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保护“文化基础事业”的内动力

文章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李秀龙 时间:2012年12月03日 字体: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人们的意识、观念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和偏颇。比如,我们一提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注的多数是一个文化团体如何面向市场,一个地方如何培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如何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如何提高等等。但是实际上,这仅仅是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面对偏颇,一些文化界人士已开始呼吁:文化大发展,不是大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是文化大挣钱、要正确理解中央文化发展战略,不能把文化建设等同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等同于文化商品,文化成效等同于经济效益。显然,文化发展同样有一个是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常听到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在文化建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这里涉及的多是硬件建设,而文化基础事业这一概念,指的则是关于整个文化大厦的根底或基础的事业,是关于文化发展之源、文化发展原动力的事业。
  文化的核心内涵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创造性,人类的一切成果、一切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而创造性归根结底是丰富心灵、涵养心灵,温暖世界、促人向善的创造性。因此,文化基础事业也可以说是在根基上保护创造性、培育创造性、发展创造性的事业。文化基础事业作为创造者队伍的基本建设,作为创造性的培育、历练和提升,作为滋养、美好人心的潜移默化力量,对于整个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支撑、促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事业可以说是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许多艺术理论家称文学是许多门类艺术的基础,我想,也可以说文学是许多门类艺术的灵魂。文学可以说是以最自由、最细腻的语言方式,实现对世界、对人生、对人性、对心灵的丰富表现和深邃探求。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时代的精神和韵致,蕴含着人们探知自我、理解他人的渴望;不仅融贯着人类最美好、最感人的情愫,而且勇于直面生命的困惑,充满着对生命真义的真诚求索。可以说,文学中蕴含着最丰富的创造性,对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于人类的精神生长、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生长来说,始终有一些不能被大众文化所认可和消费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因素乃是人类精神生长的独异性、丰富性以及美好品质的前提,而这些因素在其他的生产领域中是难以被保留的。文学作为人类精神自我描述、憧憬、探索的方式,是珍存、弘扬上述因素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当前文学的发展面临着市场大潮的强烈冲击。我们不能忽视,文学除了商品属性外还有着突出的精神属性,如果只强调推向市场,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探索性,人类心灵的丰富性、细腻性,美好人性的化育、成长就会受到损伤。
  文学期刊可以说是典型的文化基础事业。文学期刊是向社会奉献优秀文学作品的平台,是作家展示创作才能的平台,是推动一代代新人创作才能不断提高的平台。由于网络时代媒体及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文学被推向了边缘,但是实际上,文学创作对于各类媒体、各类艺术形式乃至各类娱乐形式的内涵充实、表现力的提高、品质品位的提升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根本意义。文学期刊的工作不可能产生某种巨大社会影响或轰动性的成果,但是,一代代创作人才正是在此获得鼓励,从此走上创作之路,在历练中不断成长,迈入新的境界;一批批优秀文学作品也正是在此产生,其思想内涵、艺术水准,为其他众多文化艺术门类的繁荣和发展或直接或间接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下,承载文学作品的媒介主要有4种:出版社的出版物、网络、报纸副刊、文学期刊。其中,能够更多保护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还是文学期刊。从世界范围来看,纯文学期刊并不能直接创造较大的、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它是艺术创造者、精神创造者的心灵园地,缺失这块园地和平台,众多创造者的潜力和热情就会受到损伤,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源泉也会受到损伤。
  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有其自身的品质要求、品位要求及目标要求。文化事业的改革并非简单地把文化领域中的各个事业全部推向市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绝非仅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应当在此过程中甄别性质、甄别意义、科学定位。保护文化基础事业、保护文化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在资金上科学地、合规律地对文化基础事业建设增加投入,同样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