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吴晓煜作品研讨会专辑(一)

文章来源:中国煤矿文化网 作者:夏周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字体:

吴晓煜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煤矿文联主席梁嘉琨出席并致辞

    10月1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炭报社、平庄煤业集团公司主办,中国煤矿作家协会、《阳光》杂志社和平庄煤业集团工会承办的吴晓煜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陈建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中国煤矿文联主席梁嘉琨出席并致辞。梁嘉琨在致辞中说,煤矿文化事业有着优良的传统,煤矿独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煤矿职工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与渴望,显得比任何一个行业都更为迫切。煤矿是培养作家的摇篮,像陈建功、刘庆邦、谭谈等一大批著名作家都是从煤矿走出来的。煤矿不仅创造物质文明,也贡献精神文明,煤矿文学事业正在煤炭工业两个文明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王显政为吴晓煜作品研讨会发来贺信。
研讨会由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刘庆邦主持。 
    出席研讨会的还有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庞崇娅,中宣部文艺局副巡视员梁鸿鹰,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社长白海金,平庄煤业公司总经理张志、党委书记赵连陟、工会主席张光伟,著名评论家、编辑家、作家雷达、崔道怡、胡殷红、徐坤、彭学明、王必胜、韩小蕙、何向阳、吕先富等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煤炭报》、中国作家网、新华网、中国煤矿文化网的记者共50多人。 
    大家一致认为,吴晓煜的作品将人文社会、矿工情结、赞美祖国融入到创作中,以丰富的历史知识、独特的视角、质朴的语言,多角度反映了煤矿等领域的沧桑历史以及时代特征。作品厚重,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富有感染力,给人以启示,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思想和智慧。
    据了解,吴晓煜同志196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早年在内蒙古平庄矿务局工作,后在煤炭工业部、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机关任职。现任中国煤矿尘肺治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煤矿作协副主席、煤炭史志工作委员会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委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著作已达十几种,以多样的主题、深刻的内涵、充沛的情感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开掘引起广泛关注。


贺 信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 王显政

    得知中国作协、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炭报社和平庄煤业集团共同举办吴晓煜作品研讨会,特表示祝贺,并向与会的作家和同志们表示感谢!向平庄煤业集团广大职工表示问候! 
    煤矿文化建设不仅在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一项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工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繁荣煤矿文学创作,培养更多的煤矿作家和文化工作者,推进煤矿精神文明建设,为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2010年10月18日

