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文化产业的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成为产业虽有商品性和市场性的一面,但其核心与本质是带有精神性的。因此,文化产业必须以精神追求作为其发展目标,以引领社会的精神发展作为其社会责任。
文化产业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文化产业的市场性决定了文化产业必须讲求投资和收益,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并非要求文化的创作者与生产者一切向钱看、放弃文化理想而计较利益得失,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被功利束缚而无所建树。表面上看,利益追求与精神追求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实际上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难以想象艺术境界不高、缺乏积极精神指向的文化产品能够占据广大市场、赢得人们青睐,这是从世界文化产业成功典型身上获得的经验:即使以高科技手段拍摄的《阿凡达》,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它同样也是文化的胜利。好的文化产品具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它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既有对假、丑、恶的揭露与鞭挞,更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与弘扬。作家沈从文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沈从文的《边城》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就是因为它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美丽的人性殿堂,映照的是人类心灵的光辉。当前,我们的一些文化产品之所以得不到人们认可,主要在于我们片面重视了文化产业外围的一些东西,比如土地、资金、技术、市场、园区,而对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文化则缺少深入思考和自觉追求;我们更多的是对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资源机械性地开发,而对文化产业内蕴的艺术意境缺少应有的创造;我们更多停留于生活的表面,而对人性深处的美缺少必要的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更多仰望星空的人,我们的文化产业需要有高远的精神追求。
文化产业发展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文化产业是大众文化,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在生产与传播时必须具有必要的社会责任。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因为强调经济效益而伤害文化本体。目前,一些文化产品一味追求眼球经济和注意力经济,完全不顾及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比如当下一些古装剧中宣传的帝王崇拜、权谋心计、成王败寇等腐朽思想,明显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电视相亲节目中一句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恋价值观彻底颠覆。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在这个日益喧嚣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人类的良知与正义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针对娱乐化的狂潮,媒介文化学家波兹曼表示出深深的忧虑: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事务,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波兹曼的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今天的文化产业不能起到启蒙大众、教育民众、净化心灵、改变浮躁社会心态的作用,不能传承创新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不能弘扬公平、正义、科学、民主、法治的思想,那么,我们的文化产业即使产生再多经济效益,也注定将失去现实存在的合法性。因此,强调文化产业的社会责任,既是对现实负责,也是对未来负责。
文化产业发展要求从业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体。作为产业,它有物质性的投入和产出,按市场的要求必须营利,否则无法可持续发展,因此,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有其合理性。但艺术是一种特殊产品,它面向和影响的是人们的精神和心灵,是非功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又不能完全等于文化产品的市场价格。文化产业要深入人心就必须向人们提供艺术精品,而艺术精品是艺术家生产的,艺术的非功利性要求艺术家切忌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有长远目标和终极关怀。现在文化产业之所以出现虚热现象或泡沫现象,就在于一些文化从业者热衷于眼前功利、急于求成。要真正使文化产业有气色,首先要求从事文化产业的人有澄怀味象的审美心境和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定力。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而不计得失,才有可能达到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近年来,我国的电影市场之所以出现一些叫座不叫好的现象,原因在于一些导演为了票房而迎合市场,从而降低了自己的文化品位与艺术追求。但也有一些导演显示出另一种精神气质。例如,我国台湾地区导演魏德圣25岁入行,拍摄影片不多,但却有《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等赢得人们高度评价。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魏德圣付出了十余年的艰辛,克服资金短缺和各种拍摄难题,但他始终坚信,即使最后失败了,就算没有人看见,我也可以告诉我的孩子,我曾经为了自己想做的东西,努力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真正的艺术家如果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是成就不了一番事业的。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