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新媒体激活国产电影市场 营销方式成热点话题
进入2013年以后,国产电影迎来了爆发。从《泰囧》开始,到票房火热的《中国合伙人》,票房黑马接连涌现,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从以往的进口大片主导票房,到现在国产片动辄破亿,新媒体的发展所带来的营销方式的转变,对于推动国产电影市场爆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但国产电影整体竞争力一直偏弱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票房收入从2002年的9.2亿元到2012年的170.73亿元,短短十年的时间内增长了近18.6倍,尤其是在近几年更是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已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电影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院线数量仍有大量增长空间,尤其是低线市场的发展,仍比较落后,市场容量远未饱和,依然有着巨大的扩展空间,中国市场在国际电影市场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但在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国产电影的竞争力一直偏弱,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整体票房收入来看,国产电影虽然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高于进口电影,但比重优势有限,而且这种优势是在进口影片数量受限、国产影片的上映数量远超进口影片的前提下达成的,在2012年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达成协议,进口影片数量增加以后,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十年来首次被进口影片超越。第二,单影片票房及口碑竞争力偏弱。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纪录大多都是由进口影片创造的,《阿凡达》创造的13.9亿的票房纪录至今无人能敌,在2010年以前,5亿以上票房的区间内国产电影几乎绝迹,完全是进口影片的天下,进口影片票房动辄数亿,而国产电影票房能够破亿的已属难得,大多是名导巨制才能达到破亿或者两三亿的票房收入。
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营销方式成热点话题
进入2013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全面井喷,票房过亿的电影比比皆是,票房纪录不断被刷新,全面超越同期好莱坞大片。
首先是《泰囧》刷新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达到了12.6亿这种前所未有的高度,几乎比肩《阿凡达》,一部投资仅3000万左右的小成本电影,却达到了以往多部名导+巨资制作的大片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一时间成为了最热的话题。但《泰囧》却仅仅是开始,《泰囧》之后,3月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再次创造了票房神话,以一部小成本爱情主题电影,创造了超过5亿的票房,连续数周排名票房榜首,盖过同期好莱坞大片。短短一个月之后,赵薇首次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上映首日票房即达到4500万,破了《泰囧》的首日票房纪录,上映不足一月,票房已近7亿。近期上映的《中国合伙人》更是上映三日,票房便已经轻松破亿。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影票房统计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达63%,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仅为34%,国产电影全面逆袭,变得风光无限。
纵观这几部引领国产电影票房的影片,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第一,都属于小投资电影,而非巨资大片,导演和演员阵容也多半没有那么豪华。第二,类型电影居多,影片题材都没有什么宏大的背景,走的都是故事化的路线,特性鲜明。按照以往电影行业的特点,这类中小成本电影,大多会被淹没在各种大片之中,票房很难有所突破,但是这些电影却无一例外的大获成功,票房口碑俱佳,不但成功的在与进口大片的竞争中胜出,而且创造了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这背后,营销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效果功不可没,对各类新兴媒体的充分运用而产生的口碑相传的营销方式,已经成为一种行业现象,受到业界热捧。
国产电影探索出新媒体营销的新路径,撬动国产电影市场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营销方式更为多元化,当这些新媒体营销方式合理的运用到电影宣传中时,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媒体营销带来票房神话的案例其实从2011年的《失恋33天》就已经初现端倪,这部投资仅1000多万,没有巨星阵容、豪华制作的小成本类型电影,依靠良好的口碑以及观众的口碑相传,破纪录的博得了3.5亿的票房,几乎创造了一个奇迹,震惊业界,但仅仅是一个个案,这种模式并没有推广开来。随着这两年新媒体不断发展成熟,社交媒体不断丰富、微博平台日益成熟、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等,新媒体营销的模式越发清晰,对于电影营销所带来的强大的助推力也开始淋漓尽致的爆发出来,推动了国产电影的爆发。国产电影的新媒体营销模式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口碑取胜,好的口碑带动影片自发宣传。
