豪又激动。在欢迎宴会上,队员们开怀畅饮,一洗疲惫和悲怆。酒过三巡后,陈刚心里五味杂陈,不禁流下热泪,内心既感激亲朋好友在背后默默地关心和支持,也感谢老天有眼,尽管危险相伴,但没太为难咱们,庆幸大家又一次活着回来了。见大伙儿兴头正浓,陈刚举起杯,大声道:来,兄弟们,走一个,为了咱们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为了咱们震不垮的四川人,雄起,干了!
陈刚,作为一名老兵,退伍14年,他始终保持英勇果敢的作风;作为一名80后,入党14年,他有着一股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救援工作者,四赴重灾区,他全力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刻苦努力,他对外展示了广旺救援风采。他是一名在煤矿救护战线上默默耕耘、挥洒青春的优秀企业新闻工作者。
近年来,陈刚先后被《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聘为特约通讯,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100余篇。他的摄影作品《救护生命》,2011年荣获川煤集团成立五周年职工书法摄影展二等奖。陈刚获得了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宣传工作者等荣誉。面对荣誉和成绩,他一如既往,埋头实干,勤苦耕耘。
陈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彰显了广旺儿女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知恩奋进的风采,永葆了一名退伍老兵和共产党员的本色。
(作者单位:川煤集团广旺公司党委宣传部广旺有线电视站)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