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多维观照
——程虹的《寻归荒野》及其价值
《寻归荒野》(增订版) 程虹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200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寻归荒野》,作者是程虹。当时读到,深受震撼,并开始关注自然文学,关注生态文学。2013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寻归荒野》的增订版。《寻归荒野》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学术著作,它不但系统梳理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历史脉络,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美国自然文学图景,也向读者介绍了自然文学的理论,并阐述了作者自己对自然文学的理解和研究。这部著作,如果放到新世纪的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研究版图里,都是一部值得关注并认真品读的著作。
《寻归荒野》:细读作品,勾勒自然文学发展图景
新媒体出现后,文学的力量在明显削弱,文体的模糊,价值观的拆解,审美的泛化,让很多作家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绝望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文学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人们阅读自然文学,从自然文学里提高了对自然的认识,对人自身的认识,找到了解决“后文化”之后的精神良药。
《寻归荒野》是程虹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但这部研究美国自然文学的著作,不但对美国自然的发展里程做了清晰的梳理,也对自然文学的诗学特征和美学价值做了准确而独到的分析和论述。
《寻归荒野》的第一版正文只有五章,增订版有六个主题章,加上导言《重述土地的故事》和结语《鲜活的常青树》,一共有八个部分。其中导言《重述土地的故事》是最具有理论思维的。第一节《美国自然文学的概念》,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从形式与内容的角度,阐述了对美国自然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文体的理解。“从形式上来看,自然文学属于非小说的散文体,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是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自然文学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这一段话,一下子就让读者抓住了自然文学的本体特征,让读者看到了自然文学与一般文学的不同之处。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辨析自然文学的艺术标准。在这一节里,作者进一步阐述了自然文学的三个特征:1.土地伦理(land ethic)的形式。2.强调地域感(sense of place)。3.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和语言。作者认为“土地伦理”,即是放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呼唤人们关爱土地并从荒野中寻求精神价值。而“地域感”,其实就是自然文学作家关注生存的地域,把自身和所居住的自然空间连接为一体。第二节《美国自然文学的渊源》对自然文学的思想渊源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回溯。作者认为,自然文学的思维最早可以追根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亚里斯多德的《动物志》和维吉尔的《牧歌》,而且她认为18世纪英国的自然史作家吉尔伯特·怀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博物学家达尔文,20世纪英国作家劳伦斯等人,也对自然文学产生了影响。就美国自然文学而言,梭罗、约翰·巴勒斯、雷切尔·卡森等代表人物,都受到了前面所提及的人物的影响。这一节还就美国文学为何在17、18、19世纪产生了自然文学的主题、文体、风格、思想和内涵做了一个文化的探测。程虹认为,爱默生的《论自然》、梭罗的《散步》和科尔的《论美国风景的散文》等,率先为美国自然文学的思想和内涵奠定了基础。第三节《美国自然文学的兴起》集中介绍了20世纪美国自然文学,描述其兴起勃发期的写作状况,对20世纪初中期的奥斯汀、缪尔、贝斯顿、奥尔多·利奥波德、雷切尔·卡森和爱德华·艾比等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做了简要介绍,阐述了这一兴起期的自然文学作家的创作立场和对自然文学的理解。这一节也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一些情况,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自然文学在美国文学中的影响力及其对环境文学与生态批评的直接推动。作者认为,就广度而言,20世纪的自然文学已经不再局限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出现了探索自然与人类关系为主题的作家及作品。