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重读马尔克斯,让中国文学再出发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日前于墨西哥逝世。哥伦比亚总统曼努埃尔·桑托斯、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涅托、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哀悼和惋惜之情。
马尔克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因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而享誉世界文坛。虽然它写的是拉美,但每个中国人似乎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作家李洱甚至发出直截了当的感叹:《百年孤独》是为中国人写的,每一位中国作家心中,都有一个写一部《百年孤独》的梦想。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也与这位老人家有关: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其实,岂止是联想起,分明是强烈感受到马尔克斯的影响。
在马尔克斯的小说里,姑娘可以被毛毯裹着飞上天,人与幽灵可以对话,甚至可以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和蛀虫啃食东西的巨响,野草生长时会发出持续而清晰的尖叫这些当然是作者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但在这种魔幻式的描写里,马尔克斯始终遵循着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原则,何况这些奇思妙想都可以在拉美大陆的宗教文化传统中找到可说服的依据。马尔克斯明确说,文学的最佳模式是真实。我的所有小说没有一行文字不是以真实为基础的。他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魔幻而忽略其描写的现实。他正是通过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才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史诗般巨著。
在当下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文学如何参与世界文明进程?这无疑是面对马尔克斯,我们愿意思考的问题。我想至少,现实和返身,这是两个可以继续关注的命题。曾经,中国文学在这两个命题下,有过非常不俗的表现,作家们纷纷营造独属自己的情感地理。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以他的阿拉卡塔卡小镇为原型再造了马贡多镇,而中国作家莫言、贾平凹、苏童等,也纷纷浓墨重彩地经营着他们的情感地理高密东北乡、商洛、枫杨树村创作出了新文学的扛鼎之作。一代作家受过世界现代文学思潮的浸淫,这种学习和借鉴将不断持续,但归根结底,文学的累累果实只能结在自己的民族土壤上,最后才会花开四处香飘万里。
莫言在瑞典的诺奖颁奖大厅爆炸了一次,他让世界关注中国文学。什么时候,中国作家的群体也能累积能量,像拉美文学爆炸那样,形成中国文学爆炸,这才是我们期待的。目前看来这个距离还有点遥远,但愿通过重新走近马尔克斯,让中国文学再出发。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