夜耕者吴晓煜
在吴晓煜作品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作协副主席 陈建功

    吴晓煜是老朋友了,最早知道他是因为中国煤矿文化发展基金会。基金会的发起者,是煤炭部的老部长高扬文同志,他深感发展、繁荣煤炭战线的文艺创作,对于提升煤矿工人的社会地位,树立煤矿工人的自尊与自信,丰富煤矿的文体生活等等,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高扬文等同志的推动下,煤矿文化基金得以创立、发展,又在煤炭战线几任领导的支持下,一直坚守到今天,为煤炭文化建设创下了骄人的业绩。只要留意一下自基金会设立以来从煤炭战线涌现的作家名单,就不能不对这一创举心生敬意。要知道,那时还没有发生对GDP的盲目崇拜,也没有暴露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协调,煤炭战线的领导人有如此科学发展的眼光,是令人钦佩的。当然从个人感情来看,我也不能不对基金会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我多次得到他们授予的乌金奖,算是得到过厚爱的一个。据我所知,晓煜对煤矿文化的发展一直是非常支持和关注的,正因如此,煤炭作家们对晓煜很敬重。晓煜是一个对煤炭事业、对煤矿工人充满了感情的人,除了对煤矿文化建设的关注,他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贡献也是可圈可点的。我们看他的《欧非见闻录》就可以知道,2001年,国家制定《安全生产法》时,他是国家安监局起草工作小组的组长和政策法规司的司长。同样,就我个人的接触来说,对晓煜与煤矿工人的感情也印象深刻。记得有一次我们谈起北戴河煤矿工人疗养院,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我,那里在给患矽肺的矿工做洗肺的治疗,而他,就是那个中国煤矿尘肺病基金会的常务理事长。这是一个令我不能不动情动容的话题。因为我曾经干过十年的岩石掘进工作,尘肺病就是我们那个工种的职业病,我的好几个师傅,都因为吸入过量粉尘得了矽肺而死亡。而洗肺,则是近年来缓解矽肺的最新成果之一。听吴晓煜讲他和他的同事们怎样为尘肺患者筹款,怎样宣传推广这一成果,渗透其中的那种至亲至情的关切,给我带来由衷的感动。其实,从晓煜丰沛的著述中,他对煤矿事业的热爱也溢于言表。我们知道,晓煜学历史出身,因此他的著述中,有《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中国煤炭史志资料钩沉》、《中国煤炭碑刻》、《中国古代咏煤诗》、《矿业史事杂俎》、《煤史钩沉》等等,他为挖掘煤炭史所作的贡献,就是他干一行爱一行的具体体现。我要对晓煜表示敬意,首先就是这种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正是基于这种执着和热爱,煤炭题材就成为了晓煜创作的着力点。除了以上所说有关煤炭史的著述外,晓煜还写了不少和煤有关的散文随笔,比如《夜耕村杂记》里关于最早的煤炭诗、最早的煤井、最早的矿灯以及以煤入药、用煤书写等等,都写得兴味盎然。
    其次,使我感佩的,还有吴晓煜手不释卷的读书精神。从晓煜作品的视野和话题不难看出,他的阅读兴趣广泛,勤勉的笔记又与不懈的阅读相伴,成就了他的作品随笔也好,杂文也罢无不充盈着书卷气。他的笔触不仅止于煤炭,他的思绪在历史的长卷中遨游。正因为有了博览群书博闻强记的基础,他的作品思路活跃,涉猎广泛。他写了一本《纠正错别字》,我相信,其研究深度也会使那些中文系出身的博士硕士们汗颜吧?更奇的是他居然还敢写《瘟疫纵横谈》,在医学史领域纵横捭合我读《夜耕村杂记》前言知道,他的这些杂文、随笔,都是夜耕的成果,他特别引用吴晗和邓拓的事例,激励自己见贤思齐、永不懈怠。我想,这种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不断追求学识境界的精神,是值得在文学界提倡的吧。
    最后,我想说说晓煜作品的艺术性。厚积薄发连类古今,形成了晓煜随笔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炉的特色。对于冷僻事物的关注和撷取,又使得他的随笔每每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喜悦,比如关于胡须和头发,《夜耕村杂记》里就有好几篇,从苏秦张仪剪发而鬻说到晋代的陶侃,说到唐太宗剪须而烧龙须灰的故事,说到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关于头发入药的方子,说到古代的贮须囊、缠须绳等等,一直扯到当下的刻发微雕艺术和美国青年画家以头发为画笔的另类艺术这些,不仅给我们以知晓古今奇闻的快乐,而且也能感受到作家那颗热爱生活、妙趣横生的心。晓煜的短文,最适宜报章专栏,他使我想起了南京的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那样的角色,一般人是干不了的。持之以恒,焉知不能自成一家?
    有感于此,我要向吴晓煜作品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他的创作前景,抱以更高的期待!
    谢谢!