就深度而言,由于20世纪的自然文学作家大多数掌握了自然科学和人类生态学的知识,他们无疑获得了比其前辈更深刻的洞察力。这样的观点和判断是具有穿透力的,也足以证明程虹对美国自然文学研究的深入。第四节《美国自然文学的理念与特点》颇有理论原创性,首先归纳了自然文学的两个理念:第一,自然文学放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提出了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土地伦理”。第二,自然文学渗透着强烈的“荒野意识”。程虹认为,正是基于以上两个理念,自然文学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文学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及传统文学中战争、爱情与死亡那些久经不衰的话题,大胆地将目光转向自然,把探索与描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视为文学的领域并作为写作的主题。这种归纳与判断,从本体论上解读了自然文学,拓展了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也从自然美学的视角来拓展了文学的空间。
《寻归荒野》的第一至第六章,程虹把不同时期的自然文学作家及作品呈现出来,并进行了文本细读,让读者不但更深地认识了自然文学的内涵特征,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文学的魅力。在分析自然文学作品之时,还结合时代的特征及美国独特的发展历史轨迹,给自然文学勾画了一幅生动的发展图景。这六章,一环扣一环,每一章都在把读者带入自然文学的清新的自然场景,犹如走进了大自然里一样。如第一章《植根于新大陆的美国神话》描述了美国新大陆开拓期的自然文学写作。全章分为四节。第一节《史密斯和布雷德福:自然的影像》,介绍了约翰·史密斯和布雷德福这两位跨越16、17世纪的美国作家对新大陆自然景观的书写,并确立了他们作为美国大自然文学点题人的角色。第二节《爱德华兹和巴特姆:神圣的风景》,介绍了18世纪美国两位自然文学作家爱德华兹和巴特姆,分析了爱德华兹的《自传》《圣物的影像》和《罪人受罚于愤怒的上帝》等作品,认为他的作品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第三节《小巴特姆:孤独的朝圣》把美国自然文学真正的第一代杰出作家的创作给予了精当的叙述。小巴特姆,即威廉·巴特姆,是约翰·巴特姆的儿子。他是第一个美国本土出生的自然学家、植物学家,同时也是艺术家和作家。他利用浪漫主义手法去描写自然,写就了1791年发表的《旅行笔记》,把他在美国东南部考察所见的动植物群、自然风貌和土著居民等等,写进了日记。并在日记基础上,写成了《旅行笔记》,奠定了他作为“第一位美国自然散文作家”的地位。对威廉·巴特姆的分析,是《寻归荒野》第一章里很精彩和深准的部分,充分地显示了作者对美国自然文学最初之作的探索,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第四节《威尔逊:鸟类的颂歌》也是精彩的一节。作者通过对《美洲鸟类学》的品读,发现了威尔逊作品里一种超前的环境主义者的萌芽——对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的批评。还指出,威尔逊对野生动物的数目种类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预见到了人类的居住将会给某些物种的自然繁殖地带来毁灭性影响。一句话,第一章里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和18世纪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的分析和论述,作者找到了美国自然文学发展的基础,探寻了自然文学发展初期所具有的初步的文本特殊性和内涵的特殊性。
第二章《闪烁于自然之中的精神殿堂》是对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创作的一个精彩的评述和解读。19世纪是美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美国人寻找一个属于自己本土文化的时代。这一时期,美国文化思潮里有一个对后来影响深远的超验主义文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多尔·爱默生的《论自然》的问世,为自然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新一代自然文学写作者的精神资源。还有科尔,成为自然文学的先驱。这一章里,作者通过评述科尔和爱默生,向读者展示了美国自然文学进入成熟时期的面貌。第三章《抛洒在旷野上的真实辉煌》论述和评介的是19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巨匠级人物梭罗和惠特曼。19世纪正是美国资本家上升时期,也是“美国梦”构建的一个重要阶段,梭罗的《瓦尔登湖》与惠特曼的《草叶集》不但是自然文学的瑰宝,也是“美国梦”的代表之作。因此,如何解读这两位作家,并把他们的文字化为精神资源,是很见研究者的功力的。程虹在这一章里,给了我们极大的惊喜。首先在引子里,她就简练地论及到了爱默生、梭罗与惠特曼三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找到了爱默生与后两者之间的师徒关系,同时也发掘了梭罗和惠特曼在美国文学上的特殊贡献,并认识到了梭罗和惠特曼对爱默生的超越。梭罗的《瓦尔登湖》和惠特曼的《草叶集》不只是美国文学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珍珠。