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俗理论读物的魅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捷 时间:2012年07月03日 字体:

  
  自2003年以来,一年一度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为通俗理论读物走进千家万户展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刚刚问世的《辩证看务实办》,在继承传统之上又有创新,充分展示出通俗理论读物经久不衰的魅力。

  一是直面问题的魅力。书的封面上,醒目地印着编者精心选择的八个热点问题: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这些问题,都是作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出来的,都是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
  问题的提出就很亲切,一点没有八股文的味道。比如,收入差距如何缩小,就是从两组数据说起的。一组数据来自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对104个城市300个县的居民的抽样调查,另一组则是新华网对400万个网友的调查。两组数据都说明,收入差距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素质教育如何推进,则是根据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提出来的。正面的事例,是山东烟台中小学生传诵的一段童谣,赞扬了素质教育减负促学的效果。反面的例子,是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道德风气如何提升的提出,则是通过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作者还抓住2012年2月16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正式实现全国联网,提出了反腐倡廉如何深化的问题。
  问题的提出方式,决定了问题的解答方式。清新自然而又形象化、大众化的提问方式,说明了作者从一开始就是和群众心心相印的,因而采取了平等待人的态度,平视读者而不是高高在上,坦诚相待而不是盛气凌人。这是理论走进群众的起点。

  二是群众语言的魅力。提出问题是为了科学地解答问题。而解答问题的基本要求,是要让人听得懂、听得进。正由于《辩证看务实办》一书的作者们心里有群众,并且熟悉群众,因此回答问题所用的语言也是群众语言。
  尽量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问题、阐明道理,少用那些抽象化、专业化的术语,是这本书的一个特色。例如,在说到解决收入差距的重要性时,作者用了它涉及到钱袋子、关系到好日子这样的百姓语言,寥寥数语,便讲清了一个领导重视、群众关切的大道理。在谈到增加居民收入的举措时,作者形象地比喻为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加法就是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减法就是要给居民和企业减负。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蕴涵着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架起了作者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梁。
  尽量用事例说明问题、阐明道理,少用那些抽象空洞的论理,是这本书的又一个特色。例如,大家都在说看病贵,但看病贵究竟贵在哪里?作者就是从这里开始,来破解看病费用如何降低这道难题的。书中通过事实来说明,看病贵既有药品流通秩序混乱的问题,也有医院过度检查、过度用药,医疗保障水平低等问题,还有新药新技术应用、部分患者盲目就医等带来的问题。造成问题的症结和因素搞清楚了,要把看病费用降下来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途径也就清楚了。这也说明,相信事实而不相信说教,这是广大群众的普遍性心理。善于用客观事实和典型事例来说话,是当前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朴实贴切,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是这本书的另一个特色。书中不仅善于用百姓语言讲百姓关切的事,而且还善于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转化成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不绕弯子,不端架子,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讲清道理。例如,房地产调控是一件关系到方方面面政策性很强的事情。为了既能原原本本讲清政策,又能让群众看得明白,作者首先讲清楚房地产市场的两种需求,即一种是自住性需求,另一种是投机投资性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说明当前房地产调控,是为了有效地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因为这是前一时期推动房价非理性上涨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控还要满足住房合理需求,建好分好保障性住房。调控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启示我们,在讲解政策的时候,心中一定要有群众。党和国家的政策是以人民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但是要想使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相信和拥护这些政策,还必须善于把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信得过、接受得了的语言。
  群众语言中,包含着大量鲜活生动的养料,包含着大量富有哲理的智慧,是理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熟悉和善于使用这些语言,是理论工作者的一个基本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放下身段,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第一线,先做群众的学生,才有资格当他们的先生。

  三是心系群众的魅力。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同样也是理论工作者的唯一宗旨。这就需要使理论反映群众的心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使理论走进群众,使群众感觉到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论。透过《辩证看务实办》一书,可以处处感受到理论深入群众产生的这种魅力。
  形式上清新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这本书在理论著述的文风上开了时代的新风。这里看不见板起面孔的说教,也看不到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清风扑面,推心置腹,娓娓道来。实践证明,改进文风、讲百姓话是理论走向群众的关键所在。只有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内容上实实在在,为群众信任信服。理论要满足群众需求,除了改进文风,还要在群众立场、群众情怀上下功夫。这本书不是以群众的老师自居,而是以群众的知心朋友的身份出现,用一种平视的目光和语气,使读了这些书的人都有一种交心谈心的感觉。坦诚的态度,还体现在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上。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主体地位观点在理论工作中的贯彻和体现。
  理念上以人民为本,为群众欢迎认可。这本书的成功实践表明,理论工作也要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才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愿望、人民的诉求放在核心的地位,满腔热忱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可以说,这本书为理论工作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了榜样。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