在吴晓煜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中国煤矿文联主席 梁嘉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炭报社和平庄煤业集团联合举办的吴晓煜作品研讨会召开,这是中国煤矿文化活动中的一件盛事。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国煤矿文联向各主办和承办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向光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作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与关心煤矿文化事业的中国作家协会表示崇高敬意!
    煤矿文学事业有着优良的传统。煤矿独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使煤矿职工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与渴望,显得比任何一个行业都更为迫切。为顺应这一要求,我们早在1982年就成立了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继而成立了中国煤矿文联和中国煤矿作家协会,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煤矿的文化艺术工作。近30年来,我们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的指导支持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推出了一大批文学人才与艺术精品。我们煤矿作协作为中国作协的团体会员,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煤矿乌金文学奖的评选,举办了平庄作家群和多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多次举办中国作家看煤矿活动,邀请作家深入煤矿体验生活,创办了《阳光》文学期刊,举办全煤文艺期刊的培训与评奖活动。现在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像陈建功、刘庆邦、谭谈、孙少山、谢友鄞、周梅森、荆永鸣等一大批作家都是从煤矿走出去的。事实证明,煤矿是培养作家的摇篮。煤矿不仅能创造物质文明,也能贡献精神文明,煤矿的文学事业正在中央倡导的两个文明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吴晓煜同志长期在煤矿工作,是一位较有特色的知识型、学者型的煤矿作家。他青年时受邓拓《燕山夜话》的影响,并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训练和煤矿生活的熏陶,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生活经验。他坚持做人做文并重,历史知识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在工作之余,创作、撰写了十几部著作,从中透露出了作家的文化底蕴、道德操守和社会良知。因此,召开这次作品研讨会,不仅是对他个人作品的评价,更体现大家对煤矿文学事业和矿工文化的重视与关爱。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繁荣煤矿文学创作,培养煤矿作家和提升煤矿文化形象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我们煤矿作家和文学创作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扶持下,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为煤炭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最后,再次向中国作家协会、平庄煤业集团公司及各位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
    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在吴晓煜作品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社长 白海金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今天,吴晓煜作品研讨会的召开,既是煤矿文学创作队伍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吴晓煜先生的收获,也是煤矿文化建设、煤矿文学发展的沉甸甸的果实。作为主办方之一,我代表中国煤炭报社,向吴晓煜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和吴先生是老朋友了,无论他在煤炭部办公厅、政研室工作时,还是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工作期间,直到目前他在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担任要职,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都有密切的接触,对他算有一定的了解。吴晓煜先生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看原因有二:一是有心。生活从来都不缺少美,而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工作上的有心,使他从一名矿区职工、教师直至走上国家机关领导岗位,《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安全生产万里行、 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的举办,都有他的贡献。创作上的有心,使他收获了 从《纠正错别字》到《学林漫步》,从《酒史钩沉》到《煤海絮语》,从《煤海钩沉》到《华夏与海国游记》共十余部专著,而且作品涉猎面之广、资料之丰富、文化含量之深厚,足以证明他的有心。二是勤奋。大家都知道日出一稿是他的创作特点,这一稿的背后还有大量的资料准备、研究等工作,字字写来皆辛苦。读吴晓煜的作品就会深刻体会到,他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调研考察,无论休息度假甚至朋友相聚,所有的一切,他都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写作,所以才有了他今天丰硕的成果。
    昨天晚上我在报社值班,较先看到了新华社播发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五中全会对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应当说,煤矿的历史也是一部文化的历史,如今,煤矿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文化形象。我相信,今天这个研讨会的召开,为繁荣煤炭行业文化事业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必定会激发煤矿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行业文学创作队伍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煤炭报》作为唯一覆盖全行业的媒体,自创刊以来始终关注着煤矿文化、文学的发展。今天在座的有许多有煤炭工作经历的文坛名人,都在《中国煤炭报》上发表过作品,或被《中国煤炭报》报道过。目前《中国煤炭报》的太阳石副刊,是本报创刊以来唯一坚持至今的专刊。
    随着煤矿文化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我们扩大了太阳石副刊的报道范围,从文学副刊向文化副刊发展,开办了集邮收藏等专刊,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肯定。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为煤矿文化建设服务、为煤矿文学发展服务不动摇,不断充实版面内涵,继续提高报纸质量,为推进行业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读晓煜其人其书
中央纪委监察部驻国家安监总局监察局副局长 赵九方

