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大自然文学的特点与价值
20世纪后期,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使得我国自然山河受到大面积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环境问题成为一个影响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大自然文学创作也是有时代背景和大的文化土壤的。
既表现自然生命的真实,揭示大自然奥秘,也呼唤生态道德,建构和谐的人类生存的环境。既展示自然之美,也体现人的好奇及对大自然的敬畏。这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两个最主要的精神内涵。
当前被主流文学界关注的环保文学、生态文学很多都是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的,很多是应景之作,缺乏真正的美学渗透力,而且国内目前很多环保文学与生态文学基本是属于报告文学类,或准纪实文学类作品,它们大多数都是“先入为主”的创作,主题先行、观念先行,缺乏作家的自主意识和审美超越。
“大自然文学”是刘先平提出来的概念,刘先平也是我国最早的大自然文学创作者。就目前来看,自觉从事大自然文学创作的作家除刘先平外,并不算多,如苇岸,他受到梭罗、爱默生、普里什文等自然文学作家的影响,创作的《大地上的事情》等作品,就属于大自然文学,可惜英年早逝。如胡冬林,他考察长白山,创作的长篇散文《原始森林手记》《约会星鸦》《蘑菇课》和《狐狸的微笑》等,就是典型的大自然文学。如果考察一些生态文学或其他散文作家的创作,就可以发现,关注大自然,并以敬畏之心来描述大自然的散文还是有一些的。如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里,就有《鸟叫》和《两窝蚂蚁》等一些篇章,可以归于大自然文学。吴然写的散文里有一部分就是大自然文学。还有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自然随笔”丛书也是一套自然文学作品。它包括宋晓杰的散文集《湿地鸟影》 、安歌的《树影流花》、郭宪的《那些花儿》 、胡弦的《菜蔬小语》 、曾珍的《野菜志》 、韩开春的《水边记忆》和任桑甲、余玮的《美丽的性》等7部,它们或关注东北湿地的鸟类的生态环境,而且把各种鸟类的生活场景展示出来,给读者亲临其境的感觉;或关注花草树木和水边风景,把自然世界里的生命的独特性展示出来。安徽儿童文学作家里,也有一批在刘先平的引领下涉足大自然文学创作。如陈曙光4次自费到西部去探险考察,创作出版了《丝路,雅克西》和《环游塔里木》 ,王蜀创作出版了《小霞客华东游》 ,还有杨老黑、程亚星、汪少飞、君早等,都写过一些纪实性的描述安徽自然山水的散文和游记。
就刘先平而言,他创作和出版了《呦呦鹿鸣》 《山野寻趣》 《寻找大树杜鹃王》 《走进帕米尔高原》和《美丽的西沙群岛》等大量的大自然文学作品,不但获得了多项国家大奖,也走出了国门。下面来谈谈以刘先平为引领者的大自然文学的文化背景、特点和价值:
大自然文学的文化背景
大自然文学创作是有独特的文化背景的。就世界范围来看, 20世纪英美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发展迅速,并成为研究界的显学,也为中国文学研究洞开了一扇窗。而20世纪后期,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使得我国自然山河受到大面积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环境问题成为一个影响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大自然文学创作也是有时代背景和大的文化土壤的。但具体来看,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发展,是有四个方面的文化因素的。
第一,大自然文学的出现也是当代文学进入丰收期、繁荣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新时期是当代文学的丰收期和繁荣期,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朦胧诗到城市文学、新写实小说和第三代诗歌、后现代诗歌,以及到生态文学、大自然文学,当代文学发展繁荣逐渐走出了单一格局,题材和体裁的多元化以及反映社会的多层面是一个趋势。大自然文学创作在安徽的兴起,在北京、吉林等地得到创作呼应,有作家的自在性和自觉性在起作用,也是应运而生,是文化多元化、文学多元化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大自然文学的创作、出版和接受与当代文化多元化的开放环境有密切关系。进入新时期,我国文化也进入了一个多元开放的格局,虽然商业文化、娱乐文化还占据着显要位置,但人们对文化的创造和消费也有多元化、精品化的需求,因此,大自然文学及相关产品也受到关注。大自然文学属于绿色文化,属于真正能够引领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的文化,自然也容易得到认可,也很容易成为精品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大自然文学作为文化产品,就像绿色食品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大自然文学的出现也与当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有关。工业文明之后,大规模开发自然、征服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让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进入20世纪,两次世界战争和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开发性掠夺,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为解决就业、摆脱贫困而盲目生产,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融化、臭氧层出现空洞、地球植被被严重破坏、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等等,现实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终于让人类开始反省自身对待自然的态度。对生态的关怀及人类的自反性思考促使了大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批评成为世界性的文学潮流。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特点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除了有英美自然文学所具有的一般性的特征外,还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尤其是与我国其他作家的生态文学和自然文学创作相比,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有七个鲜明的特点。
1 。探索姿态。与英美自然文学相比,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一个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探索性和超越性。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位自然文学作家像刘先平那样有在大自然探索四十余年、从事三十多年的大自然文学创作的丰富经历和经验,国内也少有哪位作家像刘先平那样去祖国各地的山河、海洋、沙漠、湿地、高原去考察,去探险,去思索。
2 。现代观念。由文学的人本主义转向生态主义的立场。这是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所表达的文化立场。由人的本位到大自然本位,是文学由人性关照转移到大自然关照,这使文学回归到本来的位置。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地球是一个生命体,每一个生命都是这个生命体的微小成分。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里把大自然当母亲,把大自然当作作家自我与人类的故乡。这是感人的力量,也是一种绿色哲学,一种真正的地球意识。
