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走近有情有义又有艺术修养的矿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常不见太阳,不见星星,默默无闻,常年工作在百米井下,战顽石、斗涌水,与大自然打交道,他们就是煤矿工人。
也许是职业的原因,煤矿工人给人的印象是粗、大、黑、脏,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群,这是对矿工的误解和歧视。
其实,我们煤矿工人同样也有着高尚的品位,丰富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先进的理念。在我们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就有非常优秀的抒情诗人,也有不少小有名气的书画家。如多才多艺的工人师傅徐新兵,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民间艺术家。印章篆刻,书法字画,样样拿手,特别是模仿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仅字迹豪放,而且其中所有印章都是他本人独立完成的,让人震撼。还有在葫芦上作画的周建华,中国国画家甄尊工作室创办人甄尊等。他们同样也有着豪爽的性格,洒脱的情怀。工友们聚到一起,常常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个个都是男子汉的气概,但这只限于升井之后。
如果要深入了解我们的矿工,就必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尽管现在煤矿的工作、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煤矿工人还是很不易的。井下作业三班倒,许多工作还是很重的体力活。在作业现场,有时温度很高,闷热难当,光是在工作面走一走就会大汗淋漓,更不要说干活了。每次上下班,工人师傅们还要带着沉重的工具走几十分钟的上下山路。当人到大巷时,被汗水浸湿的衣衫遇到冷风,透心的凉,就像是在严冬里穿着一身湿衣服。他们每次上班都要穿一套工作服,再带一套,干完活之后换下身上湿透的工作服,穿上干的工作服上井,防止感冒。
在煤矿工人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住在农村,每天要赶很长的路来上班,很多师傅从出家门到进家往往要十余个小时,两头见不到太阳,然而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着,毫无怨言。记得我刚到矿井上班的时候,工友们看我年龄小,又没干过什么体力活,总是在身边照顾我,教我安全规程和操作技能。他们情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减轻我的工作压力。每次升井后,他们不是急着洗澡,而是拿出手机给家人报个平安。他们就是这样的坚韧刚强、有情有义。在与他们相处的每一天,我都在感动中度过,走近他们,并融入到他们之中,我感到骄傲。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