这几部制造票房纪录的中小成本国产电影的爆发,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口碑取胜。国产电影投资大多有限,动辄投资数亿的电影始终只是小数,影片的营销成本也相对有限,营销中无法做到大片那种狂轰滥炸式的推广。这些电影之所以脱颖而出,得益于良好的口碑,带动观众自发的传播(包括分享、点评、讨论等),而亲友推荐是最能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买单的方式。而且,口碑有着极强的扩散效应,口口相传的口碑聚集成话题以后,能够呈几何倍数的快速扩散,带来爆炸性的传播效果,影片便不需要拼命地去拉动观众,而是观众自发的走进影院。
如下图所示,今年票房爆发的这几部影片,都在豆瓣网上有着较高的评分,这是观众口碑的一种体现(虽然电影刷分的质疑一直不断,但是这类社交网站上的评分仍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而在微博等媒体平台上,这些影片也都是当时的热点话题,网民互动非常活跃,层层扩散的传播效果显著。
2.营销方式更注重话题性和互动性,更贴近观众。
中国电影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观众的成熟度也在提升,经过多年好莱坞大片的洗礼,观众的大片情节正在慢慢淡化,传统的只靠巨资投入、明星大腕云集、铺天盖地推广的影片已经出现审美疲劳,观众对这类影片宣传的接受度也在下降。观众对于自身的需求有着更明确的理解,需要有真正吸引他们关注、有参与感、能产生共鸣的东西,对于电影营销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也更高。
这些票房获胜的国产影片,在传播中都有比较明确的定位,结合自身内容,产生能够吸引观众参与讨论的话题,而且,内容都非常接地气,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如《泰囧》的无厘头的搞笑,屌丝逆袭的执着,让观众开心一笑;《北京遇上西雅图》关于爱情、物质的讨论,非常贴合当下社会环境;《致青春》引起了一股怀旧风,尤其是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消费人群的70、80后,观影的同时,还可以跟同学朋友交流、追忆青春年华;《中国合伙人》则是主打奋斗情节,结合了当前许多社会现状,引起人们对于奋斗、成功的讨论。
从营销形式上来说,这些影片的营销也都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参与性,包括各种互动活动、话题,内容上都力求传播最大化。《泰囧》中王宝强的搞笑表情掀起一股PS热潮,各种话题都被应用;《致青春》掀起了一股网友上传老照片的热潮,还出现了青春体;《中国合伙人》这组个性海报也受到网民热议,出现各种PS版本,同时,还力邀影片人物原型俞敏洪等大佬助阵,制造了巨大的话题。
3.对新媒体形式的充分利用
新媒体的营销要充分的利用合理所有可用的媒体形式,达到组合营销效果。社交网站(如豆瓣)、微博等是目前最为常用的电影新媒体营销平台,通过各种活动鼓励观众做影评、打分,设立官微、吸引微博大号参与互动等都是较常见的手段,在这些良好的营销策略往往也能带来极好的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直达观众。除此之外,微信、移动APP等一些新兴的媒体形式的应用,也已经有了一定尝试,如《致青春》的推广中,与热门手机游戏《找你妹》的跨界合作,在APP中植入影片元素,也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4.协同一致,充分调动团队影响力。
在影片新媒体传播中,要充分做到协同一致,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影响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做营销,达到影响力的最大化。
电影制作团队本身就不乏影响力,以往的电影宣传中,主创团队、明星阵容等大多以站台为主,很少参与到电影的线上营销当中。影片的制作团队本身就不缺乏公众人物,从演员、导演到制作团队、运营团队,他们的自身影响力,尤其是在新媒体平台中的影响力非常可观,能够有效地发挥他们既有影响力对于影片的推广本身,极为重要。例如电影《致青春》,导演赵薇本身的微博粉丝就高达4200多万,演员韩庚粉丝近3500万,同时他们在微博的互动中更是邀请了众多好友协助传播,不乏明星、大V等,粉丝也都高达数百万,这些大号协同推广所达到的扩散效果是非常惊人的,同时,这些人的推荐,对于影片的口碑也有重要的提升,这也是影片能够迅速成为热点话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HCR(慧聪研究)认为,越来越多国产电影的成功,预示着国产电影的崛起,而新媒体与国产电影的结合所带来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效果,也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媒体营销的路径,随着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好的内容加上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必将助推国产电影的腾飞。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