    我有幸认识晓煜,是1987年7月。那时我在山东省一个煤矿宣传科工作,被借调到当时的煤炭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帮助工作,跟晓煜到河北的峰峰、邯郸矿务局和山西的潞安矿务局进行基层党支部工作调研。迄今已24个年头,从相识到相知。相识是外在的,是瞬间的事;相知才是内在的、永恒的。
    晓煜既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敬重他、钦佩他,喜欢他的作品。他每出一本书都要赠送我一本,并总是亲笔写上存正、指正之类谦词。数数我的书架上,摆着他14本著作。有些书像《夜耕村杂记》、《学林漫笔》等成为我的枕边书,开卷必有益。
    读晓煜的书能读出感情来。晓煜的14本书,我分成4类:一类是写煤的,有7本(《中国古代煤炭开发史》、《中国煤炭史钩沉》、《煤史钩沉》、《矿业史事杂俎》、《中国古代咏煤诗》、《名人与煤》、《中国煤炭碑刻》),占了一半;二类是知识性杂谈,有3本(《夜耕村杂记》、《学林漫笔》、《纠正错别字》);三类是专门领域研究,2本(《瘟疫纵横谈》、《酒史钩沉》);四类是游记方面的,2本(《欧非见闻录》、《华夏与海国游记》)。晓煜的作品,多以杂文形式出现,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充满浓厚情感。尤其是写煤的7本书,字里行间凝聚着对煤炭、煤矿和煤矿工人的爱。这种爱是发自心底的。他南开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内蒙古平庄矿务局(现平庄煤业集团),长期在煤矿工作,与煤矿工人有着真挚的感情。记得20多年前跟他下去调研时,他喜欢下井,好像煤海对他有着无穷的引力。在潞安矿务局他痔疮犯了,仍不听劝说,坚持坐着又硬又凉的人行车下井。他说:煤矿工人天天下井多不容易!我们这些蹲机关的,下下井有好处。正是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基础,他才能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地从各种典籍、各类书刊及地方史志、煤炭碑文中搜寻资料,沙里淘金、点石成金,写出带有煤味、带有煤矿工人血汗味的著作来,为煤炭写史、为矿工立传。《纠正错别字》这样的书,只有怀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爱才能写出来,正如黄毅局长在序言中所点睛的:于细微处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爱!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推崇与弘扬。
    读晓煜的书能读出精神来。晓煜的书,没有专谈论理想、催人砺志的文章,但读后却令人奋发向上。他退休前一直在国家机关工作,无论是从事办公厅工作,还是从事政策研究室、政策法规司的工作,文字写作任务很重,加之作为领导,又要开会、批阅文件,做大量组织协调工作。他的创作只能在业余,在别人下班回家之后,别人睡觉或者娱乐、休息的时候。应该说,机关文字与创作长期纠缠在一起,这种双重写作伴随着繁忙的他。一般人是难以坚持下来的。《欧非见闻录》是晓煜出国访问期间,白天忙公务,晚上在宾馆写成的。他喜欢手写,就用房间里的稿子,自己屋里的用光了,再去别的房间收来用。就是这样,1989年出访波兰,2001年出访意大利、南非,并途经埃及。两次出国,在国外写就了20万字的游记。就凭这种精神,足以让人敬慕不已。其实,读他写的前言后记,就能感受到一种精神。诚如他自己所说:由于没有完整时间,大多是业余写作,夜晚写作。劳累一天,还要读书,是比较辛苦的。我虽饱尝此中之苦,但也尽得此中之乐。本人深感搜集资料工作之艰辛不易,此中情况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其实,我们这些从事机关工作的人,都身感同受,最能体会其中甘苦。
