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中国故事怎么讲 政协委员来支招
“当年,周恩来向外国友人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只用了一句话:这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方人一听就懂。”
5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全国政协“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专题协商会。会上,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朱永新委员在发言时,引用这个故事来阐述如何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讲什么?怎么讲?在当天举行的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纷纷对此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故事内涵丰富,听众遍天下
中国故事要讲给世界听。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数量不断攀升,日观众量一度突破18万人次。为保障文化遗产安全和观众良好体验,2015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实行每日限流8万人的措施。尽管如此,2016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数量超过1600万人次,再次刷新世界最高观众量纪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委员的这番介绍,不仅表明了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的任务之重,也表明了人们对故宫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
中国故事要讲给青年听。
当前,约1.8亿的中小学生,约3700万大学生,再加上毕业5年以内的青年等,组成了庞大而又朝气蓬勃的青年群体。在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委员看来,能否向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能否让青年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国家民族的未来。
马德秀进一步指出,当代青年成长环境更纷繁复杂,青年人思想活跃,这就更需要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教育,使文化自信融入青年血脉,成为强大基因,持久深入地影响他们成长。“我们给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他们就会把真实的中国形象书写出来,向身边人、向世界传递最鲜亮的中国名片。”
奔着文化、历史、科学去讲故事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股份制是怎样推广的?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在5分钟的发言中,讲述了股份制改革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把这段历史告诉年轻人,有助于他们了解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的过程,有助于他们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坚定道路自信。”厉以宁说。
在当日的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从各个角度,讲述了异彩纷呈的中国故事:
在敦煌莫高窟工作了54年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委员,既讲述了莫高窟艺术的灿烂辉煌,也讲述了当年的有志青年,以常书鸿、段文杰为代表,以对敦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心,扎根大漠,在黄沙飞扬、枯燥孤寂的条件下初创基业的故事;
北京紫禁城影业股份公司编剧王兴东委员,提到他在河北了解到的当年晋察冀边区的“豆选”,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故事;
单霁翔委员,讲到故宫保护管理、使故宫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以及如何才能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一级指挥于海委员,讲到了他曾在无数重要场合指挥奏唱国歌的经历;
……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翟惠生委员看来,要奔着历史去,奔着文化去,奔着科学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让孩童了然于心才是最高级的文化产品。哪一代人不是伴随着那个时代的歌舞书戏影长大的呢?‘书文戏理’,是浸润价值观的最有效载体。”
统筹建立对外翻译传播“国家队”
善借外力。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卢文端委员认为,应该寻求共振点,让海外媒介愿意、乐意传播中国故事。
卢文端建议:在故事内容方面,要找好切入点,多讲维护环境、扶贫助弱等故事。在表达方式上,要用让人听得懂的语言、愿意听的语言讲故事,“我们只有最大程度引起当地受众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善借外力讲好中国故事”。
用好青年的力量。马德秀认为,要以新媒介、新手段,提升文化育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广大青年通过互联网,以自己的话语体系正面发声,自觉成为中国故事最鲜活的讲述者和最积极的书写者。
重视翻译工作。在朱永新看来,当下的中国,不缺好故事,也不缺好的传播平台,制约中国好故事、好声音传播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缺少好翻译。因此,他建议,建设权威、开放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典大数据库,开展“术语汇校工程”,同时,应统筹建立对外翻译和传播的“国家队”,健全专业资源整合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