以他们两人的创作为专章,是符合特定的艺术逻辑的。第四章《建造于荒野之中的心灵家园》开始聚焦于跨越19和20世纪,主要创作和影响也跨越19和20两个世纪的美国自然文学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和玛丽·奥斯汀三位,阐述他们在美国自然文学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肯定他们作为跨世纪自然文学作家所具有的承前启后的地位。这三位作家的创作,显示了自然文学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参与的多样化,约翰·巴勒斯以美国东部卡茨基尔山为写作背景,约翰·缪尔以美国西部山区为写作背景,他们冲破了爱默生、梭罗等作家所推崇的新英格兰的土地之歌,越过了美国中西部平原,响彻在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而玛丽·奥斯汀的出现,则让原本以男性为主导的自然文学领域里,有了女性的声音,于是,美国自然文学开始变成多声部的合唱,形成了多维视野和多元内涵的创作。令人信服的是,作者在概括这三位作家的创作时,也大胆地提出了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群”的概念。她从约翰·巴勒斯和约翰·缪尔两人的友谊及约翰·缪尔与玛丽·奥斯汀的接触中,发现了他们之间在创作观念及价值取向之间的相似之处。
第五章《孕育于土地之中的和谐与美》论述的是美国20世纪自然文学的创作。如果说,17、18世纪是美国自然文学的初创期,那么19世纪就是美国自然文学的成型期,20世纪就是美国自然文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不但巴特勒、缪尔和奥斯汀等跨世纪的作家创作出了杰作,丰富了自然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完善了自然文学的理论和观念,而且涌现了奥尔多·利奥波德、爱德华·艾比、安妮·迪拉德等作家。正如程虹在这一章的引子里所说的,20世纪是一个工业化突飞猛进的世纪,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一些美国自然文学作家认为美国的荒野似乎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没有纯粹的荒野可言。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工业现代化的国度。而且到20世纪下半期,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主义的盛行,不但美国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电子媒介出现以后,地球变成了一个“村落”,几乎各地人都可以同时分享信息。但科技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人与自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人与自然的矛盾如此突出,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高科技和商品经济给人和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也是美国自然文学活跃起来的一个动因。不过,因为20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的美国自然文学的基本特点没有变,但主题有所变化,因为20世纪要求自然文学作家对于日新月异的环境做出深刻的反映。作者说:“如果说20世纪之前自然文学思索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或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的范畴,那么20世纪自然文学则开始展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这大概也是20世纪美国自然文学也好,其他欧美国家出现的自然文学也好,都有着与生态文化重叠的地方,因为它和生态文学、环保文学都关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批判人对自然的破坏,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第四章里所论述的奥尔多·利奥波德、爱德华·艾比、安妮·迪拉德等作家在一些“生态文学”研究者的视野里,是不奇怪的。总体来看,第五章的文字很有弹性和张力,作者是在充分理解20世纪美国自然文学作品之上进行的理性分析和评述,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20世纪美国自然文学的思考。
第六章《融合于自然风景中的荒野情结》是《寻归荒野》增订版时加进去的。它主要介绍跨越20和21世纪的三位自然文学作家,分别是贝斯顿、威廉斯和斯奈德。如同前几章一样,在这一章的引子里,作者站在21世纪的视角,从人类社会的整体状况出发,论述了人类所面临的现实的困境和挑战,她在引述美国当代自然文学研究成果时,肯定了对自然文学在变幻的世界中寻求美与心灵安慰的创作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的确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战争一直困扰着多个民族。还有贫困,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最可怕的是,新媒体出现后,整个社会文化呈现“后”的趋势,后现代文化的解构潮流,似乎把一切都消解了,文化和文学在狂欢中反而显得更加单薄。