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吴华:漫画首先应是“战斗”的檄文
——纪念漫画大师华君武百年诞辰
华君武,1915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从事漫画创作,在《上海漫画》《独立漫画》《时代漫画》等漫画刊物上发表作品。抗战爆发后,华君武毅然奔赴延安,投身革命,以画笔为武器,为抗战时期的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延安期间,他还因与美术家蔡若虹、张谔联合举办“讽刺画展”而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当时指出,“漫画要发展”,这使华君武备受鼓舞。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跟随鲁艺文工团前往东北,创作了一系列家喻户晓、针砭时弊的漫画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华君武回到北京,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化部艺术局负责人、中国美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同时笔耕不辍,创作大量“人民内部讽刺画”“社会生活漫画”,发表在各地重要报刊杂志上,直至晚年,依然不断有作品问世。
公园小景(1961年至1965年) 华君武
中国美术馆藏
比慢(1978年至1980年) 华君武
中国美术馆藏
“找到文章作者的观点没有,现在已经第十五页了,还没有发现!”“怎么找不到他的心了,我放在我钱包里了。”“您这次下乡交了不少农民朋友吧?来不及交朋友,画完就打发他们走了。”……这些写在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漫画作品上的文字,犀利的讽刺语言针砭时弊,对当下也极具教育和警示意义。
日前,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世相——华君武百年诞辰纪念特展上,展出了华君武的171件作品。展出作品是从华君武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2000余件漫画作品中遴选而出,以绘画长卷的形式、按创作年代的顺序排列。这批作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不仅呈现了华君武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更让人们看到由于社会的发展转型,世间所发生的万态变化。在美与丑、善与恶的歌颂与讽刺、赞扬与批判中,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正直与良知、责任与担当。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序言中提到,华君武的漫画创作横跨近一个世纪,以时政漫画为主要标志,数量巨大、读者甚广,经常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是20世纪中国文化生活的重要篇章。华君武的漫画艺术思路宽广、表现方式丰富多样、构思幽默机智、笔法简练而富有民族特色;其艺术思想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关怀人民,以洗练的笔法洞察社会事态,表达人民心声,是战斗的有力武器,更是人性的镜子,折射世间百态,让社会不良现象无所遁形。
有幽默感的人活得更快乐
作为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与会者,华君武身体力行地提倡艺术为大众服务。他对基层的美术爱好者真诚相待、耐心帮助,广交朋友。数十年间,他多次把漫画作品展览办到矿厂、部队以及农村的田间地头,让艺术真正走进人民,服务大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华君武曾说:“我的许多漫画构思的萌发是从群众那里得到的,我的漫画的成长也是和群众的关心分不开的。”他强调,漫画离不开生活,只有自己的脑子里有比较多的积累,才能应付自如,“你要随时随地观察你周围的生活,有了感受,发现了题材,就记在小本子上,没事就琢磨琢磨,不断补充,有时在某种契机下,一点启发突然来了灵感,素材上升典型化,于是一幅漫画就这样呱呱坠地了。如果手头很拮据,当你看到那样好的题材时,只好干瞪眼”。在吴为山看来,这不仅是创作的经验之谈,更是艺术与生活的哲学原理。
在纪念华君武诞辰百年座谈会上,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忆起了华君武写的《怎么样画漫画》和《补丁集》,感慨良多。“华君武是我国一代漫画大师,也是20世纪漫画界的大师。”邵大箴表示,即便华君武对“自称为大师”或者“互相吹捧大师”所不齿,他还是要这样明确地评价他。“华君武的漫画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看懂,很多人当时非常崇拜他,都想见一见他,为此,华君武还特意画过一幅漫画——虽然蒙着自己的脸,但别人还是都和他打招呼。”在邵大箴看来,华君武的幽默是天生的,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幽默有广义和狭义、低俗和高雅之分,幽默缺少不了笑,缺少不了滑稽,但是,不能因笑而笑、因滑稽而滑稽,而是要有意义的笑,意味深长的、引发思考的笑。最早把‘幽默’这个词带到中国的是林语堂,林语堂说,最上乘的幽默是心灵的光辉和智慧的丰富。林语堂的话除了说明幽默需要智慧外,还强调幽默需要感情,感情不丰富幽默不起来,感情丰富缺少智慧,也幽默不起来。华君武是既有感情又有智慧,幽默贯穿他整个艺术创作始末。”这也正如华君武所说,如果一个人能经常看些幽默小说、听些好的相声段子、看些幽默的漫画,必有助于幽默细胞的生长,具有幽默感的人会比没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得更快乐。
除却搞笑,批判、警醒还有多少?
华君武的漫画,有着鲜明的政治观点、坚定的阶级立场,以及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从延安时开创内部讽刺画开始,一直到他艺术创作的最后时刻,华君武以通俗幽默富有哲理的讽刺漫画,辛辣鞭挞了社会上的种种丑陋、落后现象,他成功将中国人的睿智、幽默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大众社会生活融汇于笔端。
“父亲是漫画家,他的漫画首先是战斗的檄文,充满了讽刺的力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父亲用犀利的笔一针见血地抨击日寇和揭露国民党,美术大师侯一民说过,华君武的漫画所产生的力量能顶十万兵,他因创作了讽刺蒋介石色厉内荏的漫画《磨好刀再杀》,而被特务追杀。在上世纪50、60、80年代父亲以幽默的笔触,抨击社会种种不良现象,通俗而富有哲理。”华君武之子华方方说。而华君武之所以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华君武十几岁时就开始了漫画创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年轻的华君武目睹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为了民族大义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此后,又积极参与到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他的一生和新中国革命和建设息息相关。他的艺术创作也一直与中国社会的变革发展、风云变幻紧密相连。
吴为山指出,漫画,这种以幽默风趣、针砭时弊为重要特点的艺术形式,一经出现就与近代中国激荡的社会变革紧密结合,生发出繁荣的发展态势,构成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歌颂新事物和批判旧思想实际是保护国家的两种手段。只有清除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才能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正是本着这样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华君武目光如炬地将他的思想和态度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幽默中发挥“警示”“规劝”的作用,传递出正能量。
而如今的漫画除了幽默搞笑外,批判、警醒的功能还有多少?画家侯一民在座谈会上发问,像华君武这样振聋发聩的作品现在还有没有?“为什么要‘振聋’,因为有些人一直在聋,为什么‘发聩’,因为人们眼睛不太管事的时候,需要一种振聋发聩的作品,这是漫画最基本的功能。”展厅中,一位母亲指着漫画作品《顺竿爬》,跟自己的女儿说,做人不要阿谀奉承。的确,漫画的功能、漫画家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值得思考。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