    读晓煜的书能读出善良来。书如其人,一点不假。一本书还能映射出这个时代的风貌。读南宋时期大学士洪迈著的《容斋随笔》,为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所折服。既有对宋代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的记述;又有对宋以前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的记述;还有去伪存真的考订、入情入理的分析。书中许多资料为官方史志所不载,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掩卷而思,展示的是那个时代学者的思想与境界。学生时代喜爱读鲁迅先生的杂文,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精神所鼓舞,增强斗志和力量。读晓煜的书,细细品味,则能品出善良来。去年在地坛公园书市上,我买了一本书叫《神聊》,是作家冯苓植写的。听其神聊,回味无穷。网上有的评论家从性善、性恶说给予他高度评价。我看以此评价晓煜的书,再贴切不过了。晓煜退休后担任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从事慈善事业,他的名片上就印有: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慈善为怀,防治尘肺。此乃他的心音,真情才有真文章。2003年春夏之交,北京及全国闹起了非典(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称)。记得当时晓煜心急如焚,他苦苦思索:如何普及防治瘟疫方面的知识,减除人民群众的痛苦?于是乎,他昼夜兼程,不辞艰辛,查阅医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广泛搜寻有关资料,撰写出了30万字的《瘟疫纵横谈》。这里面凝聚着他的心血,更凝聚着他那颗善良之心。
    读晓煜的书能读出知识来。晓煜的书简直是百科书库。他说古论今、说中论外、说天论地,谈吐自如。读他的书,犹如在听一位博学而和善的长者娓娓地讲课说故事。比如《夜耕村杂记》,全书分5辑:第一辑为事物纪源,主要是对一些事物考溯其源,或者介绍有关史实;第二辑为动植物摭趣,介绍历史上有关动植物的一些轶闻趣事;第三缉为史事拾零,以人纪事,或记特异之事,或谈有可借鉴之事;第四辑为夜读偶记,近乎杂文,对历史上的一些事情有感而发;第五辑为火灾轶事,介绍与火灾有关的史实。真是包罗万象,读后知识大增、眼界大开。火柴,小时候在农村一直叫洋火,一篇《我国古代的火柴》,矫正了我40多年的一个误解。《纠正错别字》分上、下两篇,上篇谈错别字的危害、几种典型的情况、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下篇具体谈了一些易出错的字;后边还附有《简化字总表》、《新旧字型对照表》等,完全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不仅机关搞文字的需要,大中小学生也离不了。《酒史钩沉》简直对酒研究透了。不仅研究了酒的发展历史:中国酒文化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沿着从自发到自觉、从果酒到谷物酒、从非蒸馏酒到蒸馏酒,以及相互并存这样一条轨迹演进而来;而且研究了中国的酒局、酒人,酒与性格、酒与事业、酒与成败。真是一本饮酒人、造酒人、卖酒人和对酒有兴趣之人都不可不读的书。所以晓煜的书,各个层面的人群都适合读、喜欢读。