尤其是文学的力量在明显削弱,文体的模糊,价值观的拆解,审美的泛化,让很多作家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了绝望情绪。“文学消亡论”和“文学无用论”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是,当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成果,甚至消费主义甚嚣尘上时,又开始向往大自然,想回归荒野、森林,倾听小鸟的喳喳和小溪的叮当,渴望蓝天白云。这是返璞归真,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自然也是一种对现代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文学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人们阅读自然文学,从自然文学里提高了对自然的认识,对人自身的认识,找到了解决“后文化”之后的精神良药。作者关注20世纪和21世纪初美国自然文学,通过对三位作家的文本分析,找到了自然文学的价值,同时思考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如何找回应对挑战的定力及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结语《鲜活的常青树》很简短,却几乎字字珠玑。它以通畅流丽也不乏理性的笔墨,对本书的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归纳,同时再次简练地阐述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作者对自然、自然文学内涵及其文体特征理解。也正视了自然文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包容自然文学,并重视自然文学的价值的看法。可以说,结语是理性的,但也是感性的,它充满着智慧,显示了研究者的眼光、胸怀和气度。它给全书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也让读者看到了美国自然文学的价值,也激发了读者去发现自然,探索自然文学并寻归荒野的好奇心与激情。
程虹的自然文学研究的价值
《寻归荒野》主要意图不在写一部美国自然文学史,而是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演变中,找到自然文学的渊源,发掘自然文学理论的资源,给当代社会提供一个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思维、方案和导图。这才是《寻归荒野》里蕴涵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程虹的自然主义思想里所包含的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立场。
程虹的《寻归荒野》无疑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著作,看得出来,程虹对文字是非常珍惜的,但也是非常慷慨的,她笔下的文字与自然的景物一样色彩斑斓,她文字里的气息与大自然里的一样新鲜。当然,《寻归荒野》真正的价值还在于它在外国文学、自然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几个领域里的奠基性和启蒙性。应该说,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它的价值和位置。
第一,这部著作史论结合,给读者呈现了一幅美国自然文学发展的历史。看似评述作家作品,其实对美国自然文学做了一个清晰的梳理,也从侧面勾画了一幅美国文学的地图。从《寻归荒野》里,能看到美国自然文学从17世纪的发生,到18、19世纪的发展,再到20世纪的成熟,每一个阶段自然文学所呈现的作家作品及它们的文本特点、思想内涵都一目了然。当然,在叙述美国自然文学的同时,也把美国文化的脉络进行了勾勒。从美国新大陆最初的超验主义,到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思潮和文化流变,乃至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给美国社会、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与冲击,都在这部书里有所阐述。这种写法,也给当代文学史及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范本。通常,很多文学史是按照时间来分阶段描述,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主干。还有一种文学史是编年史的写法,把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按照年份一一列举和叙述出来。也有的文学史是按照文学流派来叙述的。但《寻归荒野》这种自然文学史的书写,是以作品为主,以作家作品的分析和品读带来整体的理解,同时每一部分互相联系沟通,形成一个内在的线索,让作品里的精神内涵凝聚整部书,从而很顺利地完成文学史的叙述。不过,《寻归荒野》主要意图不在写一部美国自然文学史,而是从美国自然文学的发展演变中,找到自然文学的渊源,发掘自然文学理论的资源,给当代社会提供一个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思维、方案和导图。这才是《寻归荒野》里蕴涵的真正的人文关怀,是程虹的自然主义思想里所包含的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立场。
