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创新之花怒放“寒冬”

文章来源: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 作者:宗慧芹 时间:2017年04月12日 字体:

不久前,在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2016年度职工技术创新优秀合理化建议项目展评中,机电科被评为“创新杯”优胜单位,获得此荣誉可谓名至实归。该科于2011年7月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岗位标兵、创新能手和专业技术人才,仅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技术创新项目30余项,创新成果奖、五小科技奖15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创新之花怒放在煤市“寒冬”中。

解决难题敢亮剑

该矿暗斜井所使用的提升机为缠绕式提升机,担负着-785至-375材料及矸石车的运输提升任务,它的松绳保护装置利用永磁限位开关来实现的。但是由于永磁限位开关等布置在提升机滚筒下方的地沟内,而地沟经常处于高水位状态,时常会淹没限位开关等装置。该科技术员李俊鹏意识到这是造成限位开关故障率高的主要原因,于是他和科里的其他技术员以及现场操作人员,经过现场考察和详细论证,决定推翻原有布置,将暗斜井提升机松绳保护装置移至暗斜井硐室巷道内,并对松绳保护装置进行改造,增加了智能报警仪。经过半年多的使用,这种新改进的保护装置构造简单,动作灵敏可靠,事故率低,维修调整方便,有力保障了暗斜井提升机的安全运行。

“虽然我们职工中有不少技术能手,但毕竟不是搞研究的。以前遇到技术问题习惯依靠厂家技术人员,但我们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尤其设备需要紧急维修时,往往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再说现在煤炭市场形势日益严峻,我们是想尽办法自己的难题还得自己解决。”该科科长宋炳雷说。

混合井主提XSZZ-300型新首绳悬挂装置的应用、锅炉热交换站无人值守改造、行车巷道照明灯节电装置……一项项创新成果破茧而出,该科解决难题敢亮剑,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矿井逆势攀升的动力,不断激发矿井发展活力。

学习技术氛围浓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人人当能手,个个做专家’。”该科党支部书记孔德冒说。为了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潜能,该科把创新的外延进一步扩展。定期开展专场技术知识讲座,让科里技术大拿和骨干上台授课,让技能较差的职工尽快提高自身安全技能,起到技能先进带动后进,引导职工之间相互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操作。这是该矿在实施职工技术创新经验和成果共享方式上作出的有益探索。通过技术知识共享,使很多普通职工的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科里还把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我们创新的平台。”该科职工杜江峰说。为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在矿技术创新中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教作用,工作室把在技术、生产中遇到和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形成相关的技术材料,供广大职工学习,从而带动了广大职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技术创新是驱动企业安全生产、效益增长的强大引擎。该科还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并运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创新学习手段,不断激发职工创新潜能。把创意变为创新,并使这些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中以后,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争做大拿不含糊

经常是下班时间,他还在岗位上,做一些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没人教,就自己学;没有资料,就看文件;没有经验,就不断摸索。该科主管技术员陈睛睛凭着这股韧劲和多年的磨练,不仅对本职工作了如指掌,还在技术创新上练就了一手好功夫,先后获得矿及公司“创新之星”、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技术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董工共申请创新成果10余个,获矿及公司多项技术创新奖……”在该矿机电科干部职工眼里,这个平均一个月至少一项创新,每项发明都能为企业安全生产带来帮助和效益的“创新达人”,就是该科新井运转车间的技术员董佩。

工作服不离身,万用表不离手,整天忙碌于工作面、变电所的安装、回收,以及高压开关的试校验、检修等工作,该科供电车间副主任魏尊亚,自己也总结出了很多处理故障迅速而实用的小窍门,成为工友们首推的“机电能手”。“现在矿上效益不好,不让设备出问题,就能降低材料成本。”他常说。

……

在该科,技术创新蕴藏在职工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中,在各个生产岗位,大家争做技术大拿,一项项创新成果使原本平凡的工作岗位熠熠生辉,更成为助推安全生产的引擎,变成降本提效的利器。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