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民间音乐的商业生存要把握好度
当前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我们生活中的商品种类正在迅速增加,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意识层面,比如一个理念,一个创意,也许就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商机。在这种几乎无所不商的情形下,那些曾经并依旧体现着中国音乐文化特质的民间音乐,也无法逃脱在商业洪流中艰难摸索其生存之道的命运。
然而,这种具有探险意味的生存之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原因很简单,很多民间音乐原本赖以生存的农耕经济基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比如原本仅是自娱自乐,或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方式的民歌,面对如潮涌般冲过来的西方工业文明和现代娱乐方式,很快就风雨飘摇了。即使对于从一开始就没有间断过商业活动的戏曲和说唱音乐而言,也在这种龙卷风式的冲击中岌岌可危,因为它们商业活动的基础原本也是农耕经济。这种变化是灾难性的,令热爱民间音乐的人们痛心疾首的灾难!
于是,人们纷纷投入这场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的持久战中,政府更是张罗了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村、文化博览园,以及旅游景点中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如此一来可以把当地的民间音乐艺术推向大众、推向市场,二来可以让从事这一艺术的人们多一条生存之道。遗憾的是,原本不错的想法却在实施过程中变了味,很多民间音乐艺术被推得面目全非了。是谁充当了可怕的刽子手?那颗慢慢悖离推广的初衷,继而唯利是图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界和政府共同有意识进行的标本式的博物馆保存,以及尽可能与现代文明相隔绝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比如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但这区区十余家试验田相对于数以万计需要抢救的文化艺术项目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国内一些重大音乐赛事中已经将民间的原生态音乐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自2006年在青歌赛中增设原生态唱法便是一例。另外在《星光大道》中脱颖而出的平民歌手阿宝、王二妮等,他们的舞台表演在服饰、方言、旋律、声腔运用等方面都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的特征,非常可取。然而,一些急功近利、迎合大众的手法,比如将一首民歌融入过多的现代音乐表现手段爵士的节奏、怪异的和声、喧嚣的鼓声,以及不合适的飙高音等,过分地剥夺了民歌的民间性成分。
其实,千百年来,民间音乐中部分艺术形式的生存与发展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商演,所以在当前这种商业大潮中,民间音乐进行商业生存本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对度的把握。
就民俗表演中的音乐而言,首先应该肯定其积极意义,但也必须针对其不足进行多方位调整,比如政府在指导、参与过程中多听取相关专家的建设性意见,改善组织者的经营理念,制定相应的经营规范,更重要的是对民间音乐艺术精髓的坚持;对于急需抢救的众多民间音乐而言,政府单枪匹马显然不够,更需要全民的热情参与,特别是当地青年人的参与才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对于当前主流舞台而言,资深音乐人与当红歌手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舞台上需要的是他们尊重民间艺术本体的真诚态度,而非单纯炫技的哗众取宠。
最后,在取与舍的权衡天平上,到底什么该留,什么该舍,是摆在政府和相关专家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认为,在争取其经济效益的同时,应积极主动地以民间音乐保护与传承为核心,以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为己任,求同存异,最好能形成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规范,从法律层面给予民间音乐健康生存发展的保证。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