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百家论艺

  • 9月11日,陪伴了中国人几十年的评书大师单田芳在北京去世,享年84岁。惊堂木一拍,白纸扇一抖:“咱们言归正传!” 单田芳这一生,新作加传统评书总共说过了110部,覆盖面达到全国530多家电台,收听人数将近7亿。人们熟悉他那略带沙哑…[详细]
  • 《月亮之上》词曲作者、知名音乐人何沐阳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与本报采访团队商量拍摄的机位、镜头、背景,他找来最近看过的访谈类节目作参考,准备期间他试了三套衣服,还抽空去“吃了口”。对于“反客为主”,何沐阳颇感歉意,不过…[详细]
  • 1941年的一天,一个6岁的小女孩正坐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小店门前,津津有味地吃着日式小饼。母亲急急走来,一把抱住她,奔向码头。年幼的她问妈妈要去哪儿,妈妈说:“回国。”她又问到:“什么国?”出生在日本的她还不懂中国是自己的祖…[详细]
  • 四十年前,风靡全国的《岳飞传》让刘兰芳的名字家喻户晓;四十年后,已经74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评书艺术的最前线:“只要听到观众的掌声,我就觉得依然年轻。”[详细]
  • 所谓的现代社会已经化身为众多具体的事物和细节,潜移默化地重塑生活。涉及这些主题,散文的思想含量不可避免地增加。置身于花前月下,人们即景会心,甚至陶然忘机,良辰美景还需要多少解释呢?[详细]
  • 口头剧本不仅仅补充了中国戏剧史中无文字记录的部分,丰富了戏剧史,更是我国戏剧发展的主渠道。口头剧本保存了中国戏剧古老的艺术形态,是传统戏曲最具民族特色的演剧方式,其艺术和文化价值还有待不断探索。[详细]
  • “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或熟悉、或向往、或眷恋的城,我们于焉往复,迎送时间。城市看着我们年齿增长,我们也看着城市熙来攘往。”8月15日,上海国际文学周系列活动之“城与人:探索一张新的城市地图”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李陀、金宇澄…[详细]
  • 如何打造文学精品,如何继承文学传统……作为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传统文学VS网络文学六家谈”于12日北京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知名作家李敬泽,知名作家梁晓声、梁鸿与网络文学作家蒋胜男、董哲、红九…[详细]
  • 谈及《白门柳》对于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呈现时,刘斯奋认为历史小说是对经史子集的补充;谭运长也表示,历史学上的描述是概念的逻辑的,而小说是从理性到感性的全面的呈现。“电视剧电影是一个行当,而小说又是一个行当。”他说,“电影电…[详细]
  • 如何创造新时代文学高峰?这是当前中国文学界面对的重大命题。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自此,“文学高峰”成为文学界讨论的热点。那么,根本的“高度…[详细]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共481张图片/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