3 。内涵追求。既表现自然生命的真实,揭示大自然奥秘,也呼唤生态道德,建构和谐的人类生存的环境。既展示自然之美,也体现人的好奇及对大自然的敬畏。这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两个最主要的精神内涵。同时,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还有对全新的审美世界的追求,他试图把大自然之美、人的心灵之美与汉语之美结合起来,他的作品里有现代汉语的魅力。
4 。形式创新。跨文体的探索与包容。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虽然经历了由最初的大自然探险小说到纪实散文的转变,其最成熟的样式属于纪实散文体。但它吸取了多种艺术养分,不但把散文、小说、传奇故事、探险小说、报告文学等的元素吸取进来,还包含了哲学的思考、诗性的关怀与科学的研究,也有多种文学的、文化的、科学的信息的交汇。这是一种真正的“跨文体写作” ,是“互文性写作” ,是大自然文学创作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真正能够走向世界的文学。
5 。审美趣味。大自然文学贴近大自然,贴近现代生活,与人的生命本源相连。人天生有一种审美情趣,就是去亲近大自然,去在大自然的生命里寻找本性与力量;而且人来自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根,这一点,既是人类文明的表征,也是人对生命本源的认定。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引领读者进入本真但又充满神奇力量的大自然世界,这是其他文学作品所无法提供的一个审美空间。
6 。文化风格。作品里的中国风格和东方情调。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在初创期完全是自发性的艺术探索,但成熟期逐渐吸收借鉴了欧美自然文学的有机营养,但更多的还是东方文化内涵。而且从刘先平的童年经验和教育经历来看,他的最初的文化营养就是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刘先平以文学的方式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说明其富有东方美学特质的作品。
7 。读者定位。不但有助于青少年了解大自然,理解生命,而且也唤醒所有人对大自然的珍视和对和谐地球的追求。刘先平大自然文学读者定位很明确,一开始就面向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而且首先在儿童文学里得到了肯定,因此拥有大量的读者,这也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没有大量的读者,如果没有儿童文学的支持,如果缺乏儿童文学的一些审美品格,那么,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文化渗透力、审美感染力和教育价值,就不会那么突出。这种读者定位也为我国大自然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一条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七个特点中,第一个特点是理解其他特点的一把钥匙。因为正是因为刘先平敢于在大自然里探索、思考,才有了大自然文学的探索,才使得大自然文学有了其现代观念,它独特的形式的内容的创新,它特有的审美趣味、文化风格和读者定位。
大自然文学的价值
大自然文学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但丰富了当代文学,还对当代文学创作有重大启示,也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观察自我、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立场和视野。
第一,重构文学空间,推动文学的多元发展。徐德霞在《我编“大自然探险”丛书》一文中,说过:“从文学价值来说,刘先平这4本书,进一步开拓了文学题材。当代文学作品大多数是官场小说、社会问题小说、校园小说、情感小说、幽默小说、幻想文学,当然这些题材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但毕竟题材比较狭窄。刘先平独辟蹊径,把笔触伸入到大自然中去,并创立了‘大自然文学’ ,这不能不说对文学是一个独特贡献。 ”大自然文学的出现给予当前的文学创作诸多启示,比如说,今天的商业化、类型化文学的写作,还有娱乐性文本的制造,以及那种可称之为“习惯性写作”和“重复性写作”的作品充斥着各种文学刊物,但真正属于作家个性化的,也具有艺术独创性的创作则很少。
第二,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自我,推动全面生态道德的教育,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张力。韩进说, “大自然文学是作家用脚丈量大地的行走文学,是行与知、思与行的思辨文学,是讴歌生命、呼唤生态道德的文学,是直面现实追求人与自然共生共赢的和谐文学……21世纪是以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为主题的世纪,与时俱进的中国大自然文学也将呈现出主流文学的发展态势,这是现实社会变革的需要,也是文学发展的需要;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与描写爱情、战争和死亡一样成为文学的永恒母题,关注生命状态、呼唤生态道德也应成为大自然文学永恒的主题” 。应该说,大自然文学在认知、审美、愉悦与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但它对促进人类进行自省则有着更大的作用。
第三,有助于认识大自然,审视绿色地球的追求,引导国内日益热潮的环保文学、生态文学创作走向真正的现代性。刘先平、胡冬林等的大自然文学直接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从而深刻理解与认识大自然。当前被主流文学界关注的环保文学、生态文学很多都是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的,很多是应景之作,缺乏真正的美学渗透力,而且国内目前很多环保文学与生态文学基本是属于报告文学类,或准纪实文学类作品,它们大多数都是“先入为主”的创作,主题先行、观念先行,缺乏作家的自主意识和审美超越,可读性也差,不容易赢得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而生态小说大部分都是虚构,因此难以真正展示大自然面临或已经遭受的破坏,缺乏对人与自然之间紧张关系的有力表现。
第四,有助于张扬青少年的想象力,培养青少年的探索精神。刘先平、胡冬林和苇岸等的大自然文学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展示了探险生活的魅力,也展示了野生动植物世界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哲理的魅力。可以说,大自然文学再现了大自然的生命场景和大自然的基本生态,让读者走进了大自然,认识了大自然,理解了大自然。大自然文学也带着大自然的神秘色彩,有着大自然生命的激情,饱含着作家的审美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也激发了青少年对探索的热情,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把青少年带进了一个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宏大性的叙述空间,让青少年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张扬。
大自然文学是新时期以来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大自然文学的产生与不断得到认可,并逐渐成为文学界关注的课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不管原因多少,大自然文学之所以得到认可,与它本身既具有审美的品质,同时也具有文化品质有很大关系。大自然文学为什么能够独辟蹊径走到当代文学的前头,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