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基层活动
舞剧《大禹》亮相国家大剧院:远古的神现代的人
6月21日晚,由安徽省(蚌埠市)花鼓灯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大禹》,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2016年安徽省省级文化强省建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舞剧《大禹》以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遗址考古挖掘的史实为背景,以大禹治水和人物情感为主线,通过祭祀河神、父析子荷、率众治水、劈山导淮、禹会诸侯等剧情,运用灵动的舞蹈动作、经典的音乐背景、新颖的舞美设计,立体呈现波澜壮阔的治水场景、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塑造为民担当、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大禹形象。
该剧自去年首演以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也得到业界专家的好评。该剧的总编剧冯双白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大禹精神,我将舞剧《大禹》的主题提炼为8个字:‘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另外,在艺术性和观赏性方面,我们也考虑到了不同层面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欣赏水平,这也是该剧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大禹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舞剧《大禹》的主创团队在创作过程中确保两点:第一,剧情要符合历史逻辑;第二,剧情要捕获情感共鸣。以此,将矢志不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克己奉公等价值观,渗透大禹治理水害、奉献百姓的情节中。用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和人心所向佐以验证,让人们看到一个可感可触、可敬可爱、可歌可泣的“鲜活”大禹。
大情怀、大奉献、大智慧、大团结、大和谐成就了“大禹精神”。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大禹精神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大禹精神永不过时。该剧正是基于这样的追求,以大禹的父亲鲧、儿子启三代人为治水而产生的现实矛盾和精神升华,从多方入手,力图塑造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大禹。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显襟度
面对极其艰难的治水工程,众人退却,唯大禹孤身挖山不止。大禹身先士卒,感动众人,众人追随其后。他用实际行动向大家传递一个不变的真理——只有各部落团结一心不懈奋斗,才能把水害治好。
大雨下,面对篝火旁的山石被冰凉的雨水激裂,大禹从中“静悟”,动员各部落力量,一起烧红山石,开山导水,变堵为疏。大禹治水获得成功,百姓载歌载舞、安居乐业。大禹回到家中,家室空荡,女娇远逝,只有儿子启立于门侧,他相信九泉之下的妻子得知治水成功的消息,也一定能得以宽慰。
每临大事难事有担当、有襟度,古来圣贤皆如此。大禹“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世人敬仰和崇拜,成为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美德。
用地域文化展现特色,用治水道具串起全篇
舞剧《大禹》的编导牢牢把握地域性,将淮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花鼓灯融入舞剧中,在多个舞段中加入花鼓灯动作元素和音乐元素,其浓郁的地域风格为该剧增添了厚重的写实色彩。
该剧注重道具的巧妙运用。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而道具的运用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耒耜是当时治水的主要工具之一。剧中有一大一小两个耒耜,通过演员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表演巧妙运用大耒耜,使得大禹治水的场景变得丰满、动感十足。同时,编导巧妙运用小耒耜隐喻子继父业终能平治水害。此外,该剧追求完美的舞段设计,在结构上力求严谨合理。每个舞段都紧扣主题,其中有震撼人心的治水群舞、活泼欢快的采摘群舞、美妙动人的寻夫双人舞、雄浑壮观的会盟群舞等,并综合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将这些舞段自然流畅地连接起来,把大禹治水的艰辛历程浓缩再现出来。(本版图片均为舞剧《大禹》剧照)
专家点评
云南省昆明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疆嘎:
舞剧《大禹》是近年来涌现出来难得的好作品,震撼、感人。该剧的舞美采用表现主义手法,舞美新颖别致而富有创造性。舞美节奏与剧目内容高度统一,令人过目难忘。
舞剧《大禹》,让神话走进真实的生活!
著名舞蹈家、国家一级编导左青:
舞剧《大禹》选题很好,现在关于历史人物的舞剧有些蔚然成风,不过这是一部质量非常高的舞剧!花鼓灯的风格用得很有味道,音乐录制得大气磅礴。演员的舞蹈基础不是很扎实,但是非常有激情,人物塑造很丰满。这个题材做舞剧有点难度,人物关系、情感关系、家庭情感关系处理和把握得很好。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
舞剧《大禹》编排得很好,舞段令人印象深刻。习总书记曾多次提到大禹精神,如何让现在的“80后”“90后”“00后”认同我们的民族英雄形象,值得深思。希望这个剧目能长久演出!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
这是个知难而上的作品,如何诠释大禹、如何塑造大禹、如何表现大禹,这都是整个团队需要来解决的问题。该剧从情感出发,这是个很好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