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舞剧《朱鹮》:用曾经失去叩问如何珍惜
舞剧《朱鹮》剧照
氤氲缭绕的烟雨湖边,羽色粉红的朱鹮款步而致,时而展翅掠过血色夕阳,时而以赤色脚掌轻打涟漪,恬静唯美、优雅高贵……这是由上海歌舞团倾力打造的又一环保题材力作、以濒危保护动物朱鹮为题材的原创舞剧《朱鹮》让人醉心的诗意画面。应日本民主音乐协会之邀请,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组派,10月完成东瀛“首飞”,在东京、新澙、佐渡和山梨成功演出4场后,该剧将于12月9日、10日“飞临”国家大剧院,开启国内首演。以长征路上的女人的独特视角探索生命、理想、信念的舞剧《天边的红云》至今令人依然动容,直面都市白领生存现状和情感世界的当代舞剧《一起跳舞吧!》让无数青年感同身受的余热未消,上海歌舞团何以将创作聚焦一种飞鸟?编导佟睿睿此次又是如何发力?
通过曾经的失去,表达永久的珍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一个显示屏中,或溪边跋涉、或驻足栖息,或翱翔天际,一只只美丽的朱鹮尽展的纯美、典雅、洁净和高贵,吸引了诸多观众流连驻足,上海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导演,亦是该剧制作人兼艺术监制的陈飞华也是其中之一。陈飞华回忆,当时朱鹮优雅的姿态,特别是“涉”、“栖”、“翔”的动作,在他的脑海中,宛如一个个舞蹈演员在伸展曼妙的舞姿。由此,把朱鹮搬上舞台的想法,在陈飞华团长的心中,萌芽了,并且挥之不去。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翩翩起舞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东方宝石”,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的翩翩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吟咏赞叹。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朱脸鹮鹭等,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在朱鹮数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只。1985年,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共同保护朱鹮计划》,共同推动朱鹮的繁育和保护。
深入了解朱鹮种群曲折的繁育之路后,陈飞华深受触动,更是感慨人类在拯救朱鹮过程中的跨越国别、跨越民族的携手合作。这更加坚定了用舞蹈艺术触发人类思考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的决心。“古代时的朱鹮和人,和今天农村鸡鸭鹅与人的关系一样祥和。然而,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脆弱的朱鹮繁衍所必需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生态,已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我们希望通过朱鹮曾经的失去,表达人类永久的珍惜,希望今天我们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的美好家园!”陈飞华说。
正是带着这样深沉的思考,陈飞华找来了一流的创作班底,让沉淀并孕育了4年的《朱鹮》终于“起飞”了。佟睿睿编导、郭思达作曲、罗怀臻编剧,青年舞蹈家、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舞林争霸》人气明星朱洁静、王佳俊领衔主演,舞剧《朱鹮》主创团队可谓阵容强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近四年时间里,创作研讨20余次,数易构思,并实地赶赴陕西洋县、日本佐渡创作采风,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收集影音资料,丰富创作积淀,确保《朱鹮》“飞”得更高。
“‘爱’是世间永恒的温暖,‘真’是流淌心涧的甘甜,‘美’是万物的向往……舞剧《朱鹮》,用生命感知世间的大爱,用羽翼呼唤家园的文明,正是这股力量的凝结,我们从东方文明的原点飞翔,做爱的使者、美的化身……”上海歌舞团官方微博中,记录着主创作团队如是心声。
朱鹮是东方的,她一定属于中国舞
舞台上,素朴纯美而意境悠远的水墨画面,悠扬恬淡的音乐,将人们带回千年远古农耕时代,在自然的怀抱下,忙碌于山野田间的淳朴村民与美丽的朱鹮相生相伴,共同分享着自然的赐予。在朱鹮粉嫩羽翼婀娜身姿的掩映下,在鹮仙与樵夫真挚的情感点缀中,和美祥乐诗画般的情境将人与自然的美好生机推向极致。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迅速推进,朱鹮渐渐消失在灰色的城市中。曾经和朱鹮共舞韶华男子也是渐入暮年,只能在记忆中重温鸟儿的身影,孩子们更是只有在博物馆里才能一睹朱鹮的倩影。最后,那七只代表希望之光的朱鹮再度翩然而至……在古代、近代、现代朱鹮存亡的历史大框架内,舞剧以朱鹮如何慢慢“绝迹”以及人类与之的情感和态度的大写意式表达,让人们在生与死、拥有与失去的张力中引发对自然生命的永恒反思。
以动物为题材的舞蹈创作并非鲜见,而将其纳入人与自然的生命与存在思索的创作却为数不多,更难见的是藉此完成舞剧结构与语言的开拓性尝试。“我们这些年的舞剧好像一直很累地在讲故事,又累又困却又好像怎么讲也讲不明白,说不清楚;我们也一直要创造一种舞剧式的、很舞剧的舞剧,总想说特别复杂的事,想说的太多。而这个剧中,我们想回到一个特别单纯、特别纯粹的舞蹈艺术里去讲朱鹮。其实舞蹈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就在于它适合在一个点上扩散,张开它的语义的能量、肢体的能量,然后去打一个点,而不是把所有的事件、所有的戏剧点说完。朱鹮这个题材恰恰给了我们这样的空间,它可以把舞蹈的优势无限放大。”佟睿睿说。
有人将该作品誉为中国版的《天鹅湖》,佟睿睿欣慰这种盛赞的同时,亦感叹其恰为该剧的挑战之处。“我们常常用肢体来表达一种生命力、一种动物、一种鸟类,舞蹈可充分利用其律动、风格,把动物的美感展现出来。《天鹅湖》已经塑造了一种天鹅的形象,大家共识了我们心中的天鹅,也像杨丽萍塑造孔雀一样,她把一种形象深入人心,这两种提纯的艺术形象都足够经典,让人所共知。但朱鹮不是,它没有现成的舞蹈形象供你模仿,这种人类曾经熟悉却又陌生的鸟给了创作者特别大的空间,同时也出了特别大的难题。”
“怎样能让人知道朱鹮是一种东方的鸟,它脆弱、它矜持、它美丽、它洁静、它高贵,朱鹮的根源和她的特性决定了她必须用中国舞来表达。”佟睿睿坦言,一个作品,除了大结构之外,就在于用了什么样的语言。就像写文章用什么样的文字一样,必须找到一种适合朱鹮的舞蹈语言。显然,西方的芭蕾和现代舞,都不适合东方的朱鹮的美感。得益于多年研究中国舞,佟睿睿如鱼得水般将自己深谙的中国舞的特殊韵律、气息和美感注入到东方朱鹮的生命之中。朱鹮、鹮仙、群鹮,单、双、群舞,丹青水墨般跃动开来,不拘泥于古典舞,不囿于民族民间舞,只汲取“中国式”的精神气质的舞蹈之美,将传统中国温婉灵动的审美底蕴尽现。
“我们剧中没有加入有态度地指责工业化,只是表现其真实发生。当下人们在努力还自然以自然,相信我们能创造更好的环境,让这些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正如剧中舞蹈的风格,主创深藏其中的生态关怀亦充满着“中国式”的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