心灵的景观
《华夏与海国游记》序
中国煤矿作协主席 刘庆邦

    我不大写游记。曾当过二十多年记者,国内各地我几乎跑遍了,风景名胜也看了不少,可我想不起自己写过什么游记。这些年,海外的国家我去过二三十个,回来虽然写过几篇东西,不过是记人和感怀之类,严格说来,亦算不上游记。我也有过写游记的想法,仅是想想,就放下了。我担心写不好,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层面上,写了跟不写也差不多。
    吴晓煜先生是一位勇者,他知难而进,敢于挑战自我,并向游记这种体裁发起挑战。他陆续写了几十篇华夏行记,还写了几十篇海国旅行记,林林总总二十多万字,构成了一部游记文学的洋洋大观。我虽说不怎么写游记,但对游记还是爱读的。足不出户,便可饱览天下风光,岂不是一件快事!在2010年中伏天,我集中阅读了晓煜先生的游记,读得我兴致勃勃,心驰神往,似乎每天都在做逍遥之游。窗外溽热难耐,心中却似清风阵阵,水波荡漾。
    一个地方,不管是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之所以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必有吸引人之所在。而那些地方去的人越多,越被客观化,主观的东西越难以进入。或者说那些地方阅尽人间沧桑,态度是矜持的,冷静的,拒绝一切熙熙攘攘的集体观光,只对个别孤独的行者才稍稍有所接纳。吴晓煜深谙这一点。他说,在任时,他趁外出工作之余,也看过一些地方,因有人陪同,心中不安,故匆匆忙忙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直到卸任之后,他采取自费自助游的形式,才兴之所至,足之所至,心之所至,悠哉悠哉,开始了真正的旅游。在《扬州的绿与春》里,我仿佛看见他独自一人在潇潇秋雨里游冶春园的情景。一路的翠竹、垂柳;满目的青草、繁花;还有小桥和绿水等,迎面而来的自然景观都被他轻轻揽入怀中。此时他的心是宁静的,怡然的,那些美景自然而然与他形成了交流。秋千架上春衫薄,秋日里却体会到春意,这就有些意思了。他的结论是:春在身外,亦在心中。对于春你怎样理解,春就是什么样的。心中有春,则春常在。如此颇具哲理意味的心得,便是主观的作用了。
    我个人的看法,全世界参与旅游的人很多,真正的旅游者却很少。不少人到了一处名胜古迹景点,选了一个角度,照了一张相,立此存照就完了。他们对名胜古迹的来龙去脉所知甚少,又不愿深究,到那里不过要证明自己去过那个地方,不过是应付一下自己而已。而吴晓煜是真正的旅游者,不管到什么地方,他的心是有准备的心。每到一地,他都是事先阅读有关书籍,带足有关资料,把功课做好。因为有了发现的眼睛,他的看法就不是一般化的泛泛而看。他不仅看到了表面,还看到了深层;不仅看到了现状,还看到了历史;不仅看到了物,还看到了人;不仅看到了人,还看到了情。如诸暨西施故里之行,他笔下的浣纱少女西施,似乎正穿越兵戈相向的历史时空,娉娉婷婷地向我们走来。我们看到了西施的美,还知道了西施贫寒的家境。那么一个弱女子,在男人们争权夺利的争斗中,被当成工具和手段利用,尊严受到践踏,身体受到蹂躏,命运充满悲情,实在让人扼腕。对西施的故事,吴晓煜在文章中总结了四条,条条鞭辟入里,都是肺腑之言。
    游记作为文学作品之一种,也需要主体和人物。这个主体和人物不是别人,主要是作者自己。作者的主体意识强了,所写的游记才能打上自己心灵的烙印,才能区别于别人的游记。对于这一点,吴晓煜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正如他在此书的前言里所言:绝不人云亦云,随帮唱曲,哗众取宠。所记者多为他人所未写者。别人记录较多者,我则尽量不写或少写。他笔下的许多篇章,既有我注六经,也有六经注我,读来的确让人耳目一新。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因那首烩炙人口、流传千古的《钗头凤》令世人倾倒,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往沈园寻迹凭吊。吴晓煜先生也到沈园去了,并有专门篇章,以《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为题,写到了陆、唐以及陆的母亲。他一反人们对陆游的同情,对陆游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辞。他认为陆游性格懦弱,对唐婉没有尽到保护的责任,甚至对唐婉的哀怨而逝是负有责任的。吴先生还对陆母处心积虑地拆散儿子和儿媳的婚姻做了深入的心理分析。至于吴先生是怎样分析的,这里就不再引述了。反正读了他的分析,我是由衷的信服。
    读罢晓煜兄的游记,掩卷回味之余,重新激起我写游记的欲望,说不定哪一天,我向晓煜兄学习,也写一篇游记试试。


