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电影:创作、市场、产业齐头并进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蕾 李采月 时间:2014年06月24日 字体:

  《催眠大师》凭借新颖的类型和扎实的创作获得良好口碑;《冰封:重生之门》以奇幻题材吸引大众目光;《人间小团圆》写实温情,赢得文艺青年的青睐5月,类型、风格各异的国产电影质量不俗,面对好莱坞大片《超凡蜘蛛侠2》的冲击,依然取得票房佳绩。
  这,只是中国电影有序、繁荣发展的缩影。中国电影从2002年开始产业化改革,从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现在越来越坚定自信,甚至给世界电影产业带来惊喜。

  创作百花齐放质量整体提高
  近几年,中国电影捷报频传。以2014年一季度为例,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全国电影票房67.86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国产片票房42.42亿元,约占62.5%。
  国产电影迅速提高的不仅是票房成绩,还有整体质量《人再囧途之泰囧》《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青年导演的作品,剧情时尚,实现了与年轻观众的对话;《狄仁杰》《画皮》等按照电影工业模式制作的系列电影,凭借绚丽的视觉效果和积累的人气渐成品牌;《厨子戏子痞子》《全民目击》等用独特的创意和故事,拓展细化了类型电影;《一九四二》《金陵十三钗》等大片注重艺术完整性、美学严肃性,探索商业和美学的平衡。
  在走市场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不忘艺术坚守《一代宗师》《白日焰火》《万箭穿心》《推拿》等影片频频在国内外获奖;《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警察日记》等为代表的主旋律影片,从生活细节和百姓视角出发,获得观众认可。中国电影人,尤其是青年创作群体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更多、更有效地与观众互动,为中国电影大众化、多样化和类型化作出了贡献。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如是总结。

  银幕迅猛增长观众结构变革
  2012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也成为世界电影人竞相争夺的宝地。这样的佳绩,与如火如荼的影院建设密切相关。
  截至2013年底,我国的银幕总数为18195块。2013年全国新增银幕5077块,平均每天增加近14块。今年银幕增速更快,平均每天约18块,一季度刚结束,全国银幕就突破了两万块。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市的影院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银幕增速短期内不会放缓。电影发行家赵军认为,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县级市院线的建设,给中国电影的普及提供了基层传播平台,打破了电影只在一线重点城市传播的瓶颈。
  饶曙光则指出,新兴市场的出现,催生了电影观众结构的变革。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国产影片,能够与观众形成更多情感互动,相比高成本、大场面的好莱坞电影,基层观众对国产影片有天然的认同感和信任度,这为国产电影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分工精致细化市场意识增强
  电影产业以电影制作为核心,但不局限于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而是囊括了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建设等多种经济形态。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内部的精细化分工越来越明显,许多以往不受重视甚至不存在的市场业态不断涌现、发展艺恩咨询等电影市场调查和测评机构,研究观众的观影偏好和期望,为投拍电影分析潜在的机遇和风险,协同制定合理的发行计划;在放映环节,电影书籍、原声带等后产品开发以及影院相关卖品销售大大增加了市场收益,拥有万达院线的万达集团2013年度爆米花品项销售高达3.9亿元。
  当下观众品味的差异化发展越来越明显,电影人逐渐意识到了解和服务观众的重要性。像中国电影资料馆、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等特殊化影片放映影院,以及最近拉开帷幕的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经典影片回归院线等,都是电影产业转向市场驱动、消费者意识增强的结果。饶曙光指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可能随时被打破,谁适应了变化、抓住了观众,谁就可能脱颖而出。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申遗,用文化连通世界[ 06-24 ]
下一篇:影响网络文学的力量[ 06-24 ]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