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学经典

  • 小说命名是小说创作最直观、最明显的外在形式之一。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名家辈出、名作众多,考察明清小说命名的整体状况,对于我们当今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传播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详细]
  • 作为唐人乐府诗创作实践指导与经验总结的唐代乐府诗学,既是唐前乐府诗学的总结与发展,又是唐后乐府诗学的重要参照,是中国古代乐府诗学史上继往开来之集大成。结合唐代礼乐文化建设与乐府诗创作实际,对唐代乐府诗学进行全面梳理与系…[详细]
  • 笺纸的历史非常久远,根据现有文献,可知在南北朝时期即有使用笺纸的实例。如南朝陈徐陵在其所撰《玉台新咏序》中,就提到了“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的字句。《北平笺谱》是鲁迅和郑振铎合编的一部笺画作品集,在中国笺纸笺谱艺术…[详细]
  • “传统书院的力量,在于它能用岁月的厚重唤起我们的文化记忆。这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是有根、有传统的。”朱汉民认为,发展传统文化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传统书院在继承读书、讲学、研学和文化传播等功能的同…[详细]
  • 李白应该是“诗人里剑术第一,剑士里文采第一”的人。他之所以给人留下侠客的印象,主要还是来自于他洒脱不羁的人格魅力和浑然天成的文学才华,他以笔为剑,挥洒自如,千百年来鲜有人能与他比肩,“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详细]
  • 宋词之所以能成为“一代之文学”,主要在于它开拓了新的展示个人内心的平台,创造了不同于诗的另一种境界,即:题材上注重个人情感而非社会现实;表现手法上长于抒情而非叙事;风格上偏重柔美而非阳刚。从文学自身的演进逻辑而言,婉约…[详细]
  • 敦煌,在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1000多年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丰厚文化艺术资源,仅莫高窟就开凿了700多个洞窟,塑造了2400多尊泥彩塑,创造了45000平方米壁画。在中国古代早中期建筑、雕塑和绘画少有原迹存留下来的今天,敦煌遗迹为我们…[详细]
  • 近日,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国学文库”第七辑面世。这套文库陪伴读者8年,出书品种已达70种,似乎成为一个平常的存在。但与“中华国学文库”相关的出版人、学者与读者,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共同坚守少为人知,背后的种种故事细节耐人寻味…[详细]
  • 此次展览以“古意与今情”为主题,依“由古向今”的倒叙方法回看明清山水画中的摹古精品,还原了明清山水画摹古题材创作的发展,借此窥探古人心中的桃花源。如此次展出的苏州博物馆藏周臣《桃花源图》,画家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绘画…[详细]
  • 许多人都承认,听到音乐能够看到相应的颜色,从中国五行学说来认识,不同的器乐和音乐又有什么样的形象呢?本文希望从五行的原始概念探求与五行相对应的音乐形象。[详细]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 共245张图片/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