在吴晓煜作品研讨会上的讲话
平庄煤业公司总经理 张 志

尊敬的陈建功主席、梁嘉琨局长:
    我很高兴参加由中国作协、煤矿文联、煤炭报社、煤矿作家协会、阳光杂志社等单位举办的吴晓煜作品研讨会,特别是在首都北京中国作协这一文学殿堂举办这样高级别、高水平的研讨会更具有特殊意义。我十分感谢大家对会议的高度重视,给予我们一次学习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也向晓煜老师表示祝贺。晓煜老师在工作之余,创作出这么多好的作品,十分令人敬佩。今天,平煤人也分享到了创作成果的喜悦。借此机会,也十分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作家、晓煜老师对平煤工作的热情支持,对平煤文化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多年来,晓煜老师给予平煤很多工作上的指导和帮助。这次我和赵书记一同来参加研讨会,也向晓煜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平煤不会忘记您。
    晓煜老师曾在平煤工作多年。从我们工作接触和创作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到,晓煜老师很有思想、有渊博的知识,也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他为人谦和,是一个很有事业感、责任感的人。实事求是地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煤炭事业。在平煤,很多同志都熟悉他,有很高的威望,我们也很尊重他,大家也很佩服他。由于他勤奋好学,平易近人,在平煤也有很多的朋友。今天,看到又有这么多老朋友、好朋友参加研讨会,也令我们感动。他在工作之余,辛勤耕耘,写出这么多好作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奉献精神真诚可贵。我想,在文学创作的道路取得这么多的成果,真是付出很多心血。晓煜老师不但为平煤赢得了荣誉,也为煤炭战线做出了贡献,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次研讨会也充分展现了煤炭战线的创作成果,平煤公司能够承办和参与,是我们平庄煤业的荣誉。
    近年来,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煤矿工人也需要精神食粮,也热爱美好的生活,也要弘扬高尚的思想情操。企业精神,劳模精神,工人的伟大品格,时代的主旋律,以及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都需要通过一定文学形式来讴歌。在座的倡导者和作家都是煤矿工人最可爱的人。我们真诚地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来丰富我们的煤矿生活,用催人奋进的先进文化构筑和谐美好的家园。去年,中国作家协会和煤矿文联曾在平煤举办了中国作家看平煤的活动,好多全国知名作家到平煤指导工作和授课,建功主席、传播主席、庆邦主席等都去了,给平煤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些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平煤的企业文化建设,活跃了矿区的文化生活,为培养和造就我们的文学队伍做出了积极贡献。所以,平煤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你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矿区的文化建设,积极参加全国和行业的文学创作活动,借东风,学经验,进一步把平煤的文学创作工作搞好。
    参加晓煜老师的作品研讨会,也有点感悟。作为一名企业的领导者,不但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也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诗琴书画,妙手文章,也会使人更有品位和格调,也会提升我们的思想素质,活跃矿区的文化生活,使工作和生活更加丰富。同时还会结交更多的好朋友,工作起来心情会更加舒畅,在这些方面,我们还要多学习。我也希望平煤有更多的领导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也希望在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涌现出更多的矿区文学爱好者和创造者。
    今天,各位领导的光临,充分体现了对平煤的亲切关怀,再次表示感谢。感谢中国作协、煤矿文联、煤矿作协、煤炭报社、阳光杂志社等单位为成功举办晓煜作品研讨会所做出的贡献;感谢在座的各位作家和朋友们为会议洒下的辛勤汗水,真诚欢迎大家到平煤座客。
    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谢谢!

为祖国及矿工文化事业服务
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 吴晓煜

各位领导、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煤矿文联、中国煤炭报社和平庄煤业集团公司在这里举办本人作品研讨会,使我非常感动,深受教育。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评价,更是体现了对煤矿文学事业和矿工文化的高度重视与特殊的关爱。对于各位作家、评论家、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能在百忙之中光临,并发表了精彩的指教与中肯的评论,表示由衷的敬意与谢意!
    刚才,有幸听到各位文学贤达所发表的高论与灼见,实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各位对我作品的一些肯定,实际上是一种鼓励与期待,是抬举与关心,对我个人及煤矿作家具有指点方向、开阔视野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我个人作品中的许多不足与瑕疵,表现出特别的宽宏、厚道与大度。这些,都是我终生难忘和终生受益的。
    我从十来岁就好写点稿。青年时期,又以邓拓写《燕山夜话》为榜样,但写到现在,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并不满意,不少文章是不成器的。对于这么多专家、名家能够拨冗出席,予以评点,感到很不好意思,且无以报答。尽管今后也写不了多少啦,但还是要遵循各位的指教,以对他人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谨慎持笔,为祖国及矿工文化事业贡献余力。
    事业无穷期,有待于来者。我将把绵薄之力主要用于帮助年轻作家,特别是煤矿基层作家的发展与成长上来,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多干修路、铺路、让路的事情,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在煤矿文联和煤矿作协内部多做服务、杂务等事情,使更多的煤矿新人、年轻作家尽快成长、成才、成器。
    最后,再一次对本次研讨会的主办和承办单位,对各位领导、专家、朋友的热情指教,对于为本次会议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朋友及工作人员、服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