第二,《寻归荒野》梳理了美国自然文学理论,也把欧美前沿性的自然文学理论给予了准确的描述和梳理,同时也建构了自己的自然文学理论。可以说,这部著作解决了自然文学的发展论、本体论、文体论和鉴赏批评论的问题。解决发展论问题,即它第一次清晰地呈现了自然文学的发展历程,呈现了每一个阶段的作家作品及其文化价值、社会影响;解决了本体论、文体论问题,即它厘清了自然、自然文学、土地伦理、地域感、生态良心、生态道德、环境主义、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等与自然文学息息相关的概念,也论析了自然文学的文本特点及其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解决了鉴赏批评论问题,即这部著作以实际的评述实践和著者独特的方法告诉读者如何去解读自然文学文本。值得注意的是,读《寻归荒野》,可以发现程虹对自然文学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自然文学大体有几个艺术标准:1.散文随笔体。2.来源于“野性的实践”或“荒野的实践”。无论是从梭罗,还是到斯奈德,每一位自然文学作家,都亲身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倾听自然的声音,他们的文字都是行走、散步、观察的结果。不是“象牙塔”里的文字,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文字,因此自然文学很多都带着明显的纪实性。3.都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中心主义,强调“土地伦理”或“荒野意识”。4.有“地域感”或“地域性”。每位作家都依赖一片自然空间或土地,观察那里的动物植物,书写那里的自然风光,表现那里的物候地理,把自己融入那片土地或空间。程虹就是在从容而富有诗意、激情的史论结合的评述中逐渐形成自己对自然文学的这种理解和定义的。
第三,《寻归荒野》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一是比较研究。有横向的比较,也有纵向的比较。如在第四章里,在评述约翰·巴勒斯、约翰·缪尔和玛丽·奥斯汀的自然文学创作时,就进行了他们的横向比较,也把他们放到美国自然文学的进程中来与他们的前辈作家爱默生和梭罗进行纵向的比较。其二是文化研究的方法。文化研究是近十来年理论研究界的热点,西方文化研究的理论的输入启发了很多学人和批评家,但真正理解文化研究的要义的人不多。对文学研究来说,运用文化研究的方法首先意味着研究者把文学文本当做文化文本,而不是审美对象。其次,文化研究探求的是文本背后的文化动因,追求其文化内涵及其文化价值。再者,文化研究是带有批判性的,西方文化研究学派是知识分子在人文学科边缘化之后以文化研究的方法介入社会各个领域,并以其批判性立场而赢得社会的尊敬,走进大众视野的。在《寻归荒野》里,程虹对自然文学作品的解读,除了注重其审美性之外,还关注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因素,认可了他们的文化价值,尤其是看到了自然文学成熟期时作品里所蕴涵的生态批判性和现实主义情怀。其三是文本细读与社会分析相结合。在《寻归荒野》里,差不多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了细读的,而且是用心的细读,是从文本的形式、内涵的精心的品味、玩赏。多种方法的自如运用,显示出了程虹的文学素养和研究水平,也让读者受到了研究的启迪。
第四,《寻归荒野》也给中国自然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资源,同时也给中国自然文学研究开拓了思维和道路。如程虹在书里对“自然文学”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其他理论问题的探索,都是理论资源的创新和输入。现在文学界研究自然文学的人很少,可能有人会问:中国有没有自然文学?答案是肯定的。中国有自然文学,尤其是在当代自然文学还涌现出了可贵的作家和作品。但自然文学之所以少有人研究,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理论资源,《寻归荒野》就给自然文学研究提供了如何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理解自然文学的思维和方法,因此从方法论上,解决了文艺理论研究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大问题。另外,国内现在研究生态文学成为一个热点,不少中青年学人都聚焦于生态文学,甚至当代文学批评界还在推崇环保文学,但文学界究竟如何认识自然文学、生态文学和环保文学的概念及文本特点,是值得思考和探求的。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有互融、交叉,但它们发生的文化缘由和理路是不一样的,文本差异也很大。《寻归荒野》有助于我们解决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的辨析问题,也帮助我们真正认识自然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形下,自然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更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以预言,随着《寻归荒野》及程虹翻译的自然文学著作的价值为更多人认识,自然文学创作和研究必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热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