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神话学文库”17种书出版:论神话学的当代意义
神话学文库(第一辑)17种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了,作为这一文库的主编,我认为神话学研究对当今社会很有意义。
从玉兔登陆车说起
2013岁末,人们关注着嫦娥三号登月着陆的场景。在月球表面上进退自如的玉兔号登陆车,无疑是人类进入高科技时代的骄傲,也是中国人几千年登月梦想的实现。
中国人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和传说。为什么当代最新航天科技成就要用古老的神话语汇作符号包装?诸如嫦娥、玉兔一类语词在全球传播时,外国人是否能够感悟到华夏月亮神话特有的冰清玉洁想象的奥妙呢?
神话学文库之一《神话原型批评》,引进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中的原型批评一派,说明文学写作背后的原型运作规则。文库之二《结构主义神话学》,说明神话思维的结构原理。文库之十七《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尝试建构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系统理论;将原型方法从文学作品拓展到文化文本;从神话思维的原型编码来看待文化现象,先于文字而存在的传统是文化大传统,其编码符号是图像和器物,称为一级编码;把文字传统视为小传统,如甲骨文金文书写的出现是二级编码;汉字写下的早期经典文献是三级编码,经典时代之后的一切写作皆为N级编码。一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文化编码程序链,得到重点提示。任何创作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处在此程序链上。一旦找到神话的原型编码,就等于掌握住文化编码的潜规则。这就凸显出神话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不深入研究神话及其编码符号,就无法弄清一个民族亘古以来的核心梦想。根据考古发现找到距今八千年的神话表现,那就是以玉石通神的信仰支配下的东亚洲史前玉器实物,包括以动物形象代表的神像,这也就相当于找到华夏月亮神话编码的原型符号物。《文化符号学大小传统新视野》据此提出的新观点是:在文字书写的小传统中,秦始皇是后来用武力统一中国行政版图的人;而在先于文字的大传统中,华夏玉文化相关的神话和信仰,早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从精神上先统一了中国。有各地出土的史前玉礼器为证,如良渚文化、陶寺文化、齐家文化的玉琮玉璧玉璜系统。通过深入探索中国神话之源,可以重建出比汉字记录更早的华夏历史脉络。玉兔这样一个华夏典故,即可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中国神话学的建设
神话学是研究神话的专门之学,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新知识和新成果,目前在国际上同时引领着人文研究、文艺和影视创作的新潮流,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转型潮流。只要熟悉近年来以《阿凡达》和《哈利·波特》系列为代表的全球畅销作品,就不难看出神话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创意运营过程。但是神话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不尽如人意。从1902年现代汉语中第一次从日本引进神话这个概念算起,这门学问登陆中国的时间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当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大都热衷于神话新知识的传播,如鲁迅、茅盾、闻一多等。1949年以后,神话学在高等教育中被隶属于民间文学,一度受到冷落,不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下成立了中国神话学会,由著名神话学家袁珂先生担任会长,为论证中国神话的地位和整理中国神话,做出卓越贡献。上世纪80年代还掀起过一次关于广义神话的大讨论,即认为神话不仅仅是一个民族起源之初的口头或书面的文学遗产,而且会伴随文化进化而不断再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神话研究逐渐走出文学本位立场,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交叉领地,诸如神话哲学、神话历史等新术语日渐流行。进入21世纪,伴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全球更受重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族民间神话与仪式,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其活态文化传承的标本性质,给艺术、宗教、民俗、政治、生态等各学科研究带来启迪。
没有神话概念的神话大国
曾几何时,西方学界还在争论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概念神话是否能够适应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随着调研的深入,中国没有神话的魔咒被打破,中国发现神话的努力先在书面的汉文典籍内进行,随后引发出多民族的口传神话形态新认识。不论是孔子写《春秋》的西狩获麟,还是司马迁写《史记》的刘邦斩蛇,乃至清代历史中的太平天国,都是一部始终如一的神话历史。
自2006年,新一届中国神话学会恢复活动以来,在拓展神话学研究领域方面取得成效,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成为一批学者的自觉追求。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获得立项,标志着神话隶属于民间文学的时代已经终结,神话学研究真正参与到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最迫切需要的学术难点攻坚方面。神话学文库的编撰工作,正是在此学术突破的契机上展开的:如何在国际学术前沿视野参照下,为中国神话学的跨学科发展开拓路径和提供理论方法,成为本文库出版规划的重心。
文库中的八种译著,筛选原则是突出神话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和历史重建意义。就方法论意义而言,包括结构主义方法、原型方法、母题研究法、民族志方法、比较方法等。就历史重建意义而言,有美国古典学家马瑞纳托斯新推出的《米诺王权与太阳女神一个近东的共同体》,代表着神话学研究突破文字记载的有限性,进入到无文字时代大传统的努力。《日本神话考古学》也是把神话源流分析同考古学资料相结合的范例,揭示出一万年来日本列岛文化同大陆文化传播的千丝万缕联系,很多大胆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除了八部译著,文库第一期出版的还有中国学者的八部著作和一部百年论文精选集。其中陈器文《玄武神话、传说与信仰》、高莉芬《蓬莱神话神山、海洋与洲岛的神圣叙事》、刘惠萍《伏羲神话传说与信仰研究》,都是台湾神话学界的代表著。观其书名,就能够体会到20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发生的人类学转向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中国研究神话,其意义和前景已经大大超出西学东渐初始时的预设,人们惊讶地发现一个本来没有神话概念的神话传统大国。自史前时代一直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过的天人合一信仰传承,这才是不断催生神话编码与再编码的关键动力要素。大传统的神话观,将启迪我们从过程、行为和观念动力的三合一方面探寻华夏文明运作机制的奥秘。在这样的文化理论建构中,神话学所面对的不再是荒诞不经的离奇故事,其研究者既要充分调动人文学的阐释力,又要兼顾社会科学的实证功效,形成两方面交叉互动的良性循环,使得神话学像当年的语言学那样,发挥出学术研究范式的先导作用。
人文学研究能否真正打破学科本位主义的长期束缚,完成重新打通文史哲及宗教、心理学等学科界限的多元整合?神话学的创新性研究实践正在做出决定性的答案。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