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淬火青春》:青春与理想在军旅中闪光
我在阅读傅宁军长篇报告文学新作《淬火青春——大学生从军报告》的时候,特别关注他的结构。他写了上百名大学生的从军经历,怎么把这么多大学生的故事串联成一部长篇报告文学,这是考验作家功力的地方。
把大学生的经历串连起来的线索就是作者的采访过程,包括采访大学生官兵在军队的经历以及在入伍之前求学的经历。行文内在的线索则是紧紧扣住这部书的序言所提出来的:大学生给军队带来了什么,军队改变了大学生什么?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主题。
大学生从军入伍给军队带来什么呢?
大学生加入军队,让我们的军队更加年轻化、知识化,或者说更加现代化,从而使军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这是大学生给军队带去的改变。更重要的,也是作者下笔用墨比较多的,则是军队给大学生带来什么?或者说军旅生活让大学生做出了哪些改变?这是这本书描写的重点。作品突出了大学生从军实际上是一种青春的选择,一种命运的抉择的主旨。换言之,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让青春与理想在军营中闪耀光芒。大学生选择从军实际上是选择一种未来,选择自己的命运。他们已然把从军作为寄托理想、奉献青春乃至安身立命的一种事业。
军队改变了大学生什么呢?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很多大学生在入伍以后变得更加有组织性、有纪律性,如作者写到的竺晓风,他因为不遵守军队纪律被开除了国防生资格。大学生入伍往往要做出很多物质上的牺牲和放弃。虽然他们放弃了很多,但得到的是精神上、理想信念上的丰收与富足。那么,军队又给了大学生什么呢?军队让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个个真正的男子汉,坚毅果敢而顽强。“激情与磨砺,坚韧与荣光”,这是军队给大学生带来的最大财富。军队确实就像一座熔炉一样,大学生有志青年在这里经历了一场青春的淬火。他们进来的时候是铁,出去的时候是钢。这正是这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也是这本书内在结构的方式或叙事途径。
《淬火青春》这部书描写的人物太多,如果说它有明显不足的话,那就是因为人物太多,剪裁、繁简之间还有一些遗憾。多数人物采用的都是素描手法,对许多大学生经历的描写只有寥寥两三千字,这样就很难把这些人物挖掘得很透彻,刻画得很鲜明。一些并非作品主要人物的形象反倒比较鲜明。比如大学生军嫂李晓明,为了支持丈夫张占省,她坚定不移地“一路追夫”,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己的事业。她先是在南京找到很好的工作,后来随丈夫北上,在青岛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因为丈夫驻军滁州,她又跟着去了滁州……一路追夫凸显了这名军嫂爱情坚贞、热爱军人的性格。比如军嫂宋维娜,自觉要做丈夫范晓永远的后方,她来探营,丈夫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她,但是战士们知道后,在食堂里共同为她敬酒,上百条嗓子一道冲着她大声喊“感谢嫂子”,让这位军嫂的心里温暖不已。这样一些军嫂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与此相应的,那些大学生军官和士兵的形象似乎还可以更丰满一点,从而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