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将电影送到矿井边上——中国文联、中国影协、山西省文联“百花放映,情系矿工”系列活动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博 时间:2012年07月30日 字体:

  
  淅沥的小雨从天而降,在一条静谧的林荫小道上,一人撑伞独行。这人越走越快,也愈走愈近,直到一副清秀的面容显现于银幕的正中央。原来他是28岁的毛泽东,正走在前往江西萍乡安源煤矿的路上
  当简易搭建的银幕上浮现出《毛泽东去安源》的六字片名时,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矿区的800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一场距离矿井只有数百米远的电影放映。观众们有的坐在塑料椅上,有的站立于放映场地周围,有的干脆坐在了地上。在他们身后几米处,摆放着一台电影放映机,哗啦哗啦的胶片转动声提醒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现在放映的是一场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一个太过古老的名词。但在6月27日傍晚,它却成为杜儿坪矿区所有快乐的源泉。对于这些整日生活、工作在矿区上的矿工们而言,一部表现毛泽东与煤矿工人开展革命运动的电影,可能要比那些好莱坞大片亲切百倍。
  精彩的电影固然使矿工们倍感激动,但影片主创的现身,更让他们心潮澎湃。《毛泽东去安源》的导演、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康健民以及主演王霙的登台亮相,引发了放映现场的一片沸腾。
  这是中国影协电影惠民工程第一次走进矿区。能够带着优秀的国产电影与煤矿工人一起分享,我既感到荣幸,又诚惶诚恐。康健民说,电影来自人民,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要接受人民群众的鉴定和检验,我希望矿工朋友们能够喜欢我们的电影,喜欢艺术家们创作的角色。著名特型演员王霙则表示:《毛泽东去安源》讲述的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故事,当时我们就是在矿区进行拍摄的,这次来到矿区又让我想起了那年在矿区拍摄的难忘经历和与矿工结下的深厚友谊。我热爱矿井,我更爱矿工!
  两位主创的真诚感言,不仅表达了影片创作的初衷与主题,更打动了现场的观众。下了20多年矿井的工人牛德全对记者说,自己曾经在电视上看过《毛泽东去安源》,当时就很喜欢,这次在这么大的银幕上重看这部影片,又听了导演和主演掏心窝子的话,感觉自己对影片的理解加深了。
  送电影进矿区是由中国文联、中国影协、山西省文联主办的百花放映,情系矿工活动的第一站。6月28日晚,一场明星云集的大型公益慰问演出如期举行。山西省副省长张平,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以及康健民、许柏林、宋新柱等中国影协、山西省文联领导出席了本次演出,而陶玉玲、王馥荔、王霙、卢奇、刘全和、刘全利、陈寒柏、王敏、张英席、张少博等艺术家则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著名表演艺术家陶玉玲是所有演员中最为特殊的一个。说陶玉玲特殊,一是因为她年龄最大,二是因为她演出时的情绪最激动。从1956年主演《柳堡的故事》算起,我的表演生涯已经度过了56个年头。在这56年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太原的煤矿演出电视剧《赵树理和他的乡亲们》时的经历,那时矿工们给予我的亲切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至今难忘。所以,我和矿工永远心连心!78岁的陶玉玲深情地说。
  随后,陶玉玲以充沛的情感朗诵了诗歌《观众是我心中的星》:在我们演员队伍里,有的在银幕上度过了大半生,有的是刚刚展翅的雄鹰雏凤,然而站在你们的面前,我们的心跳得是一样的猛我的亲人,我的观众,谁说我们是银幕上的明星?你们才是我们心中的星!
  这首凝聚了艺术家对人民群众深厚情感的诗歌,恰好成为了本次百花放映,情系矿工活动的最佳注解。正如康健民所言,只要电影工作者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将自己的立场、思想和身份融入到人民之中,让电影创作走进人民、诠释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最终让电影服务人民,我们的电影作品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的确,最好的艺术都来源于人民;同样,最好的艺术也都服务于人民。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