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基层职工讲述家风的故事

文章来源:中煤集团大屯煤电公司孔庄煤矿 作者:张亚莉 李方 时间:2017年05月09日 字体:

家风是一盏灯,家风传承的背后,是劳动技能的传承,更是劳动精神的传承。日前,笔者走访基层,采访了孔庄煤矿不同工种的基层职工,这些职工,两代人、三代人都扎根于矿山,下面来听听他们讲述家风的故事。

“多学习就是硬道理”

今年27岁的宋广通进矿2年,算是一名新职工,但工作干得却很“老道”,为什么这么说,就拿前不久在公司举行的青工考试来说,在600多名参试者中,以满分第一名成绩脱颖而出。他告诉笔者:“父亲在我入矿前就一直告诉我,在矿山一定要多学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这句话一直鞭策着我。”但每当工友介绍“这是老宋的儿子”时,他仍然会腼腆的微笑。大家都知道这样的介绍是对他们父子的肯定。宋广通的父亲退休前是该矿运输科职工,现在父亲的一些工友在矿山提起“老宋”还是连连称赞,“运输大拿,手里的绝活多着呢……”头顶父辈的光环,宋广通感到无形的压力,他下决心要干得和父亲一样出色。

在掘进四队,宋广通是机电维修工,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他常说:“设备是有生命的,每个设备都有每个设备的“个性”,每次出现故障的情况基本都是固定的几种,只要把这几种故障处理方法学会,效率就大大提升了。”“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煤海,铁下心学好技术,我要把家风传承下去。”宋广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1993年出生的李涛,去年技校毕业后被分到了孔庄煤矿掘进三队,跟自己的父亲李强恰巧在一个掘进队。“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树树摇’,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下井干活不要怕出力,要服从领导安排,尊重师傅,千万不能给你爹丢脸。”刚上班时,李涛耳边总是响起父亲李强的叮嘱。

李强现在是掘进三队的一名跟班队长,1991年进矿以来,先后干过放炮员、班长,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队里的生产骨干。记得自己刚上班时,父亲就教育他干活要抢在前面,不要拖后腿,就像沿河挖沙子的,两人10锹能装满一筐,要再装一锹,宁可比别人多干一点。从此李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很要强,自己能干到跟班队长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身形高大,农村长大的李涛,不怕出力,他记住父亲的话,勤学好问,虚心向老师傅求教,每月保证正常出勤,在新入队的10余名同伴中表现突出,受到区队工友的一致好评,还被矿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不安全不生产”

“煤矿是高危行业,一定要注意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工作,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不安全不生产,宁愿不干也不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干活。”运输科调度班长王怀印至今清楚地记得刚上班时父亲的谆谆教诲。在掘进队上班的父亲王观东,平时言语不多,对孩子更多的是身教。每当王怀印在井下工作面看到父亲对待安全工作那一丝不苟的样子,心里就会多一份对安全的理解。

王怀印2012年技校毕业后来到孔庄煤矿运输科当起了一名电车司机。由于他仔细用心,安全开车,2015年夏天被科里提拔为井下调度班长,主要负责井下人员接送、车皮供应、物料运输、废料回收等工作。王怀印也是一名群监员,连年被矿评为“优秀群监员”。面临严峻的煤炭形势,王怀印说更要先讲安全后讲生产,发现大小隐患都要汇报才放心,为了自己和他人有个安全的环境,再细小的隐患也是隐患,如果不重视、不处理,也许就会酿成大祸,必须要及时汇报处理。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