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书写和平年代的中国英雄故事

多家文学期刊8月集中推出军旅文学作品,突破“金戈铁马模式”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时间:2017年07月28日 字体:

当代中国军旅文学,是备受瞩目和深受尊敬的文坛重要力量。眼下,作家应如何构建军人的心灵世界、讲述中国英雄故事?

即将发行的今年8月号《人民文学》杂志,拿出了几乎整本刊物的篇幅,推出军旅文学专号,发表军人军队军事题材的作品。刚刚面世的《当代》杂志第四期上,作家郝在今的长篇纪实作品《一个军的传奇》,用一个军的历史映照中国现代军队的强军历程。

在这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的新作中,尤为醒目的是《人民文学》上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两位“徐主任”的文脉接力———老主任、88岁高龄的著名作家徐怀中,今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荣誉教室“新春第一课”上,与当年的优秀学员莫言、朱向前的课堂谈话实录,被悉数收入“现场”栏目头条稿《不忘初心,期许可待》;著名作家、军艺文学系主任徐贵祥的最新中篇 《鲜花岭上鲜花开》首发,小说交织了双重线索,寻访老一辈革命家、探讨英雄情结。

如果说,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一脉相承,能一窥新时期以来军旅文学强劲不息的创作风貌,那集结了老中青军旅作家作品的《人民文学》 专号等刊物,可视为和平年代书写英雄故事的一个积极注脚。文学评论家施战军说,身处中国阔步迈向强军梦的征程中,构建军旅文学的动态版图,需以新的文学眼 光注视当下军营军队建设,创作出时代特色鲜明的新英雄人物形象,让作品为民族精神增添更多铁质、血性和钙质。

从万丈豪情到人之常情,英雄叙事不拘泥“血与火”

徐怀中曾在《人民文学》1980年第1期发表小说《西线轶事》,被业内视为标志了中国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审美路向。1984年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办文学系,徐怀中为首任主任,著名作家莫言、评论家朱向前是首届学员。30多年后三人再度聚首军艺教室,浓浓的师生情、对文学的孜孜探求,都流淌于课堂实录 《不忘初心,期许可待》中。

文章复现了文学系从招生、设课到出作品、出人才的珍贵往事,文学系师生以及整个军旅作家方阵,整体上呈现出强劲不息的创作现象、不忘初心的民族形象、继续 前进的时代征象。不到十年,军艺文学系何以走出莫言、李存葆、柳建伟、麦家、江奇涛、王海鸰、陈怀国等一支精锐的文学部队?

徐怀中总结道,创作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军事文学要写英雄豪情,也要写人之常情,还要写在特殊环境下人性的特殊表现。”所谓人之常情,顾名思义,就是 说人自然就具有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超越一切的。“我们的战争文学,当然要写金戈铁马,要写血与火的考验,但不能一味局限于此沦为套路,如果一部战争 题材的小说,缺失了人之常情,很难深入下去。”

莫言也写道:“有的作品往往把人物绝对化,好的人一点瑕疵都没有,不好的人一点人味都没有,完全野兽化。连小孩子一看都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这种人物塑造,违背了生活的真实。艺术作品要能写出人性的复杂,而不是流于扁平的模式化文学。”

从精神高度到艺术审美,呈现需符合文学规律

军事题材从来都是主旋律作品的富矿,但一些小说在主题构思、素材组织、思想提炼上,可能囿于命题式书写,未必能提升作品的艺术高度。

对此,徐贵祥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尤其注重在人物塑造与可读性方面下功夫。他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马上天下》《高地》,诞生了梁大牙、沈轩辕、陈秋石、兰泽光等个性鲜明的角色,备受读者喜爱。到了中篇《鲜花岭上鲜花开》,小说围绕“为父正名”展开,从实情上的扑朔迷离,到世情中的坚执自尊,老一辈革命家韦梦为的形象几乎未出场却又仿佛时时在场,对后世几代人构成了巨大的精神影响。难能可贵的是,文笔生动风趣,情节丝丝入扣,小说美学与价值表达互为增色。毕竟,军旅文学首先是文学,应符合文学世界的审美理念。

徐贵祥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一直在酝酿新的长篇,暂定名为《飘呀飘起来》,而这部先期首发的中篇正是其中的一部分。小说名的灵感来自于大革命时期鄂豫皖地区流行的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飘呀飘起来”,许多素材取自他在民间采风的所感所得。作品以红军初创时期革命知识分子韦梦为的传说为经线,以现实 中古镇论证修建红色广场的事件为出发点,链接历史上韦梦为设计的“苏维埃城”蓝图,穿插各个时期的战争和重大事件,铺陈出一幅百年变迁画卷,表达不忘初心、造福人民的主题。

从题材拓展到前沿进展,军旅文学不能缺席时代现场

中国军旅文学始终与时代、与人民同心,它是主旋律中最激扬的部分,是正能量中最有力的部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是军旅文学的母题,无论钟情于宏大战争叙事,还是挖掘军人个体存在价值,追踪部队新变革和重大事件,都应在当下创作版图中得到丰富多元的呈现。

谈及军旅文学的担当,徐怀中说,军旅文学历来是中华民族文脉的一部分,但目前军队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军旅文学已不足以描述现在的变革。比如,辽宁舰扬帆起航,是中国几代军人的梦想,新进展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能否持续加以追踪记录思考,对中国军旅作家提出了极大考验。

在徐贵祥看来,面对日新月异的军队建设和时代史诗般的变化,军旅文学要有大志向,作家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为读者带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评论家傅强说,如何从习焉不察的世俗生活中跳脱出来,突破思维惯性,提升既有的军旅经验,创造新的审美范式,是讲好中国英雄故事的难度和关键所在。 作家们需抵近改革强军大潮下的军旅生活现场,把握时代脉搏,塑造出具有改革勇气、责任担当和中国精神的当代英雄形象。

相关链接

军旅文学鼓励人民战胜困难奋力向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旅文学出现了空前繁荣,一大批讴歌英雄的文学作品横空出世。比如长篇小说 《烈火金刚》 中的史更新、《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等,这些典型人物散发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激情,鼓励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力向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军旅文学紧扣时代脉搏,结合转型时期新的特点,塑造了大量时代特 点鲜明、个性独特的英雄人物,比如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朱秀海《穿越死亡》中的上官峰,周大新《汉家女》中的女汉子,刘亚洲《两代风流》中 的李辰,朱苏进《射天狼》中的袁瀚,裘山山《我在天堂等你》中的欧战军等。

这些人物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或在和平时期锐意改革,或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成为激励当代军人向上向善向勇的楷模。


[添加收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