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习近平用典》首发 创作团队解读出版幕后
历时一年编写、校订工作,国内第一本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作品——《习近平用典》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从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中遴选出他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他治国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则,分敬民、为政、修身、任贤、天下、法治等13个篇章;每则典故,采用解读、释义结合,解读部分阐述总书记用典的现实意义,释义部分解说古典名句的出处和义理。
此书由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主持编写并作序,卢新宁副总编辑和人民日报评论部撰写解读文字。人民日报出版社成立了由社长董伟牵头的编辑出版小组,全力做好编辑、校订、出版工作。人民网记者走近这本著作的创作团队,为您独家讲述这本书出版背后的故事。
第一部梳理习近平用典及语境的作品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大院里,人民日报出版社座落在东北角。
“正如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序言中所说,很多人学习习近平的文章、讲话、著作,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鞠天相在出版社办公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鞠天相介绍,人民日报读者普遍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著作、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但在学习过程中,受自身传统文化修养所限,对文中所用典故的历史背景缺乏认知看,对其现实意义把握不准,唯恐影响对著作、讲话、文章精神的深刻理解。
“编辑出版这部《习近平用典》,就旨在对总书记著作、重要讲话和文章引用典故进行追根溯源,对其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帮助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理解总书记的思想精髓,也有助于领导干部学习中华典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鞠天相向记者表示。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另种表达
“书中解读文字,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另种表达。”鞠天相如是认为。
用典解读是该书的特色之一。作为主创团队的重要成员,人民日报评论部主编张铁在采访现场对记者说,为了出版该书,主创团队搜集了时间跨度长达27年的习近平总书记所有的著述及重要讲话、文章,包括《摆脱贫困》《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及其2007年以来发表的重要讲话、文章,从中遴选出总书记使用频率高、影响深远、最能体现其治国理政理念的135则典故,进行解读。
“之所以邀请人民日报评论部团队担纲全书的解读,正是因为其长期积累的准确解读中央精神的天然优势。” 鞠天相说,“评论是人民日报的旗帜和核心优势,肩负着紧跟中央、引导舆论,对重要精神作出准确阐释等重要使命。”
鞠天相介绍这本书的体例分解读和释义两个部分,主要是这样考虑的:解读是对习近平用典现实意义的阐释,意在帮助读者正确把握习近平重要讲话和文章精神,体会习近平语言之精妙,用意之深刻。而释义部分意在使读者了解所用典故的历史背景” 。
“3条微博”的标准呈现习近平用典精髓
与目前公开出版的领导人讲话诗词引文、语言典故研究读物不同,这本书加入的解读,深入浅出、精到生动,每则大约四五百字。
“我们在解读时,为了确保准确性,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精读习近平讲话、文稿的原文,还原用典的上下文语境。一个用典,肯定是有所指的。把所指的对象呈现出来,是一个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工作是,把习近平相关问题的思考都做了一个梳理和总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全方位了解习近平关于这一领域的论述,才能更好地判断出这个用典的意义、价值。可以说,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定位其用典,也是这本书的特色所在。”张铁在采访现场向记者介绍说,准确是他们编撰中的基本追求。
解读部分字数不多,如何呈现精彩?张铁向记者透露,一条微博是140个字,3条微博就是500字左右,为了深入浅出,又生动精到,力求提炼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当代价值和意义的精髓,大家是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的。
“从‘敬民篇’开始到‘辩证篇’结束,呈现出一个从宗旨信念到思想方法的过程。前半部分更多侧重的是内在精神世界的改造,比如‘立德’、‘修身’、‘劝学’等,后半部分的选取更多侧重的是治国理政的实践,比如谈用人的‘任贤篇’、谈反腐的‘廉政篇’等。虽然不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全景式呈现,但这样的篇目划分,也力求体现习近平对领导干部的主要要求,其治国理政的主要思路”, 张铁向记者表示。
该书的“主要参考文献”长达7页,涉及数百部文献。鞠天相透露,在参考文献方面,编辑们也下很大工夫。“为了确保每条释义的准确性,我们翻阅对比了众多版本的参考文献。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查找了大量资料。”鞠天相对记者说。
《习近平用典》编辑出版说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人民日报广大读者普遍反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光芒,尤其是所引用的古典名句,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同时提出,在学习重要讲话(文章)过程中,受自身传统文化修养所限,对文中所用典故的历史背景缺乏认知,对其现实意义把握不准,唯恐影响对讲话(文章)精神的深刻理解。
据此,人民日报社特别组织编写《习近平用典》一书,旨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对典故的背景义理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主持本书编写并作序,副总编辑卢新宁和评论部杨健、张铁、范正伟、詹勇、李拯等撰写解读文字,杨立新撰写典故释义文字,刘春雷负责书稿校订,董伟、鞠天相、曹腾、蒋菊平、赖凌丽、高亮、王怡等承担核对、编辑、出版工作。
撰写书稿和编辑出版过程中,参考借鉴了诸多重要文献和权威观点,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