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杨立华新书《宋明理学十五讲》出版 分享研究心得
《宋明理学十五讲》,杨立华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本书是北大“明星级”教授杨立华沉潜国学多年的力作。以口语化的风格,详细介绍了理学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理学发展中的重要论题、人物及文化事件,展现了这一时期儒学思想的蓬勃气象和精神风貌。全书见解独到,从历史视角、理论层面对人们长久以来的关于“理学”的误解做了解释和纠正,带领读者一览宋明两代的思想胜景,是一部文质兼备又极具启发意义的理学佳作。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携新书《宋明理学十五讲》与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朱良志就此书内容展开对谈。两位学者围绕“中国古人如何安顿生命”等话题各抒己见。杨立华表示,哲学史工作既是历史的叙述,也是某种哲学的创造。
历年来,杨立华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以及道教,出版《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等三部专著,以及《宋代思想史论》等五部译著。《宋明理学十五讲》是他多年来讲授宋明理学心得的总结之作。但杨立华表示,该书并非对前人研究成果的一般性概括,“在关键处都有个人研究的新见”。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宋明理学十五讲》保留了较多课堂讲授的口语风格。杨立华解释道,他在书中没有把重要材料单独引出,而是直接融入具体的讲解,“希望让读者对相关问题有更好地理解”。
在全书中,杨立华也比较注意去表明哲学史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希望能够展现出宋明理学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间思想理论的递进层次。他说,按照时间节点来说,始终以唐宋儒学复兴运动为主题,并以此作为宋明理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在全书的叙述中是贯穿始终的。
“将宋明理学视为儒学的第二期开展,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中唐儒学复兴运动开始,先秦儒学里贯注的精神重新回到了时代精神之中。”杨立华分析了宋明理学的发展情况,“那时,面对佛道二家的影响,‘为儒家生活方式奠定哲学基础’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儒学发展的主题”。
对于杨立华的说法,朱良志表示一定程度上的认同。他同时把道家哲学比作月亮,分析与儒家哲学的不同,“就好像晚上阴柔的月光,可以让普通人都能够理解、分享”。
“对于哲学家及其学说的认识,唯有做到深入哲学家的哲学理脉,了解其立言宗旨,探究其思理基础等方面,并将其体系置入纵向及横向的历史对华关系中加以考察,方能对其历史地位有深刻周到的认识。”杨立华总结道。
相关文章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